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6章 大結局(2)(1 / 2)

“侯爺?你是龐太師之子?”這回輪到龐昱詫異的挑了挑眉,她狐疑的將剛從馬車上下來的瞎眼老太太打量一遍,心說:單憑侯爺和龐姓這兩點就能猜出她的身份,決不是尋常百姓可以辦到的……

聞訊放下公文匆匆趕來的包拯見來人先是一愣,然後喚道:“娘,嫂嫂,你們怎麼來了?”

“嫂……嫂……”

“侯爺,詳細情況容下官稍後稟告。”包拯邊說邊畢恭畢敬的攙老太太到後院的客房去休息,王朝馬漢負責將馬車上的行李搬下。

“真是的,她們怎麼會找上門來?”哈欠連連的開封府掛名師爺任由長發慵懶的披散在肩上,毫不顧忌的衝遠去的一行人撇了撇嘴。

聽罷,滿肚子疑惑的龐昱忍不住問道:“公孫美人兒,你是不是知道些什麼?”

“你們幾個別在門口杵著,該做什麼做什麼去。”開封府的幕後BOSS一說話,效果自是非同凡響,他把龐昱等人請至偏廳,然後吩咐張龍提食盒去聚福樓買幾個小菜,這才慢條斯理的講起了故事。

那瞎眼老太太原本姓李,十幾年前沿街乞討廬州,心善的惠安知縣,也就是包拯的父親包令儀見其可憐,便將她安置在自己的家中。

三個月後包令儀年滿離任,覺得仕途跟自己想象中有很大差異的包令儀帶著全家老小和沒有自保能力的李氏回到廬州老家,做了點兒小買賣,生活過得還算富裕。但人算不如天算,沒過多久,廬州就爆發大規模的瘟疫,而包家得以幸免於難的隻有到外地探親的包夫人和小少爺們,以及作為年幼包拯的奶媽而隨行的李氏。

家庭的劇變令包夫人一病不起,身體本就不是很好的她在臨死之前把三個孩子和餘下的家產一並托付給了李氏。

然而,褪去虛偽外衣的李氏完全與包夫人平日裏所接觸的大相徑庭。她讓稍顯木訥卻十分聽話的老大學習如何繼承家業,然後把聰明伶俐的老二打發到外地去進貨。至於剛會走路的包拯,則被她遺棄在廢舊的祖屋中,每日派下人送去些冷掉的殘羹剩飯。

套用公孫策的原話,包拯之所以長得比同齡人瘦小,主要是兒時營養不良所致。可盡管如此,同包令儀一樣心善的包拯依然對奶媽李氏懷有感激之情。

因為不能外出,包拯便每日跟祖屋中的各種古籍為伴,他八歲熟讀史書,十歲就能吟詩作對。後來此事傳入李氏的耳中,李氏高興之餘,讓當時年僅十三歲就通過鄉試的包拯千裏迢迢趕奔京城參加科舉,希望他能金榜奪魁,進而得個一官半職什麼的。

而天資聰慧的包拯的確不負眾望,竟真被宋仁宗點為那屆的狀元。由於急著去定遠縣赴任,包拯沒來得及回家焚香祭祖,隻是寫了一封書信代為告知這個喜訊。雖然他最近幾年經常往老家寄信,但全數被公孫策派人在半路攔下。

為什麼?

因為將李氏的所作所為調查得一清二楚的公孫美人兒覺得很不爽!

話說,那董氏孫氏並非包拯的妻眷,實乃他兩位哥哥娶過門的娘子。六歲的包繶是他大哥的孩子,四歲的包綬則是他二哥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