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亡秦者,胡亥也(1 / 2)

“我在夢中,去過一個地方,在那裏,我又一次窺見了未來的我們。”

年輕、貌美的年輕婦人站在清澈見底的河畔,伸手理了理,垂在臉側的一縷碎發。不遠處,一雙小兒女,各自拾起一粒不大的碎石,投入河中,‘噗通’地聲音響起,濺起漣漪紋圈,孩童清脆而稚嫩的笑聲,久久未散。

身後腰懸長劍的青年,微微側首,凝目看了一雙兒女片刻,抬起的手,落在妻子消瘦的肩頭。

“姚辛。”他問,“這一次,你見到了什麼?”

姚辛的目光,落在清澈的河麵上、落在遠處蜿蜒起伏的山脈中、落在蒼翠蔥茂的林木間。

她轉過身來,最後望向的,是她一向剛毅勇武的丈夫,微笑,“我猜良人不會想知道的。”

“是不好的未來吧。”

在這樣的事上,他總是格外地敏銳。

可惜性格裏本該被世人稱頌的短處,令他每每心甘情願地將苦果往腹中吞咽。

第一次發現自己能窺天命,是在誕下一雙兒女的時候。

隱瞞與坦誠。姚辛選擇了後者。

扶蘇抱著一雙天賜的兒女,選擇了相信。

他因此避過了很多禍事,卻也並不是所有都能避過——如才一統,便大興土木,征收徭役這件事。扶蘇知道了結局,還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因孝而去。

他顧慮到他父親的名聲。

哪怕滅六國,實現秦國大一統霸業的秦始皇已經自負到並不在乎他人的看法。

最後果不其然,君父狠狠罵了他,將他攆回府閉門思過。

姚辛一麵不放心地回頭看看漆木床上早已睡熟的兒子,一麵抱著懷裏啼哭不止的小女兒哄著,道,“明知陛下不高興,良人不應該在此時去上諫。”

“你不明白。”扶蘇站在門口,望著屋外,沒個消停的雨幕,平靜道,“正因知道君父會不高興,我更應該勸諫君父,不能因一時之貪欲而不顧大秦國本。”

姚辛走到他身邊,眼瞧著懷中鬧騰的女兒已止住了抽泣,她慢慢停住了腳步:“良人何至於如此呢,白勞得陛下對您生出不滿。”

扶蘇卻看得更長遠,他搖頭道:“天下初定,各地的民尚未悉數歸集,甚至尚有諸多六國遺民存有反叛之心。君父尚未穩定民心,便如此貪逸享受,我隻怕天下民心不安。”

“良人是看得開闊。”姚辛說,“隻是您既然都看得出來,焉知陛下不知這一點呢?”

“正是這樣,姚辛,你見到了,我觸怒了君父,被攆回來了。”

扶蘇回過頭,看向她,臉上並無半分懊喪之色,隻有苦笑。

“您既然都料到了這樣的後果,又何至於呢。”姚辛忍不住想要瞪丈夫,偏偏懷裏的女兒不甘寂寞地晃了晃小拳頭。

她還不會說話,隻是掙紮著往門外扭頭,啊啊啊地叫了幾聲,見母親不搭理她,一副時刻蓄勢待發著,準備再來一場的架勢。

“媱姬是想出去吧?”扶蘇伸手接過女兒,“也罷。既然君父叫我好好閉門思過,我便是留在府中,多陪陪你們母子三人又如何?也省得再惹君父不喜。”

姚辛勸不聽他,也不再多說。

也不知,是不是因著三不五時因各種勸諫觸怒秦始皇被攆回家思過的原因,扶蘇這個父親做得倒比他那位始皇帝的君父合格得多了。抱兒抱女是常有的事,兒子渚兒剛學會說話不久,扶蘇已攤開《詩》念給他聽,親自教導起了尚在牙牙學語的兒子。

這次能帶著妻與一雙兒女遠離鹹陽,正是在政務上又一次同始皇帝有了分歧。

始皇坑殺三百術士儒生。

扶蘇上諫而遭貶。

這是扶蘇拖家帶口,抵達上郡的第三月。

姚辛臉上的愁緒,並沒有因著遠離紛爭無數的鹹陽而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