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忘記店鋪,尷尬時分(2 / 2)

如若這官皮箱是由幾個黃花梨的廢料上取材製作而成,那檔次就要再降一降了。

再看整體造型,這件官皮箱的兩扇箱門采用的是對開工藝雙門,門上用過拋光後顯得很是精神。整體的浮雕多為祥雲與麒麟,流暢的線條,純屬的刀法將麒麟表現的活靈活現。可見當初工匠雕工的精湛。

趙廣元笑了笑,“林兄,你再打開看看。”

當林凡打開箱子,看到箱內的雕刻著的葫蘆後,更是感歎這工匠心思的精巧了。

華夏自古以來都有“麒麟送子”的說法,“葫蘆”取其諧音“福祿”之意,麒麟是瑞獸,雕刻在外,有一種保家護院的感覺,恰到好處的保護著這從天而降的“福祿”。實在是妙啊。

麒麟送子,福從天降,這件官皮箱就算是放在現代,也是寓意極好的。恐怕隻要一露麵,就會惹來眾多富豪瘋狂吧。

“還有一件,明末黃花梨鑲大理石硯屏。”

硯屏是屏風的一種,是華夏特有的傳統工藝品。硯屏的形製與屏風相似,唯一的區別就是硯屏的形體較小,一般用於放置在書桌幾案上。

硯屏,是文房四寶的衍生品。華夏自古都有以讀書為重的傳統,這文房用具自然也是隨之興起。

說起文房用具,一般人自然而然會想到“筆墨紙硯”這文房四寶,以及印章,筆洗等一些尋常的物件,但很少有人聽說過硯屏。更不用說了解了。

“林兄,我這就要考考你了,你可知道這硯屏的來曆?”趙廣元搖了搖手中的扇子,愜意的問道。

這點東西自然是難不倒林凡的,不過片刻,林凡就自信的說道。

“古籍《說文》有記載‘屏、敝也,從屍,並聲’。《淮南子·時則》也曾經有過描述‘授車以級皆正設於屏外’。”

“屏風自被創造以來,就擔當了遮蔽的作用。這硯屏作為屏風的一種,自然也是有著類似功能的。”

林凡接過趙廣元手中的扇子,“有傳聞硯屏始於宋代大文豪蘇軾,黃庭堅二人,為了躲避日光照射,所以製造了硯屏用於遮光。”

趙廣元看著林凡,接過了話茬,“宋代文人趙希鵠在《洞天清祿集》寫到‘古無硯屏……自東坡、山穀始作硯屏。’也可見得這一點。”

林凡搖了搖頭,“我可不認為這硯屏一定就是他們兩個人發明的。不過這硯屏一定是起源於宋代就是了。”

二人說完後,相視一笑。

這大概就是鑒定師之間的默契吧。他們剛才說的話,對於他們兩個來說看似隻是向嘮家常那樣隨意自然。

可是這些偏到極致的知識,一般鑒寶師根本不會去了解。也就隻有像林凡和趙廣元這樣的“怪胎”才會去關注了吧。

也正是因為如此,林凡和趙廣元才會一見如故,惺惺相惜,成為知己的吧。

兩個孤獨的靈魂相互碰撞,對於他們而言,彼此就是這個世界上最好的禮物,亦是救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