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是人最基本的渴望。有“群經之首”和“大道之源”美譽的我國古代典籍《周易》就有了“一陰一陽之謂道”,“天地氤氳,萬物化醇。男女構精,萬物化生”等論述,認為性是符合天地陰陽變化規律的大事,是每個男人和女人的神聖職責。《孟子·告子上》說“食色,性也”,更是簡單直接地揭示了性對於人的重要性。性和食物一樣,生活中缺少了都無法生存。性生活作為繁殖後代和維係愛情的鎖鏈,貫穿在人類曆史發展的全過程。
男女成年以後,一般都會有性的要求。男子的性交器官是陰莖,女子的性交器官是陰道。性交時,男子每次排出約2~4億個精子,其中大部分精子隨精液從陰道內排出,小部分精子依靠尾部的擺動前進,先後通過子宮頸、子宮腔,最後到達終點站——輸卵管壺腹部,在那裏等待和卵子結合。精子從陰道到達輸卵管最快時間僅需數分鍾,最遲4~6小時,一般1~1.5小時。精子在前進過程中,沿途要受到子宮頸黏液的阻擋和子宮腔內白細胞的吞噬,最後到達輸卵管的僅有數十條至一二百條。精子還要在女性生殖腔內經過一段時間的孵育後,才具有受精能力,這個過程稱為精子獲能。
女子進入性成熟期後,每個月經周期一般隻有一個卵泡發育成熟排出卵子。排卵通常發生在兩次月經中間,確切地說,是在下次月經來潮前14天左右。卵子從卵巢排出後立即被輸卵管傘部吸到輸卵管內,並在輸卵管最粗的壺腹部等待精子的到來。
精子在女性輸卵管內能生存1~3天,卵子能生存1天左右。如在女子排卵日前後數天內性交,精子和卵子就有可能在輸卵管壺腹部相遇。這時一群精子包圍卵子。獲能後的精子其頭部分泌頂體酶,以溶解卵子周圍的放射冠和透明帶,為進入卵子開通道路。最終隻有一個精子進入卵子。這位幸運者將頭部拱入卵細胞內,卵細胞表麵便發生很多變化,以防禦其他精子的進入。精子進入卵子,兩性原核融合形成一個新細胞,這個過程稱為受精,標誌著懷孕的開始。新的細胞稱為受精卵或孕卵,是一個新生命的開始。
受精卵從輸卵管分泌的液體中吸取營養和氧氣,不斷進行細胞分裂。與此同時,受精卵逐漸向宮腔方向移動,3~4天後到達宮腔時,已發育成為一個具有多個細胞的實體,形狀像桑葚,所以稱為桑葚胚。桑葚胚在子宮腔內繼續細胞分裂形成胚泡,在受精後6~8天植入子宮內膜,這個過程叫做著床或種植。受精卵著床後就在子宮腔裏逐漸發育。停經後5~8周,受精卵發育為胚胎,9周以後發育成為胎兒。
受孕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受許多因素影響。卵巢需排出正常的卵子,精液中要有活動能力較好的精子,各自攜帶著男女遺傳物質的精子和卵子能夠在輸卵管內相遇並結合為受精卵,即形成“種子”,受精卵能被輸送到子宮腔中,子宮內膜的發育必須適合孕卵著床,就像一棵有生命力的“種子”,需要適宜的“土壤”一樣。這些條件隻要有一個不正常,便會影響懷孕。卵子從卵巢排出後15~18個小時受精最好,如果24小時內未受精則開始變性,失去受精能力。精子一般在女性生殖道可存活1~3天,這段時間內具有受精能力。因此在排卵前2~3天或排卵後24小時內過性生活,受孕的機會最高。
至於腹中孕育的嬰兒是男是女,在精子與卵子結合的一瞬間就已經決定了。因為人體細胞中,有一種特殊構造的小體,叫染色體,人類的生殖細胞中有23對即46條染色體,其中22對是男女共有的常染色體,另外1對則是決定性別的性染色體,女性的性染色體為XX,男性的性染色體為XY。生殖細胞要經過兩次減數分裂,23對染色體變成23條。卵子所含性染色體隻有X一種,而精子可分別含X或Y性染色體。當精子與卵子結合後,受精卵的染色體又恢複成23對。受精卵發育成男胎或女胎,就得看同卵子結合的精子是含X型還是含Y型的染色體。若含X染色體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受精卵為XX型,發育為女胎;若含Y染色體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受精卵為XY型,發育成男胎。
因此,生男生女完全是由受精時精子的性染色體所決定的。一次射精,精子可達幾億之多,是攜帶X型還是Y型染色體的精子與卵子結合,完全是隨機的,並不受父母的意誌控製。傳統的封建觀念喜歡將不生兒子的責任推向女方,這種思想顯然是錯誤的,也是沒有科學根據的。
另外我們還會發現雙親和孩子之間總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這種親代和子代間的特征相像,就叫遺傳。為什麼親代能將自己的特征傳給下一代呢,這也是染色體的功勞。染色體上有許多順序排列的遺傳物質,叫做基因,基因的化學成分是脫氧核糖核酸(DNA)。它就像錄像帶,把父母的特征全部記錄下來,又巧妙地傳給下一代。遺傳就是由基因控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