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的“三千丈”用了極度誇張的寫法。正因為李白的愁苦之情難以排遣,所以用“三千丈”來形容;正因為李白的不得意之處太多了,所以他連在什麼地方因為憂愁而長出了白發也記不清了。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輪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
思君不見下渝州。
“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意思是做一件事隻要堅持下去就能成功,它來自這個故事。
李白小時候不願意讀書,總是讀了一會兒,就丟下書,跑出去玩。一天,他看見一位老婆婆拿著一根粗大的鐵棒子,在磨刀石上一下一下地磨著,就好奇地問:“老婆婆,您這是在做什麼呀?”“磨針。”
“磨針?”李白奇怪地問:“老婆婆,您磨的是一根粗大的鐵棒,不是針呀?”老婆婆邊磨邊說:“我正是要把這根鐵棒磨成針。”“什麼?這怎麼可能呢?”老婆婆抬起頭來,慈祥地說:“雖然鐵棒又粗又大,要把它磨成針很困難。可是我每天不停地磨呀磨,總有一天,我會把它磨成針的。孩子,隻要工夫下得深,鐵棒也能磨成針呀!”
從此以後,李白再也不逃學了,刻苦讀書,終於成為了大詩人。
贈孟浩然
〔唐〕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鬆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雖然比李白年長十二歲,但兩人卻超越了年齡的差距,結下了深厚友誼。
一天,李白寫了《贈孟浩然》這首詩,描繪了孟浩然風流儒雅的形象,表達了對孟浩然的欽慕之情。詩的大意是:我鍾愛孟浩然,瀟灑的風度、超人的才華天下人都知道。年輕的時候就拋棄了功名爵祿,晚年在青鬆白雲間隱居。在月光下飲酒常常沉醉,迷戀景色不願意侍奉國君。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樣怎麼能夠仰望得到?我隻能在這裏向你作揖欽慕你的美德。
詩中的“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是古時對男子的尊稱。“紅顏”這裏指年輕時。“軒冕”指官職。“中聖”用曹魏時徐邈的故事,他喜歡喝酒,將清酒叫做聖人,濁酒叫做賢人,“中聖”就是喝醉酒的意思。“揖”指作揖,表示尊敬。“清芬”是清香的德行,指美德。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李白在安徽宣城一帶漫遊。這時,安徽涇縣一位叫汪倫的豪士寫信邀請李白,信中說:“先生不是喜歡遊覽嗎,這裏有十裏桃花。先生不是喜歡喝酒嗎,這裏有萬家酒店。”
李白接到信後,立即前往。汪倫遞上一杯酒說:“久仰先生才華,這是用桃花潭水釀成的美酒,請品嚐。”李白接過美酒,說:“多謝。不過,我一路走來,怎麼不見十裏桃花呢?”“沒有十裏桃花,桃花隻是十裏外潭水的名字。”“那萬家酒店呢?”“沒有萬家酒店,
隻有一家酒店的主人姓萬。在下是因為仰慕先生,所以才大膽騙了先生,望先生見諒!”李白聽了,哈哈大笑。
幾天後,李白告辭,汪倫與村民手拉著手,以腳踏地為節拍,齊聲唱歌歡送。李白很感謝汪倫的款待和盛情,便寫了《贈汪倫》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