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汝言的確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起碼在現在來看,曹汝言是一個成功的個體商戶。

他的工廠現在擁有幾百名員工,每年出產的產品甚至已經銷售到了周邊的發達國家。

可是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績,並不是因為他的商品質量有多好,隻是因為他的商品價格低廉,而且還一直在仿冒國外的知名品牌。

曹汝言現在雖然賺得缽滿盆滿,可是總有一天他要因為自己的短視而吃虧。

陳衛東之所以願意出言提醒,也是因為曹汝言和崔越明之間的關係。

崔越明是外冷心熱,他相信和崔越明同為戰友的曹汝岩應該也不是壞人。

崔越明在聽完了陳衛東的這番話後也微微點頭:“我覺得他這話說的沒錯,總是搞仿造終究不是辦法,我們要努力向他們看齊,而不是一味的模仿他們!”

崔越明難得在一件事情上和陳衛東產生了共鳴。

而在聽完了陳衛東的這番話後,曹汝言也不禁正色起來。

曹汝言現在的生意雖然做的很大,但是他卻並不以此自滿。

他這次之所以會親自過來洽談生意,一方麵是因為有崔越明這個老戰友的關係,另一方麵也是因為他聽說崔越明的手下有一個大學生,想要借此機會看看能否將此人挖走。

九十年代初期,教育尚未普及。

這個時候的大學生那簡直就是金疙瘩。

曹汝言手下雖然也有幾百號人手,可是最高也不過隻是高中學曆,相比於陳衛東,還是有著一定的差距。

曹汝言並未反駁二人,而是麵容嚴肅地對崔衛東問道:“那依你來看,我們現在應該怎麼辦?”

“很簡單,曹老板現在需要做的並不是繼續擴大產能,而是應該收縮產能,同時為衝擊國內市場做準備。”

“如您所說,國內市場近些年來雖然顯得疲軟,但這也是因為外彙不足所造成的內需壓力。”

“經過改革開放,經濟搞活,沿海地區的經濟現在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提振,而國家接下來所需要做的自然就是提升內地的經濟活力。”

“如果不出我所料的話,咱們國內市場應該會在最近幾年得到一個較大的提升,等到那個時候,像您這種規模的企業將會遍地開花,外來商品將會強力收割本國內需。”

“您現在所需要做的應該是將市場從海外轉移到沿海地區,並為自己注冊商標,打響屬於您自己的品牌。”

“同時您還要注重廣告投入,盡量讓您的產品平民化,大眾化,與此同時還要注重質量,隻有這樣才能在外來商品進入我國市場時與其掰掰手腕。”

“您現在的工廠的已經初具規模,如果不這麼做的話,那日後唯一的出路恐怕就隻能做國外品牌在我國的代工廠了,那時您雖然還是可以賺錢,可是很大一部分利潤卻要被國外品牌收割,與其隻賺眼下的快錢,還不如將目光放得長遠一些,這樣說不定您能得到更多!”

陳衛東這番話說的全都是他前世經商時的體悟。

當初就是有很多的企業趁著這場改革春風生根發芽,可最終卻又因為決策者的目光短淺,隻能淪為他國的代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