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閔年僅十三歲便征戰沙場,悍勇無雙,比他爹都要勇猛,所到之處片甲不留,就算雙方人數懸殊,冉閔也能靠著一己之力,在萬軍從中殺出一條血路!】
【終其一生,冉閔隻有兩次敗仗,一次是襄國之戰,麵對鮮卑慕容氏,氐族苻氏、羌族姚氏等的聯合圍攻,孤立無援的他,最終大敗。】
【第二次敗仗,則是冉閔與前燕政權開戰,盡管冉閔斬殺大量敵軍,但最終因騎下戰馬力竭倒地而被生擒,最後被殺害!】
【除了這兩場戰役,冉閔再無一敗,在萬軍從中如入無人之境,無論是攻城拔寨還是野戰交鋒,都能率領羯族人勢如破竹,殺出血路,其勇猛之姿讓人歎為觀止!】
漢武帝,劉徹聽聞冉閔的勇猛後,臉上的表情浮現出一抹欽佩。
“朕雖以文治武功並重,開創大漢盛世,但麵對冉閔這等英雄,亦不禁自愧不如!”
“這也難怪為何當時石虎要把他收留,原來是看中冉閔打仗勇猛。”
衛青聞聽此言,緩緩走上前一步。
“冉閔將軍之英勇,實乃千古罕見,能以一己之力,力抗群雄,實乃我輩武將之楷模!”
“臣雖未曾與冉閔將軍同袍作戰,但願我大漢將士,皆能效仿冉閔將軍之勇!”
此情此景,太史令司馬遷也不禁開口。
“陛下,冉閔將軍之英勇,猶如龍騰九天,其勇猛之姿,足以撼動山河,此等猛將,確實名傳史書,隻是後世之言語,令人費解!”
劉徹聽聞,卻並未言語。
回想天幕上的畫麵,冉閔被稱之為戰神一點也不為過!
不過冉閔的身上,殺胡令才重要!
這才是劉徹好奇的一點!
但現在做出評論還為時過早,還要繼續看下去!
冉閔現在為羯族人賣命,又為何會頒布殺胡令,又引起這般大的議論,這是為何?
念及於此,劉徹緩緩抬頭看向天幕。
【冉閔之所以飽受爭議,有一部分人則認為,冉閔殺胡最主要的原因,是心中對羯族人的怨念!】
【這一點是有原因的!】
【冉閔父親石瞻雖是石虎養子,可就算如此,冉閔身上流的血也不是羯族人的血,而是漢人!就算冉閔屢戰屢勝,但血未濃於水,他仍要麵對羯族人的偏見和歧視。】
【羯族人看不起冉閔!】
【戰場上有如此豐功偉績,可冉閔卻沒有一點實權,打仗賣命是他,最後不過是給了封賞,還是沒有實權,也正是這種情況一次又一次的發生,積壓在冉閔心中的怨念,越來越深!】
【積土為山,積水為海,隨著時間冉閔無形之中就像是一顆地雷,要是有人不偏不倚正好踩在這枚地雷上,其爆發的威力,任何人都無法承受!】
大漢。
漢光武帝,劉秀不禁長長歎了一聲:“冉閔身為漢人,一直在幫羯族人玩命打仗,最後卻隻拿到封賞,這種事換誰心裏都來氣!”
祭遵聽聞後,也同樣感慨:“忠勇如冉閔,其血性與犧牲,本該讓羯族人厚報,然而卻隻給了他一份虛名,這種怨念非一日之寒,一旦爆發,的確可怕!”
“看來這殺胡令跟這也有原因!”
一眾帝王也紛紛表示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