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七十九章 調度(2 / 2)

崇禎十五年時阿巴泰入境侵擾,周延儒以首輔之尊領軍出戰,根本不敢照清兵的麵,大敗之後還詐稱大勝,弄的崇禎大喜,不僅不怪罪他,還告捷太廟。

這事情皇帝算是在天下人麵前出了一個大醜,臉麵丟的光光,廠衛無能無用也可見一斑,後來周延儒也沒落著好,崇禎到底找了個理由,下令賜死了他。

張守仁在京中的舊關係是薛國觀,現在老薛早回家了,別的京官就算有交往也隻是銀子上的來往,買一個嘴上平安就可以了。

廠、衛的情形也肯定是如此,錦衣衛掌印是駱養性,那是什麼錢都敢收的主,太監更是來者不拒,崇禎想在他們嘴裏聽到張守仁的壞話自是絕無可能。

“保定兵南下否?”

“已經由巡撫張秉文親領,率副將一,參將三人,遊擊十餘人,兵馬五千,於五日前南下了。”

“暫且也隻能調派這麼許多……”崇禎麵有不足之色,但也無可奈何。他的王朝已經是千瘡百孔,兵馬遠遠不夠使用,練餉加征半年多了,到現在也沒見誰練出兵來,既然如此,他也隻能對現實低頭。沉吟再三之後,終下決心道:“就命榮成伯為提督山東軍務總兵官,平定臨清、陽穀一帶的流寇之後,鎮守濟南,安定地方,以俟後命。”

到底還是要拖一個尾巴,所謂“以俟後命”就是說隨時會調動張守仁再出兵。

對此事,陳新甲當然是無可不可,山東安定十分重要,遼東戰事也是他一手操持的,自他任職本兵後,湖廣有誅斬張獻忠的大勝,山東再平定下來,底下就是與東虜的錦州之戰的決戰了。

此戰若勝,他雖然不是翰林出身,卻也一定能以積功入閣,並且脫離楊嗣昌的掌控,真正建立自己的班底勢力!

當下答應下來之後,便是展開懷抱中的地圖,對崇禎道:“皇上請看,大同總兵王樸、宣府總兵楊國柱、山西總兵……各鎮兵馬,已經分別調度,隻待皇上下旨之後,就可以全部調度了。”

按陳新甲的規劃,此次援助錦州之戰,調兵在戰兵十萬人以上,有宣府大同山西遼東山海關等八鎮總兵,由薊遼總督洪承疇總理全局,大軍自山海關到寧遠一線會合,然後經由杏山、鬆山堡一線,馳援被圍困的錦州。

如果戰事順利,就挾大勝之餘威,重修大淩河城與廣寧城,將遼西防線推進到錦州、大淩河、小淩河、直到廣寧城為止,這樣明軍就能威脅到朵顏三衛蒙古,使得蒙古人不能鐵心跟著東虜幹到底,而且清兵的入關路線也會大受影響,不能輕輕鬆鬆的進關來打草穀。

這個雄心勃勃的計劃得到了崇禎的大力支持,陳新甲展圖之後,崇禎便也俯身觀看起來,良久之後,崇禎方點頭道:“本兵調度十分周詳,可依此行事。”

“臣下去之後,便按計劃進行。”

“如此甚好,一切依卿之謀劃而進行,務要一戰擊敗醜虜,使其不敢再有窺伺我大明之心。”

“請皇上放心……臣已經物色人選,隻待錦州戰事之後,便可與東虜暗中聯絡……”

“虜可就範否?”

“隻要錦州一戰得勝,錦州之圍可解,東虜便隻能受困錦州到大淩河一線,無可奈何之下,行款必成。”

陳新甲臉上盡顯狂熱之色,他為兵部尚書,最大的盼望就是能在他手中締結與東虜的款議。也就是議和條約,現在朝野上下再狂妄的人也沒有人敢打包票說能殲滅東虜,畢竟對方聯合蒙古之後已經儼然是敵國之體,現在大明朝廷肯定不會承認此點,以當年對俺答那樣行款議,每年給予馬市互市,明麵的條件就是如此,暗地裏再承認對方對遼東和遼中遼南的統治權,形若割地,再允諾每年結他們一些金銀,這樣就可保大明幾十年的平安。

這一場對東虜的戰事猶如百年前對蒙古人的戰事一樣,漫長的看不到盡頭,如真能行款議,雖然他陳新甲會忍受一時的責罵,但幾十年後,人人都會稱頌他的決心和睿斷。

崇禎心中自有一些疑慮,當然不是因為這戰事的具體安排,以他的軍事水準是無法質疑陳新甲的調度的,他隻是害怕議和之事傳出後會影響他的形象和後世聲名,但兩害相權,現在他千瘡百孔的帝國是打不下去了,當下隻能輕歎一聲,以袖掩麵道:“一切如卿所言,但去行,無需再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