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搞惡作劇的孩子(3 / 3)

在屋簷下,愛鬧愛玩的年輕男女把裝有飲料和滾燙的糖食的托盤放在冰凍的地上涼一涼,大家在一起說說笑笑的,好不熱鬧。

屋脊上是貓們經常聚集的場所。這時,一隻老貓爬到了煙囪上,不停地叫了起來,讓薩繆爾實在睡不著了,於是就來到了吉姆的房間。吉姆此時也沒有睡著,正在為討厭的貓叫聲而生悶氣呢。

一看吉姆的情形,薩繆爾的頭腦中又產生了一個鬼主意。他以嘲笑的口吻問吉姆:“你為什麼不爬出去把貓趕走呢。”

一聽這話,本來已經心煩的吉姆就真的發脾氣了。他一把抓住薩繆爾的棉線襪子,動手把窗子推上去,怒氣衝衝但又有些聲音顫抖地說道:“你以為我不能!請你看看你在責怪什麼,我才不在乎你怎麼想呢。我現在就給你點兒顏色看看!”

可是,窗子總是往下掉,這下吉姆更火了。於是薩繆爾說:“沒關係,我幫你托住好了。”其實,薩繆爾隻是一心想看吉姆的好戲。

隻見吉姆小心翼翼地爬了出去,貼著窗口,站穩了腳,然後沿著光滑的屋脊,小心謹慎地爬著往前走。那些可惡的貓,正在煙囪上直直地坐著,不時地打量著這個男孩子,但卻絲毫沒有準備逃跑的意思。

當然,此時正在葡萄頂棚下玩耍的年輕人對屋頂上所發生的事情並不知曉。再看屋頂上的吉姆,他每前進一步,就要滑倒一下。但是,他依然堅持著往前爬。最後,他終於能夠得著這些討厭的貓了。吉姆稍微歇了歇,然後小心地站起來,隨即朝那些靠得很近的貓一抓。結果貓輕巧地躲開了,沒有被抓住。

但是,吉姆由於用力過猛,身體瞬間失去了平衡。隻見他四腳朝天地“刷”的一下從屋頂往下衝,然後衝過枯藤,最終掉進了那14個盛著滾燙糖食的托盤裏。

此時,正在說說笑笑的年輕人,被這從天而降的物體嚇了一大跳,一時間混亂起來,隻聽見姑娘們一聲聲的尖叫。嚇得不輕的吉姆趕忙爬起來,衝上了樓梯,隻見糖水還在不時地從他的身上滴落下來。

第二天早晨,薩繆爾就迫不及待地把這段趣聞講給小夥伴吉米·麥克丹尼爾,吉米聽後,樂得前仰後合。薩繆爾以前從來沒有這麼得意過。

長大後的薩繆爾寫了許多有趣的小說,講了許多幽默的故事,人們聽後,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笑聲。

多年以後,《星期日信使》周刊邀請已成名的馬克·吐溫寫些文章,於是他就寫了《吉姆·沃爾夫和貓的故事》,他因此還賺到了錢。

但是,讓人沒想到的是,一兩年後,《吉姆·沃爾夫和貓》被人改頭換麵,在田納西的一家報紙上發表了。故事是假托以南部土話寫的,剽竊者此時在西部還享有盛名。

誰知,幾年過去了,馬克·吐溫寫的原來的故事又突然出現了,以原來的拚音到處流行,上麵有“馬克·吐溫”的名字。隨後,先是一家報紙,後來又有另一家報紙竭力攻擊馬克·吐溫,說他從田納西那個人那裏剽竊了《吉姆·沃爾夫和貓》。

馬克·吐溫遭到了一頓莫名其妙的痛罵,但是他根本就不在乎,因為此時的馬克·吐溫已經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遭到誹謗,還大事張揚,那是不聰明的,除非張揚起來能得到很大的好處。

少年時代的薩繆爾,經常搞些惡作劇,他有時也真心為自己的惡習祈禱過,想徹底地悔改,但不知為什麼,他又總是回到頑皮的秉性上去。

小時候的馬克·吐溫,並不懂得惡作劇不僅是極其愚蠢的,而且也是不光彩的,他隻知道鬧著玩。

馬克·吐溫在晚年時,回憶起他童年時代搞的這些惡作劇,他說道:

在人一生的3\/4的時間裏,我一直對惡作劇者無比蔑視與厭惡。我瞧不起他,就像我瞧不起別的罪犯一樣。

每當我對惡作劇者作評論的時候,一想到我自己曾是個惡作劇者,我的痛苦似乎非但沒有減少,反而更增加了。

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馬克·吐溫對自己少年時代搞得這些惡作劇是懷有歉疚之情的。他也會為自己的惡作劇給人們帶來的損害而感到後悔不已。但是,誰又不是在淘氣頑皮中逐漸長大的呢?就像現在人們常常提到的,如果不是聰明的人,是不會淘氣,也不會搞惡作劇的。每個喜歡搞惡作劇的孩子,他們的腦子絕對不是簡單的東西。越是淘氣,將來越會取得更大的成就。馬克·吐溫就是這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