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陶瓷製品常見缺陷細分有十幾種。在產品外觀品質的有關國家標準中,把一些主要的、容易發生的缺陷規定為變形和10項外觀缺陷:裂紋、棕眼、缺釉、斑點、落髒、磕碰、坑包、凹凸、橘釉、煙熏等,並且規定了各類品種的缺陷範圍。
本節著重對其中幾種缺陷產生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討論。
一、變形
變形缺陷在衛生陶瓷生產中極為常見。製品整體程度不同地存在歪、扭、傾斜、凹凸不平稱為整體變形。製品某一部分或眼孔部位不符合規定要求,則稱為局部變形。產生變形的原因是多方麵的。
1.坯料方麵
①坯料配方不當。如果高可塑性原料加入量過多,不僅影響注漿速率,易使坯體坍塌,而且在幹燥過程中坯體容易變形。若熔劑原料,特別是長石用量過多,燒成時坯體很容易變形。
②注漿用的泥漿搭配不合理。衛生陶瓷注漿用的泥漿一般以回漿泥為主,經陳腐的新泥和回坯泥為輔調配而成。如果搭配比例發生變化,則會引起泥漿發生變化,從而引起製品變形。
③泥漿成型性能差。例如:泥漿細度不當;新出球磨機的泥漿未經陳腐或陳腐期過短,泥漿性能不穩定;注漿時泥漿溫度過高,超過38℃以上,泥漿發熱;泥漿含水率過高,脫模後坯體發軟;泥漿過稠,密度超過1.85g/cm3以上,所注坯體均易塌陷變形。
④注漿速度過慢、中斷供漿,會造成坯體塌陷變形。
2.成型及半成品加工方麵
①注漿模型過幹;擦模方法不當;擦模不均勻;模內濕坯收縮不一致,使坯體局部塌陷或局部過早脫模,導致變形。
②在注漿過程中,由於泥漿表麵起皮,或在封閉模型的漏漿過程中在空腔內產生了負壓,形成濕坯塌陷。
③過早脫模,坯體含水率偏高;修坯、粘接操作不當;坯體偏薄或厚薄不一致等。
④模型整體或局部不符合規定要求,如模型偏薄、平麵凹凸、邊緣扭曲等;樣板、木托等不符合要求,失去對坯體的控製作用。
3.燒成方麵
①裝窯方法欠妥。如坯墊不平,坯與墊接觸部位不相吻合;裝窯時,坯體重心不當,傾斜角度不準確,燒成時坯體容易發生變形。
②燒成製度尤其是燒成溫度不合理,燒成溫度過高,或局部溫度過高等,引起製品變形。
二、裂紋
衛生陶瓷裂紋缺陷是坯裂、炸裂、龜裂的總稱。坯裂是指無釉覆蓋的裂紋;炸裂是指生產過程中形成應力產生貫穿坯體的裂紋;龜裂是指釉麵微裂紋。在外觀檢查中占有很大比例,一般占缺陷率的10%~25%以上,個別大件產品有時可高達50%以上。生產各工序不慎,均可導致裂紋缺陷產生。
1.原料與坯體方麵
①原料雜質多,洗、選料不符合要求,有雜質混入坯料。
②坯料配料不準;低可塑性原料用量不當;泥漿細度不合適,過粗或過細;注漿所用泥漿的溫度過高。
③泥漿性能不穩定;電解質加入量不當,泥漿過於黏稠;陳腐時間過短;相對密度不合適。
2.成型與半成品加工方麵
①擦模過程中,用力不均勻或操作方法不當。
②揭模或濕坯脫模過早、過晚。
③模型結構複雜,模型造型或結構本身影響濕坯在模型內均勻地收縮。
④模型對口縫處溢漿,使坯體在對口縫處開裂。
⑤坯體脫模後,在某一部位的重力作用下,使懸空部位接茬處開裂,或某一部位含水率高,受力不均勻,造成坯體開裂。
⑥脫模濕坯與墊托接觸部位不相吻合,墊托受外力作用而開裂。
⑦修坯粘接時,刀具不鋒利,用力不均勻,坯體含水率過高或過低,室內溫度高,室外多風等,造成割口與修坯部位開裂。粘接坯體不實、不牢;各部件與主件含水率不同,收縮不一致,使坯體在幹燥時開裂。
⑧打孔眼操作不妥,打孔器具不鋒利,造成製品眼孔部分開裂。
⑨坯體底部、凹溝處、漏漿處存漿,或底部模型過幹、過濕而造成製品開裂。
⑩坯體在施釉過程中或在存放、搬運、檢驗等環節不慎磕碰,造成製品開裂。
3.燒成方麵
①裝窯不慎,坯體與墊托磕碰;坯體與墊物形狀不相吻合、接觸不良,坯體受力部位易於開裂。
②入窯坯體含水率過高;燒成溫度不穩定,在燒成的預熱階段升溫過快,易造成燒裂。
③在燒成的冷卻階段過急,會壞死釉麵出現炸裂。
④製品局部釉麵因相互粘連產生炸裂。
⑤製品在出窯、運輸、檢驗、入庫等環節不慎磕碰,破損開裂。
三、斑點
衛生陶瓷製品表麵常常會程度不同地出呈現黑色、棕色、灰色、綠色等異色汙點,操作工人習慣稱之為髒點。這種缺陷直接影響到製品的外觀品質。
1.原料及坯料方麵
①原料品質差,含鐵量高,含雜質多,堆放不善,揀選與洗料不嚴格。
②坯、釉料的細度達不到要求,過篩、除鐵工藝控製不嚴,效果差。
③回坯泥、回收釉保管不善,處理不當,混入石膏碎屑等雜質。
④在泥漿、釉漿的儲存、運輸、使用過程中不注意保持清潔。未定期清理泥漿罐的淤泥,注漿管道缺乏檢修與疏通,有雜質和沉澱物混入泥漿。清掃模型時未堵嚴注漿管,有雜質混入泥漿管路中。
2.生產工藝方麵
①操作人員不執行操作規範,工作責任心不強。
②石膏模型強度低,不幹淨,沾有石膏渣等,注漿前又未清除幹淨。置放注漿碗、合模時不慎磕碰模型,有石膏碎屑混入坯體中。
③擦模時,有棉布、海綿等碎屑落入模型內,在注漿時混入坯體中;修坯時,有絨布、毛巾、海綿碎屑粘在坯體上。
④噴釉之前坯體沾有灰塵、汙垢等,未清除幹淨。
⑤入窯之前坯體檢驗不嚴格;掃灰不幹淨;裝窯工的手髒;窯車麵不幹淨,有殘渣、匣缽碎屑等落在坯體上。
⑥窯內落髒。油燒隔焰隧道窯的馬弗板殘缺,重油霧化不好,窯頂積塵物較多;此外,如果熱煤氣的品質差,含有灰塵與焦油渣,均會使製品產生斑點。
3.機械設備與工業衛生方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