第一百三十章(終章) 愛是認識自我的過程(1 / 2)

送走了夏以南,林妙慢慢坐回沙發,臉上浮起了微笑。

今天見麵的感覺比她預想的還要好。

分開的這兩個月,她沒有一天不在反思自己和夏以南的關係。他們自交往以來的每一個細節都在她腦海中反複映現,她的心也在甜蜜與憂傷中不斷變奏。但有一個認知卻愈發清晰:她是愛他的,是真的愛。

如果不愛,或如果不夠愛,他母親製造的阻力就是致命的,她會瀟灑地轉身離去。反正也沒多愛,為什麼要留在他身邊受那些煎熬?唯有真愛,才能讓她義無反顧地付出。

但即使如此,她也咬緊牙關,沒有主動去找夏以南,而是靜靜地等著他回頭。她相信他一定會回頭,因為他也愛她,而且,他比她更固執。

堅持是他最重要的品質,準確地說,是遇到她之後,他身上體現出來的最重要的品質。

夏以南自己也說,在她之前,他交過不隻一個女友,但每次都被他母親破壞了。那時候的他為什麼沒有堅持?如果他肯死纏亂打,相信憑他的條件,是能留住人的。

林妙大膽地推斷,在夏以南心目中,她是與眾不同的,所以這一次,他無論如何也不肯放手。

“不肯放手”不是一句話,而是一種姿態,要付諸行動才能體現,林妙等的,就是他的行動。

讓林妙感到欣慰的是,在接近分手的邊緣,她和夏以南的想法終於達成了一致:想要複合,必須先解決他母親的問題,光在他們兩個人之間兜圈子是沒用的,兜來兜去都隻是在原地踏步,因為問題根本不是出在他們兩個人身上。

而夏以南覺醒之後,行動力是驚人的,居然在兩個月之內讓他母親跟一個男人去度假。

林妙相信,事情遠沒有他講述的那麼輕鬆容易。首先,要做通夏瓊的思想工作就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在她看來,幾乎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以夏瓊的敏感和對兒子的依賴,夏以南勸她“找男人”本身就可以被解讀成背叛和拋棄。

林妙甚至可以想象得出當時的情景:

夏瓊眼含熱淚質問自己心愛的兒子:“你是不是嫌棄媽媽,不想要媽媽了?”

做兒子的隻能死死抓住一點:“怎麼會呢?我隻是希望你幸福。”

夏瓊會馬上表示:“隻要小南不離開媽媽,媽媽就已經很幸福了。”

夏以南接下來必須費盡口舌讓她相信,他不會離開她,她永遠都是他最愛的媽媽,但他會結婚,會有自己的生活,不可能經常陪在媽媽身邊。能經常陪著媽媽跟她親密相依的,是她的愛人而不是兒子,兒子則是她媳婦的親密愛人。

要是這些還不能讓她妥協,那他隻有使出哀兵政策,比如,如果她繼續如此,他隻好一輩子不娶,當個老光棍算了,因為沒有哪個女人願意嫁進一個畸形的家庭。

而在夏瓊好不容易跨出第一步,開始跟外麵的男人交往之後,他更緊張了,要打聽那男人的底細,要密切關注事情的進展,要出錢讚助他們旅遊……

想到這裏林妙不禁失笑,夏以南對待母親戀愛的態度,不像是個兒子,倒像是個爹。不僅包打聽,還包活動經費,口口聲聲“隻要母親快樂,貼錢給那男人都無所謂”,有子如此,夫複何求?夏瓊沒遇到一個好丈夫,卻真的生了一個好兒子。

所以林妙也改變策略,不再鑽牛角尖把自己放在夏瓊的對立麵,而是自動自發地以她的保護人自居。

事實證明,效果是顯著的。

要得到一個人的心,其實有一個捷徑:投其所好,愛其所愛。

這個辦法用在夏以南身上尤其有效,因為,他本就是愛她的,也就很容易接受她的示好。

他愛他媽媽,那她也跟著愛好了。時時刻刻站在他媽媽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不管真心或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