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學科知識(2)(2 / 3)

物理學是人們對無生命自然界中物質的轉變的知識做出規律性的總結。其次,物理又是一種智能。誠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國科學家玻恩所言:“與其說是因為我發表的工作裏包含了一個自然現象的發現,倒不如說是因為那裏包含了一個關於自然現象的科學思想方法基礎。”物理學之所以被人們公認為一門重要的科學,不僅僅在於它對客觀世界的規律作出了深刻的揭示,還因為它在發展、成長的過程中,形成了一整套獨特而卓有成效的思想方法體係。正因為如此,使得物理學當之無愧地成了人類智能的結晶,文明的瑰寶。有人統計過,自20世紀中葉以來,在諾貝爾化學獎、生物及醫學獎,甚至經濟學獎的獲獎者中,有一半以上的人具有物理學的背景;這意味著他們從物理學中汲取了智能,轉而在非物理領域裏獲得了成功。反過來,卻從未發現有非物理專業出身的科學家問鼎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事例。這就是物理智能的力量。難怪國外有專家十分尖銳地指出:沒有物理修養的民族是愚蠢的民族!

地球學

地球科學定義

地球科學是以地球係統(包括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日地空間)的過程與變化及其相互作用為研究對象的基礎學科。主要包括地理學(含土壤學與遙感)、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和空間物理學以及新的交叉學科(地球係統科學、地球信息科學)等分支學科。

地球科學是一個大題目,縱橫幾萬裏,上下數億年,幾乎輻射到自然科學的其他各個領域。對地球的認識同世界各民族的起源、曆史、文化乃至這個世界文明的進展,都是緊密聯係在一起的。

地球科學分類

地質學

地質學是對地球的起源、曆史和結構進行研究的學科。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征、各圈層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曆史。在現階段,由於觀察、研究條件的限製,主要以岩石圈為研究對象,並涉及水圈、大氣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下更深的部位,以及某些地外物質。

地球物理學

地球物理學是通過定量的物理方法研究地球的學科,特別是通過地震反應、折射、重力、地磁、電、電磁和放射能的方法。

大氣科學

大氣科學研究大氣的結構、組成、物理現象、化學反應、運動規律,是地球科學的一個分支。研究對象主要是地球以及海洋學是研究海洋的自然現象、性質及其變化規律,以及開發利用海洋的知識體係,是地球科學的組成部分。海洋學與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地質學以及大氣科學、水文科學等密切相關。

水文學

水文學屬於地球科學,研究的是關於地球表麵、土壤中、岩石下和大氣中水的發生、循環、含量、分布、物理化學特性、影響以及與所有生物之間太陽係其他行星的大氣圈。海洋學的關係的科學。

氣象學

氣象學是把大氣當做研究的客體,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麵來說明大氣特征的學科,集中研究大氣的天氣情況和變化規律,以及對天氣的預報。氣象學是大氣科學的一個分支。

自然地理學

自然地理學是地理學兩大分支之一,注重於研究自然環境的形式和活動。而相反的,對建成環境的研究則歸屬於人文地理學。在自然地理研究中,地球常按照不同的環境被分為幾個圈層,如大氣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等。對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常常使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以及係統思維。

地形學

地貌學,又稱地形學,是一門研究地球表麵起伏形態、分布規律、物質結構、發展曆史和開發利用的科學,是自然地理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也是地質學和地理學之間的一門邊緣交叉學科。從語源來看,地貌學的英文Geomorphology源自希臘語,由Geo(地球)、Morphe(外表形態)和Logos(論述)三詞組成,即關於地球外表麵貌的論述。

土壤學

土壤學是研究土壤及其生成的學科,是土壤科學的分支。它對研究植物的生長、繁殖以至分布都起著重要影響。從農業角度來看,土壤是指陸地上能夠讓植物生長的疏鬆表層。

礦物學

礦物學是運用物理學、化學方法等不同領域來研究礦物的物理、化學性質、晶體結構、自然分布和狀態的一門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