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五十三章 調令(1 / 2)

朝廷和天子的盼望化成了一道道旨意,飛馳往湖廣去。

現在朝中上下已經沒有別的念頭,除了從宣大薊遼調兵外,就隻有調張守仁這一部精銳能靠的住。

以劉澤清部兩萬餘人的實力,兩仗折損八千,且過半是中軍精騎,這個敗仗對劉澤清來說是莫名其妙,丟人現眼,對朝廷來說卻是一個嚴重的警告!

大名府到保定府,哪裏能湊兩萬精兵出來?

督撫標營和總兵正兵營,保定到天津倒是有幾萬兵馬,但遠遠談不上“精銳”這兩個字,而且防守的地域十分廣大,要命的還是這兩年來持續的幹旱,從去年夏天到現在,一年時間已經不曾落雨,各地的災害到如此地步,地方上催科依舊,還又格外加了練餉,所有人都知道,現在正是民怨沸騰之時。

沒有大股流寇進來,地方上還能壓住,如果有數萬乃至更多的流寇進入北直隸地方,造成什麼樣的後果,令人思之便是不寒而栗!

如此一來,便是從宣大薊遼調兵,也肯定隻能穩住京師一帶,南下剿寇,風險太大。

唯有張守仁一部,兵力足,而且著實精銳,用來剿寇,十分放心。

此時朝廷自是不知登萊一帶張守仁還放著幾萬兵馬,就算是新軍,也比普通官兵十倍能打,以正常時間和財力物力來推斷,張守仁至京師時不過兩千多戰兵,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朝廷也沒有給他多少餉,養六七千兵算來已經是了不起的成就,朝中早就有人議論,不知道張守仁是如何辦到的。

薊遼宣大都是朝廷投入大量銀兩養兵,一個總兵直領有數千精兵就算不錯了,很多總兵報兵兩萬,實則一萬餘人,其中精銳也就千餘家丁和正兵營加各將領的直屬,象吳襄那樣額兵數萬之多,在皇帝麵前承認可用者不過三千,明朝的法紀廢馳不說,養兵之難也是朝中上下都十分清楚明白的。

好在這些京官大佬雖然疑惑,卻沒有什麼直接的情報來源,登萊兩府已經成張守仁的地盤,想獲得可信的一手情報十分困難,張守仁又沒有造反跡象,自然也沒有朝官去認真調查,也是給了浮山充分的發展空間。

這樣的情形也就是明末可以,各地戰亂導致原本的製度出現不少漏洞,若在萬曆天啟年間,張守仁早就被罷免了。

“終於可以離開湖廣了!”

接到朝中接二連三的調兵命令,並且兵部給出了明確的路線和限行時間後,張守仁也是長出了口氣。

新年之後,湖廣的戰事揭開了新的一幕,不過他已經打定主意,不再充當剿殺農民軍的急先鋒和劊子手了。

為了自己的前途,為了浮山的前途,擊殺張獻忠,他問心無愧。殺害幾千義軍將士,也並無愧疚之感。

但是為了這個朝廷,繼續把這些被逼造反的人剿殺幹淨,這絕非他所願!

農民軍中有不少是好吃懶作的懶漢,或是嘯聚逃亡的邊軍,或者原本就是杆子,響馬,小偷強盜之流,但更多的卻是饑寒交迫的農民,不是被逼到無可耐何的地步,他們是不會選擇造反這條道踐的。

中國的農民在忍耐力上也是超強,不到最後關頭,絕不會拋家別業的走上造反這條路。

就算是造反之後燒殺搶掠,漸失質樸本色,起頭的也不是農民,主要的責任,還得是朝廷,由天子和百官來負責。

各營和各隊在多日之前就收到通知,早就有所準備,在兵部急令下來之後,便是從穀城四周拔營起寨,紛紛彙聚到太平鎮四周的中心來。

這樣鎮子四周的商販當然最為歡喜,但他們也是明白,這隻是最後的熱鬧了,等這一支有錢又有軍紀離開後,哪裏還能見到愛民撫民如赤子般的大將軍?

已經有不少穀城縉紳和官吏,還有普通的百姓,不停的到襄陽請願,給朝廷上書,請求朝廷留下張守仁,能叫登州兵久鎮湖廣,甚至留下張守仁為湖廣總兵。

這樣的事情,無非就是表達一下意思,連最無知的小民也知道,現在山東出了大事,需要張大將軍率部回去剿滅賊寇,所謂留在湖廣,除非是湖廣的陝寇再起,弄的其餘各鎮官兵剿不下來,隻有如此,才有可能把張守仁和登州兵留下來。

不過,這樣的留法代價也是過大了些……

至三月二十前後,浮山軍已經整編完畢,並且先頭部隊已經起行,主要是輜重和工兵營,他們先行出發兩天時間,除了在新野一帶建立補給點和軍營外,還會派出不少尖兵,沿著前行道路,勘測詳細地圖,畫出沿途河流和山川地圖,在此時方便部隊行軍,並且預定宿營點和行軍速度,同時提前各地官府提前預備豆料和糧草……此次行軍是朝廷急調,所以浮山在糧草補給上不會和朝廷客氣的,能補充多少,便可以補充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