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reference_book_ids\":[7306749515329965097]}],\"7\":[{\"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7,\"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158,\"start_container_index\":7,\"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153},\"quote_content\":\"《石灰吟》reference_book_ids\":[7306749515329965097]}],\"9\":[{\"annotation_type\":\"0pos_info_v2\":{\"end_container_index\":9,\"end_element_index\":0,\"end_element_offset\":57,\"start_container_index\":9,\"start_element_index\":0,\"start_element_offset\":52},\"quote_content\":\"《石灰吟》reference_book_ids\":[7306749515329965097]}]},\"author_speak\":\"code\":0,\"compress_status\":1,\"content\":\"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一個身著古裝的小孩在搖頭晃腦地誦讀著。小孩在山路上走著,那是一條劈開岩石鑿出來的石路。
這是正在地鐵顯示屏上播出的視頻。這天,聰明吳、小機靈全家在市內遊玩,此刻,他們正好在返程的地鐵上。
小機靈似乎被地鐵視頻吸引了,一直看著那個搖頭晃腦的小孩,聽著那抑揚頓挫的聲音。
小機靈的爸爸吳功辰看女兒對視頻感興趣,笑著問:“你知道這是什麼詩嗎?”
“我當然知道,是《石灰吟》。”小機靈一臉不屑,還補充道,“是明代的於謙寫的。”
“哦,那你知道寫這首詩的時候,他有多大嗎?”
“這……”小機靈卡殼了。
“隻比你大一歲。”在小機靈詫異的目光中,吳功辰娓娓道來,“於謙是一位與嶽飛齊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潔、正直的清官。他從小學習刻苦,誌向遠大。相傳有一天,年僅十二歲的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們煆燒石灰。隻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熊熊烈火的焚燒之後,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略加思索之後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十二歲?好厲害!”旁邊的聰明吳也驚叫起來。
“是啊。”吳功辰讚歎道,“於謙寫下的這首詩不隻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後來,他做了官,更是把《石灰吟》當作自己的座右銘——他把自己比作石灰,抒發自己潔身自好、堅決不跟那些貪官汙吏同流合汙的情懷。隻可惜,於謙生於亂世,雖然有滿腔的精忠報國之心,最後卻被奸人所害。”
“一定是那些貪官害了他!”小機靈義憤填膺,“他是個清官、好官,不願意跟那些貪官同流合汙,他們就聯合起來迫害他!可憐的於謙!”
“說起於謙,就不得不提河北省的於家石頭村。”吳功辰來了興致,眉飛色舞地說,“這個村子便是於謙後人的居所。相傳五百多年前,於謙的兒子隱居在河北的井陘南峪村,留有三子:於有道、於東道和於南道兄弟。後來,為了躲避戰亂,無奈之下,於有道帶著自己的老婆孩子,秘密遷徙到了太行山深處隱居。”
“哇,隱居!”小機靈拍手道,“聽起來好像很有趣!”
“有趣?”吳功辰啞然失笑,“聽起來很有趣,可真正做起來,就不是那麼有趣了,而是異常艱難。當時,於有道隱居的地方荒無人煙,山上隻有草木亂石和野獸。他們的生活條件十分簡陋,物資匱乏。麵對這樣的環境,他們沒有怨天尤人,而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他們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頭搭建房屋,又用石頭製造工具,開荒種田,他們生活中所使用的器具大多由石頭打鑿而成。春去秋來,一年又一年,於家人在那裏繁衍生息,漸漸發展成一個石頭村落。幾年前,我曾經去過石頭村,那是一個由石頭堆砌而成的世界,若不是親眼所見,我真不敢相信,笨重的石頭竟然可以被做成五花八門的精細器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