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為了支援太原會戰,蔣介石四處征調大將至山西。除了衛立煌之外,他還想到了一個人,那就是在平型關戰役之前曾派到山西去探風的黃紹竑。
黃紹竑雖以政略見長,但他並不認為自己就不會打仗。可是以往他在這方麵給人的印象太深了,就在被蔣介石委任為作戰部部長時,陳誠還來電,說黃某“內戰內行、外戰外行”,言下之意,這位在飯桌上湊合的,就不要到戰場上來瞎攪和了。
陳誠這麼說並非造謠,他是有所指的。“內戰”者,當然是指以往的蔣、桂相爭,“外戰”雲雲,則大半說的是以前黃紹竑與何應欽搭檔指揮的長城抗戰。
長城抗戰確實是黃紹竑的一塊難消之痛。戰役輸了,人家不會說客觀的贏麵本來就不大,也不會細細分析,考慮你黃紹竑當時負責的其實是政略這一塊,幹的是政委的活,軍事全係何應欽指揮。
人們隻會在背後指指點點,說誰不是,最後仗沒打贏,還弄了個屈辱的城下之盟出來。
黃紹竑嘴上不說,心裏卻一直憋著這口氣,加上作戰部雖有“作戰”之名,本身卻不屬軍事指揮的中樞機構,隻是轉接命令而已,不像白崇禧那樣能直接參襄最高軍務,幹起來有時很不得勁。
蔣有要求,黃也正有需求,於是一拍即合,後者走馬上任,到山西當了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成了閻錫山的臨時副手。
閻錫山分配給黃紹竑的活,是讓他去考察一下娘子關。雖然一開始並沒好意思直接提,說你得幫我守住那關口,其實意思已經在裏麵了。
黃紹竑看完以後卻心裏一涼。
在新桂係中,論打仗,他的名氣雖遠不如李宗仁和白崇禧,但也和李、白一樣,從小上陸軍小學,一路學的都是如何打仗,內戰打過不少,所以絕不是一個生手。
與忻口戰場相比,娘子關守軍稱得上是兵少將寡,可供調遣的部隊很少,而且全都一個蘿卜一個坑,排在120裏寬的第一線,後麵連個預備隊都沒有,倘若日軍捅破一處,全線都會崩潰,這如何能讓人心裏踏實呢?
於是當閻錫山正式提出,要黃紹竑統一指揮娘子關守軍時,他開始猶豫了,並推薦孫連仲充任。
要說打仗,孫連仲絕沒問題,當年老西北軍中的“韓石二孫”之一,沒點狠勁兒是進不了排行榜的。但是中國人排兵布陣,不能光看場內,還得把諸多場外因素加進去。
孫連仲雖然如今也算中央軍了,卻是中央軍中的雜牌,從其出身和資曆來看,與川陝兩軍的那些頭頭腦腦也差不太多,人家如果對你不服氣,這就比較難指揮。
理也是這個理,當初大家都是穿的開襠褲,幹嗎如今我非得聽你的。
閻錫山對黃紹竑說,還是你來最合適,堂堂中央一品大員,二戰區副司令長官,誰敢不服你。
黃紹竑想想也是。
一直以來,自己都有靠打仗來挽回聲名的念頭,眼前可不就是一個大好機會,雖然部隊不行,但如果運氣不錯,偏偏還打好了,這不正說明你有一手嗎?
那行,不過你得把孫連仲派給我做預備隊。
此前孫連仲已經去了忻口戰場。在得到閻錫山同意,把孫連仲轉撥到自己麾下後,黃紹竑這才打馬向娘子關馳去。
真正履任後,他才發現,情況比預想的還要糟糕得多。
娘子關左翼是陝軍馮欽哉,但是黃紹竑很難跟他取得聯係,因為馮欽哉壓根就沒有架無線電台,你嘟嘟地發多少電波過去,隻是有去無回。
當然不是說馮欽哉連個電台都買不起,他有,可是不用,主要還是怕上麵一個指令下來,分他的兵。
黃紹竑無可奈何,不得不歎服這姓馮的真是老油條一個,都這種時候了,仍然還會跟自己玩花槍。
不過話又說回來,你還不能治馮欽哉的罪,畢竟他還在左翼守著。讓人更為瞠目的是,馮某的運氣好得出奇,娘子關一戰從頭至尾,日軍就沒有打過左翼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