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冶煉鋼鐵(1 / 2)

第13章 冶煉鋼鐵

當初田軫說過可以自行退出城防軍,這些低級軍官在訓練一兩天後就受不了,但卻沒有離開反而咬牙堅持。

這還真不是這些紈絝子弟責任心大發,完全是被自家長輩嚴厲要求,不準離職。

上次因為倒賣軍械事件和後勝有牽扯,被田軫訓斥一番,後勝的勢力繼禁軍之後又退出城防軍。

這群大臣心裏已經有了危機感,當今王上太強勢了,把後勝打壓的無還手之力。

在政治方麵沒有作為,但在軍隊上麵展現了足夠的強勢。

剛剛繼位就在禁軍和城防軍安插了自己的人,他們可以理解。

軍權不能他人掌控,王城軍隊曆來都是君王信任的心腹掌管。

但後麵改二餐為三餐,齊王自己掏腰包給軍隊加餐送魚肉,軍隊進行特訓,全國剿匪。

一樁樁一件件,不僅使齊國所以的士兵感激擁戴,在軍中獲得了足夠的威望,大規模剿匪又獲得了大量的民心。

這無不展示著新王的手段和雄心,等他們反應過來後已經來不及。

田軫在軍隊方麵尤其是臨淄的軍隊,可以說是達到絕對控製。

通過這一個月整頓,從高級軍官到普通士兵,整個散懶的風氣一正,許多品行不端屍餐素位的將領,盡皆被革職。

留下來的將領在經過訓練和剿匪,都飛快成長,可堪一用。

田軫微微一笑,他的羽翼已經逐漸豐滿起來,在也不是那個剛剛繼位無人可以的他了。

前麵一直忙著處理各種事情,看來是時候將煉鋼提上日程了,武裝自己的部隊了。

青銅兵器在秦朝到達了巔峰,而冶鐵最早大規模普及軍隊的卻是齊國。

根據文獻記載,齊國很早就有冶鐵的記錄。

《管子》曰:“商山鐵褐,下有鐵,取而鼓之,國之基。”“籍鹽鐵之利以至富強。”等等。

這些內容是中國關於冶鐵的最早文獻記載,也足以證明齊桓公時期就已經由冶銅轉向冶鐵。

並且齊國鐵礦資源豐富,淄博鐵山古稱商山、西山,東距齊國古都臨淄城僅10餘公裏。

因富含鐵礦,冶鐵業興盛,故改稱鐵山。

這裏的鐵礦石含鐵量高達70%以上。

齊國擁有豐富的鐵礦資源,也不需要田軫在去特意尋找,還據有冶鐵的曆史。

田軫知道怎麼冶煉百煉鋼,並且可以達到大規模量產。

並且冶煉出來的鋼鐵遠勝青銅兵器,在這個時代稱為神兵利器都不為過。

他已經可以預見未來齊國軍隊,身披鐵甲手持鋼刀,大殺四方的場景了。

田軫還要將後世威名赫赫的兵器打造出來,不僅有唐朝陌刀還有來自現代的三棱軍刺。

三棱軍刺,刀身呈三棱狀,每個棱角中間都有凹槽用來放血,被刺中的人大多都是失血而死。

若說陌刀是人馬俱碎,騎兵克星,那三棱刀就是近身白刃戰,殺傷力極大的武器。

而兵種中除了刀盾手,弓兵弩兵外,還有一種經久不衰的兵種,長槍兵。

他還設計了一種三棱槍頭,裝在木棍上,在綴一團紅毛,防止血液順著槍頭流到木杆上打滑,這樣一根長槍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