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駕馭心靈情感的方向【情感】(1)(1 / 2)

導語:穩定的情緒是情感,不穩定的情感則是我們情緒的表達,是情感這種心理活動讓我們體驗到幸福或美好等諸多的人類情感。一如我們所知道的那樣,正常的情感是駕馭我們心靈的舵盤,而那反常的一切,正是我們要極力避免的。

第一、順水中行駛的航船【與他人情感相符】

本節導讀:正常的狀態是與規律法則的吻合,對於人類那持久永恒的情感而言,正是這樣。一切美好的體驗與幸福的人生,都在對這種規律的把握與遵守之中。

【1】並不醜

尼克鬆不像其外表看起來那樣不愛小孩子,他能很快跟孩子們打成一片,是個稱職的孩子王。

一位小女孩聽人說總統長得很醜,便要求父親帶她去白宮拜訪總統。

尼克鬆一見到小女孩,便立刻將她抱在膝蓋上與她盡情暢談。結果小女孩突然向她父親大叫:“爸爸,總統一點兒也不醜,而且非常帥呢!”

心理學感悟:孩子是最接近真實的,因為他們沒有受到任何外在因素的影響。

【2】妻子和情婦

契訶夫熱愛自己的文學事業,同時又真誠地獻身於自己醫生的職業,為窮苦的人們解除痛苦。

每當有人稱讚他的文學作品時,他總是謙遜地說:“我是醫生。”他常開玩笑說:“醫學是我合法的妻子,而文學則是情婦。”

心理學感悟:在人的心裏,總是習慣性地把和自己有關的事物分出等級來。

【3】貝爾發明電話

貝爾本來是一家聾啞學校的教員,後來他娶了一個聾啞女士做妻子。為了和妻子進行有效的交流,他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研究如何使用電作為媒介,使他的妻子能夠聽得到聲音。結果在一次試驗中,他偶然發明了電話。

心理學感悟:偶然中暗藏著必然,機遇隻青睞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因此,必須時刻為贏得成功作好心理準備。

【4】呂利砸琴

呂利是個戲劇迷,他與法國傑出的喜劇大師莫裏哀是好友,而且十分喜愛他的文學作品,他曾經把莫裏哀的代表劇作《逼婚》和《貴人迷》改編為音樂舞蹈的形式。

呂利在早年的時候,甚至還客串過莫裏哀喜劇中的角色。據說有一次,呂利在莫裏哀的名劇《貴人迷》中飾演了莫弗蒂一角,其表演投入至極,竟然跳入樂池,並將一架鋼琴砸壞。這一精彩表揚當即博得了滿堂喝彩。

心理學感悟:專注能使人的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點上,而不受別的事情的幹擾。

【5】吻吻孩子

安德魯·傑克遜競選美國總統發表演說時,一位大膽的母親走上台來,把一個髒臉的小孩交到他的懷裏。

“啊,這是美國小夥子的美麗雛形,”傑克遜熱情地說,“看,他的眼睛多麼明亮,四肢那麼強壯,而這嘴唇又是多麼甜蜜。”

傑克遜說到這裏,把小孩交給他的朋友約翰·伊登。“吻吻孩子,伊登。”他吩咐後便走開了。

倒黴的伊登不得不在眾目睽睽之下親了親那孩子肮髒的臉蛋。

傑克遜這一年成了美國第7屆總統。

心理學感悟:人們總是願意接受一個友善的人。

【6】為妻子撤兵

貝利撒留剛剛攻占了西紹蘭努要塞,就聽說妻子安東尼娜要來的消息,他竟以為此事最重要,置所有事於不顧,命令軍隊撤退。遠征軍接到撤退的命令,所有的羅馬人都不斷指控貝利撒留將個人私利置於國家利益之上。事實上卻是他出於對妻子的嫉恨而不願遠離羅馬帝國的領土,以便自己在妻子剛從君士坦丁堡出發,就能馬上抓住她。

心理學感悟:憤怒往往能占據心理上最重要的地位,而忘了其他。

【7】唯一的銅像

圖密善是個因殘暴被羅馬人深惡痛絕的皇帝,以致將之撕成碎片也無法消除心中對他的憤恨;羅馬元老院甚至通過一項法令,永遠禁止書寫他的名字,而且不能保留他的雕像。在羅馬帝國,無論哪兒都看不見他的塑像,隻是由於他的妻子才留下了唯一的一尊銅像。

他的妻子出生於自由人之家,而且生就高貴,她本人既未做過對不起別人的事,也不讚同她丈夫的行為,因此她受到人們深深的愛戴。當圖密善死後,元老院派人把她找來,詢問她最想得到什麼,她回答說,她隻要求一件事:無論如何,她最渴望的是建一尊銅像紀念她的丈夫。元老院答應了她的要求。

心理學感悟:當兩種截然不同的行徑放在一起對比時,更容易引起別人的憎恨或是喜愛。

【8】當情人比當丈夫容易

巴爾紮克年輕時一直沒有結婚,33歲那年,他收到一封從烏克蘭寄來的署名為“陌生人”的信,後來他打聽到,此信出於伯爵夫人埃韋利娜·韓斯卡之手。

從那時起,他們的戀情漸趨濃烈並延續了17年。盡管伯爵本人在1841年去世,韓斯卡夫人直到巴爾紮克離世前5個月才與他正式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