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中學的新劇活動有著悠久的曆史,在全國說來也是著名的。早在1909年,校長張伯苓為了紀念學校創立五周年,便演出了他自己編寫的新劇《用非所學》。他認為“新劇可作社會教育之利器”,在學校加以倡導。後來,每當學校周年紀念,便組織演出新劇。1910年演出《箴膏起廢》,1911年演出《影》,1912年演出《華蛾傳》,1913年演出《新少年》等。這些戲的劇本多係師生集體編寫,師生同台演出,頗得校內外觀眾好評,逐漸蔚然成風。這種演出除了紀念學校校慶之外,“尚有借以練習演說改良社會之意”陸善忱:《南開新劇團略史》,《南開校友》1935年第1卷第3期。。因此,南開中學的早期新劇活動具有進步的意義。五四運動前夕,1914年正式成立了南開新劇團。這時,新文化運動正在醞釀發展。
當時正在南開中學讀書的周恩來同誌,不僅參加了新劇團,還擔任了領導工作。他是布景部部長,也參加編劇和演出。他把他那種高昂的革命熱情和挽救“積弱不振之中國”的革命精神也帶到劇團中來。他把新劇看成喚起民眾,進行“通俗教育”的最好形式,“舍極高之理論,施以有效之實事。若是者,其惟新劇乎”。同時,他還提出“寫實主義”的主張。他親自撰文倡導新劇,闡明新劇的宗旨和意義以及藝術表演上的問題。這對南開新劇團的活動起了推動作用。自建團後,演出活動大量增加,演出劇目也逐漸豐富,演出內容也愈帶有強烈反帝反封建的特色。如《一念差》、《一元錢》、《新村正》等劇目演出甚為轟動,特別是《新村正》在全國都有著廣泛的影響。曹禺說:“南開的話劇運動是有她的革命傳統的。”南開新劇團是“五四”話劇運動中的一支勁旅。
曹禺是在南開新劇團的革命傳統熏陶下成長起來的,他成為繼周恩來同誌而起的新劇團的第二代演員。
他參加新劇團的活動,時值中國的話劇運動於“五四”後再度興起之際。“五四”後的話劇擯棄了“文明戲”的低級趣味而披上了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新的裝束。南開新劇團演出的多是“五四”以來的新劇本,如丁西林的《壓迫》、田漢的《獲虎之夜》等。同時,也演出外國的劇作,如果戈理的《巡按》(又名《欽差大臣》)、易卜生的《國民公敵》(又名《人民公敵》)、《娜拉》(又名《玩偶之家》)等。這時,南開中學的話劇演出已經相當普及,甚至連班級開遊藝會也演出話劇。據1928年5月的《南開雙周》校訊報道,不到一個月,有三個班級便演出了《多計的仆人》、《咖啡店之一夜》、《瞎了一隻眼》和《換個丈夫吧》等,可見當時南中話劇表演的盛況。
曹禺在南開新劇團參加了大量的排練和演出。這種寶貴的藝術實踐為他後來搞話劇創作,培養了難得的舞台感。世界上許多著名戲劇大師都有過從事戲劇表演和其他舞台工作的經曆。莎士比亞很早就在劇團裏工作。莫裏哀甘心去做“戲子”,為此,他寧肯放棄世襲的宮廷陳設商的地位,並且背叛了他的家庭。曹禺能夠在一個學習環境中從事舞台實踐,這對一個劇作家的成長是一個極為難得的條件和珍貴的機會。
除了參加舞台演出,他還用許多精力鑽研戲劇。這時,他開始接觸並熟讀外國戲劇作品。由於學習了外文,他就直接閱讀外國戲劇的原著。他很喜歡易卜生的作品,讀得十分熟,以致台詞背誦如流。他得到一些國外名演員如愛倫·特蕾的台詞唱片,就反複聆聽,潛心領會,細心欣賞其中的韻味。他學得格外刻苦認真,一本洪深改編的王爾德的《少奶奶的扇子》,被他讀爛了。他還翻譯了兩個外國劇本:《冬夜》和《太太》。
曹禺在南開新劇團的活動曾得到老師熱情的幫助和指導。多少年後他還感謝張彭春老師對他的啟發和輔導。他在《雷雨·序》中說:“我將這本戲獻給我的導師張彭春先生,他是第一個啟發我接近戲劇的人。”
張彭春又名張仲述,1892年生於天津,1908年在南開學校畢業,後來曾去美國留學。他原是學哲學教育的,但對戲劇格外愛好。他在南開中學執教期間,積極參加了南開新劇團的輔導工作。《新村正》即是他親自編寫的。他親自擔任劇團的領導和導演,在布景設計和導演藝術上都有所創造。他的新劇活動為南開新劇團的建立和發展作出了貢獻。他是一位不應被忘卻的中國話劇運動的早期的實踐家。當曹禺在南開中學讀書時,1926年,張彭春再度擔任了南開中學的領導工作。他竭力倡導藝術教育,提出學生應有“藝術的生活”。在此期間,他重新整頓了南開新劇團,親自導演了《壓迫》、《獲虎之夜》、《可憐的斐迦》以及易卜生的《國民公敵》和《娜拉》等。他還擔任《南開雙周》的戲劇專欄的指導工作。1930年和1935年,他曾以梅蘭芳劇團的導演身份去美國和蘇聯進行訪問演出。張彭春有較高的藝術修養,他的指導對曹禺有著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