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嗬嗬,真是陰魂不散。”

趙煦如同一個看到學生作業錯得離譜的老師,憤憤用禦筆在奏疏上打了個大大的紅叉,來宣泄內心的不滿。

舊黨一點都不消停。

生母朱氏剛尊崇太後不久,這樣的奏疏已不下二十,一致建議恢複孟氏皇後的身份,讓兩宮皇後並存。

甚至危言聳聽,若不如此,大宋將失民心,衰國祚雲雲。

這是哪兒跟哪兒?

孟氏若重要到這種地步,朕怎會廢她。

現在除了別有用心者,誰還把孟氏當盤菜。

這些人明顯是在惡心朕,順便為遏製新法埋點伏筆,因為孟氏支持舊黨。

趙煦放下筆,自嘲般一笑。

大宋的皇帝當著真累。

上上下下,都會掣肘,裏裏外外,全是規矩。

新舊兩黨互撕,君子小人各說各理,朝堂淹沒在口水中。

皇帝光有熱血和鐵腕很難有一番作為,神宗便是前車之鑒。

所以在大宋當好皇帝,得隨時和大臣鬥智鬥勇,否則就會束縛住手腳。

熱血、鐵腕得有,但老六屬性和市井腹黑也不能少,要讓自己的拳頭打在要害處,踏石留印,抓鐵有痕,讓反對者的拳頭打在棉花上,用盡力氣,卻無聲息。

“梁從政,傳通事舍人孟鉞。”

“唯!”

梁從政出殿安排小黃門傳喚,進殿後又匆匆道:“官家,端王乞見!”

他來幹啥?

噢······趙煦突然想起,明日是趙佶搬離大內的最後期限,依禮他要來辭行。

“五國城留學生”失去留學機會,靖康之恥也成為在這個世界上就朕熟悉的一個詞語。

然,這點改變根本不夠。

朕要把恥辱都送給敵人,徹底改變\"大慫\"曆史,成就千古霸業。

“帶他去偏殿。”

“唯!”

趙煦起身,在書架上拿起手抄本出殿。

······

趙佶忐忑的厲害。

他覺得皇帝會懷恨他一輩子,換做自己也一樣,哪個帝王會容忍曾覬覦九五的人。

親兄弟,明算賬。

以後他一家會在戰戰兢兢中度過,一個不小心就有可能死於非命。

“官家駕到!”

尖聲驚醒了遊思的趙佶,他忙叩拜道:“臣,端王佶叩見官家,官家萬福!”

“免禮!”

趙佶不敢起來,諾諾道:“臣就要搬去親賢宅,特來聽官家教誨。”

趙煦使個眼色,梁從政上前,扶起趙佶。

“端王書畫一絕,此去親賢宅,當以丹青陶冶情操,別沉溺於聲色犬馬,耽擱了成為大家的好前程。”

“臣定不負官家教誨······”

見皇帝沒責怪的意味,趙佶千恩萬謝。

不過他也不敢滯留,寥寥數語便辭別道:“官家日理萬機,臣不便耽擱,就此叩別。”

“不急!”

趙煦拿出手抄本遞過去,笑吟吟道,“十一哥,送你一個好禮物。”

“六哥!”

趙佶心中一顫,差點脫口喊出,但他清楚此刻敘兄弟情義就是妄想,遂雙手接過手抄本。

看著封麵上熟悉的瘦金體,趙佶內心五味雜陳。

小時候是六哥手把手教他書法,雖六哥親政後無暇練字,但在瘦金體上的造詣絕不凡。

“蹴鞠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