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牧 精儀係 02級
什麼事情要是你真想辦,真能夠下得了決心,總是有辦法而且會有效果的。
來到清華,由於環境不是很適應,高中的老毛病又犯了,而且更加嚴重——那就是在公共場合講話感到很緊張。記得第一次開班會時,班主任要我們每個人做自我介紹,我站起來時緊張得不得了——腿在發抖、聲音打顫且微弱。事後連我自己都不明白為什麼會這麼緊張,我不斷反問自己有什麼值得緊張的。這僅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平常的學習生活中,我每次發言後也都經常會反複問班上的要好同學——效果怎麼樣,很緊張吧?有什麼值得改進嗎?這樣的情景在清華持續了一年多,令我非常苦惱,無論是班級答辯還是黨組織生活發言,我都非常被動,錯失了很多機會。這與平常同學們對我的認識完全不同,平常的我可謂是“誇誇其談”,但是一到正式場合怎麼就“沉默無言”了呢,很多同學對此都感覺似乎有些“不可理解”。我下定決心一定要改掉這個習慣,而且我堅信自己能夠改掉這個習慣。
於是我找了些關於心理方麵的書閱讀,幾乎所有的書都告訴我這種情況很正常,主要原因是自己想得過多,書中建議我們這類人要抓住機會、咬緊牙關,一定能夠取得突破。我平常也努力試著去做,但畢竟由於鍛煉機會缺少,改進效果也微乎其微。
大二剛開學時,我憋著一口氣選修了《口才學基礎》這門課,準備通過這門課學習其他同學的一些經驗,希望能夠提高自己在公眾場合講話的水平。課上,我發現有些同學非常不錯,講話流利自如,但也有部分同學和我境況類似,非常害羞。勇敢、自信的那批同學在課上的訓練機會較多,我還是沒有敢把握一些機會,隻是羨慕他們。當然,由於一些必需的訓練環節,我還是提高了一些。這樣一學期下來,效果還不是特別顯著,隻能說解決了問題的20%。
真正幫助我渡過這個難關的是我所擔負的社會工作。大二下學期開始,我擔任本係團委實踐組組長,由於工作性質,很多情況下我不得不上台講話或在一圈人當中發言,而且要求說得生動,使同學容易參與進來。由於不得不在公共場合講話的情形增多,再加上學習壓力和工作負擔的加重,有些時候上台發言也顧不了那麼多,或者說沒有時間去考慮那麼多,說白了不再過多考慮自己發言時給別人留下的形象——或許是自信了許多,這樣發言時感覺就很自如了。
大三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討論課上,我終於忍不住舉起了手,大聲(雖然還有點緊張)地說出了自己的看法。這一舉措令班上很多同學驚訝:“一個大一時在班上小組討論時都緊張得不得了的同學能夠在150人左右的大課上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看法,變化多大呀!”此後這樣發言的次數也慢慢增多,到現在我們有很多專業課都要求做討論課或是project的答辯,我都已經成為一名積極分子,能夠很順利地走上講台說出自己的看法。
也許很多人會認為在公共場合講話根本沒什麼,但是對於我來說,確實經曆了一個艱難的磨煉過程,所以自認為彌足珍貴,而且極大地增強了自己的自信。我想應該還會有類似的同學,但願我的經曆能夠給他們帶來一些啟示。
總結上麵的經驗:什麼事情要是你真想辦,真能夠下得了決心,總是有辦法而且會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