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百八十章 成功(2 / 2)

這一切的苦功,終於沒有白費!

……

……

大明崇禎十二年十二月十五。

這一天是朔望日,每逢初一,十五,就是朔望,各地的文武官員都要遠遠遙拜京師方向,向皇帝表示忠忱之心。

這一天的襄陽城中,卻是一片愁雲慘霧。

幾天之前,半夜時分鑾鈴響動,卻是登州鎮副總鎮張守仁的塘報送到,登州鎮已經不等援兵趕到,自己就是悍然動手,向著近十倍之敵主動攻擊。

塘報傳到之後,很快就是在襄陽城中傳揚開來,眾人自是對張守仁的莽撞十分不滿,也是對他征虜將軍的聲名感到不小的懷疑,同時城中有很嚴重的不穩跡象,不少有實力的士紳官員家族開始準備好行裝細軟,車輛和金銀是必不可少,還有一些長途搬遷的必備之物都是準備了不少,一家準備之後,城中最少有幾百上千家士紳在準備逃走,普通的百姓稍有門路的也是在想辦法,他們逃不遠,也是在考慮逃到武昌或是江陵那邊去。

這陣子,城中人心惶惶,一夕數驚,經常有夜裏因為幾個小賊而鬧的闔城不安的情形發生。

前天夜間,一夥小賊出來夜盜,結果被人發現敲鑼抓捕,但一聽到鑼聲,全城不安,都以為是賊兵犯境,或是幹脆傳言賊兵入城。

當夜就有幾千人逃到城門處,甚至有不少人家的女眷預備上吊或是投井自殺。

一直到天明時分才知道是拿捕幾個小賊,這事情鬧的全城文武官員都是灰頭土臉,楊嗣昌尤其憤怒,因為襄王府也被驚動,聽說襄王殿下連夜披衣起來,不敢入睡,在王府衛士和太監的護衛下,直到天明後查明無礙才又複睡下。

自從楊嗣昌督師至今,寸功未立,反而鬧的城中如此模樣,簡直是不成體統,傳言之中,襄王也為之大怒,如果是國初親藩有權的情形,怕是楊嗣昌要大勢不妙了。

就算如此,襄王真的不滿也會對他有不利的影響,憤怒之下,那一夥小賊就是十分倒黴,原本最多是徒刑一年到三年的罪,其實現在也就最多是枷號的處分,結果楊嗣昌連夜下了牌票,第二天天一亮,這一夥賊就被押到菜市口最熱鬧的地方,一人一刀身首離處,算是冤枉丟了性命。

經此一事,城中人心更壞,楊嗣昌威信損傷到無可再損,這麼一來,情緒自然也是大惡。

他久在京中,少年時是高官之子,貴介公子哥兒,青年之後,仕途十分順利,可謂一路扶搖直上。在京師時,就算是有人攻訐,皇帝也是衛護,彈劾他的向來沒有幾個有好下場,可謂簡在帝心,倚重無比。

此次出京視師,也算是為熊文燦背了黑鍋,原指望自己到湖廣後能迅速扭轉局麵,豈料竟是一泄千裏,一敗塗地!

楊嗣昌由是心情大惡,連帶著身體也不大好,朔日需起早,清晨起身,便是低咳不已。

今日賀朔,還不是在督師衙門,因為正好適逢襄王生日,所以一大清早楊嗣昌就在幕僚和家丁親兵的護衛下,擺足儀仗,向著襄王宮禁所在出發。

剛至襄陽時,他一切順手,威望也足,偶然出門,沿途經過時幾乎是寂靜無聲,有萬籟俱寂之感。

今日雖是清晨,但沿途始終似有人在說話,嘈雜的市井之音一直沒有完全禁絕,他知道是百姓或是士紳對他不服,越是看到儀仗,便越是要大聲說話,是故自己會聽到聲響,如果一意強行彈壓,反而會引起意料不到的後果……他隻能忍氣吞聲,隻當沒有聽到了。

過了好幾個牌坊,到王府宮門前下轎,已經有不少官員在宮門前等候,看到楊嗣昌過來,一群湖方地方官員回頭看了一眼,雖然多數躬身讓行,但仍然有一些官員在竊竊私語。

官威這東西,一旦丟了,就不是那麼容易找補回來了。

楊嗣昌久曆仕途,倒也不會因為這麼一點小事就氣急敗壞,隻是看到新任的湖廣巡撫宋一鶴站在群官之首,見自己過來也隻是欠身一揖,並不十分恭謹的時候,楊嗣昌還是忍不住一皺眉。

局麵如此,楊嗣昌也隻能盡量勉力支撐著自己,就如同在此時,雖然在眾人眼前他已經快成一個笑話,但無論如何,挺起來的官威卻是不能有半點兒損傷,那種高高在上的傲氣和官威,亦是絕對不能減少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