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喳!”
吳啟功和李振轉過身,朝營帳外走去。
這時候,又傳來琦善的聲音:“李振啊,你膽量十足,又立下了大功,很不錯。本官讓你做個千總,協助吳啟功抵禦發匪。”
“多謝大人!”
李振趕忙轉身拜謝,臉上露出一絲喜色。
琦善想了想,又說道:“你們兩人籌備抵擋發匪的事情,肯定需要武器等等,有什麼要求,可以擬一個折子上來,本官一應應允。”
李振心中歡喜,有了琦善這句話,事情更好辦了。
兩人又朝琦善揖了一禮,才轉身出了營帳。
回到營地後,兩人分賓落座。
吳啟功急不可耐的說道:“楊秀清發怒不是鬧著玩兒的,你有把握嗎?”
李振神色淡定,不急不緩的說道:“將軍,楊正清的事情很容易就能解決,並且不會有危險。現在楊秀清的力量都放在在北伐上,目標是北京,不是江北大營。即使楊正清被殺,也不可能有大軍殺來,最多兩三萬人,不足為慮。”
這番論斷,是李振根據太平軍北伐做出的推斷。
曆史上,太平軍攻克南京後,楊秀清等太平天國的統帥達成意見,放棄了攻打南京外圍的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全力北伐,想要一舉攻克北京。眼下正是太平軍北伐連戰連勝的時候,戰果豐碩,楊秀清不可能為了楊正清而放棄太平軍的大局。
吳啟功又問道:“即使是少量的發匪殺來,能贏嗎?”
李振笑道:“一樁小事!”
頓了頓,李振吩咐道“來人,拿地圖來。”
片刻工夫,一名士兵拿著幅地圖走進來。李振接過地圖,揮手讓士兵退了出去,然後把地圖平鋪在地上,仔細的打量著揚州的地圖。
吳啟功問道:“看出了什麼名堂?”
李振指著地圖說道:“發匪從揚州發兵,通往江北大營的路有三條。第一條是小道,不適合大軍行軍;第二條是水路,若是乘船殺來,會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也不適合;第三條是平坦官道。卑職料定發匪從第三條路殺來,我們在路上設下埋伏,殲滅發匪。”
吳啟功眉頭一挑,說道:“想伏擊發匪,也不容易啊!”
李振說道:“楊正清被殺死後,消息傳到楊秀清的耳中,楊秀清再派將領來報仇,一來一回至少需要十餘天。這段時間,我們就可以做足準備會。卑職今日狙殺楊正清,發匪再來的時候,同樣能狙殺新的發匪主將,取得勝利。”
吳啟功皺眉道:“你準備故技重施?”
李振點頭道:“將軍英明,卑職的確是打算狙殺發匪主將。不過這次的行動需要仔細的安排,爭取一舉殲滅發匪。”
吳啟功咬牙說道:“我已經沒有退路,隻能靠你,此戰由你安排。”
吳啟功的膽子很小,沒有統軍作戰的能力,但心計不弱。他知道自己和李振綁在了一條船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李振有膽色、有手段,所以吳啟功盡可能的協助李振。隻要擊潰了發匪,吳啟功也能分一杯羹。
李振見吳啟功放權,也鬆了口氣。
距離楊秀清派人報仇還有十多天時間,足以讓李振準備好,而且李振也要把手中的鳥銃修改一下,方便他狙殺發匪的主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