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一體化加速的同時,“在貧富之間、南北方之間以及那些歡迎全球經濟的人與要求改變其方向的人之間,世界似乎更加碎裂和分化”。國與國之間的差距也日益加大。2002年,著名經濟學家米拉諾維奇受世界銀行的委托,對世界各國、各地區的家庭收入情況進行了比較和研究,研究對象涉及全球84%的人口和93%的收入。研究表明,目前,僅占世界人口1%的5000萬個全球最富裕的家庭的年收入總和已經高於占全世界人口60%的低收入者的年收入總和。全球的低收入者主要集中在南亞、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東歐和前蘇聯等國家和地區。研究結果還表明,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和英國這5個發達國家內部的貧富分化問題是最嚴重的。上述國家內部不僅出現“富人更富,窮人更窮”的現象,而且這些富人主要得益於“全球化”,他們還直接或間接地造成世界其他地區的貧困情況加劇。報告還指出,從全球範圍看,“中產階級”群體正在日益縮小,全世界貧富分化的現象在今後幾年裏還可能越來越嚴重。南北差距體現在經濟發展、社會福利、發展機遇等各個方麵。以信息參與的情況為例,1998年底,全球因特網用戶接近1億人,其中發展中國家,也就是說“南方”用戶隻有1000多萬戶,僅占全部用戶的7.8%,而發達國家,即“北方”的用戶有1.2億人,占了92.2%。2001年,全球因特網用戶接近4億人,其中拉美、亞太、非洲和中東地區用戶的總和才1億人(拉美:1526萬人;亞太:8968萬人;非洲:311萬人;中東:240萬人)。這些數字表明,“南方”和“北方”在獲得信息的技術和能力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這使得南北在參與全球性事務中處於一個不平等的起點上,從而直接影響到雙方的發言權,全球民主秩序的建立因此受到直接影響。
國際組織的民主合法性也是當前備受關注的問題。以聯合國、三大國際經濟組織和歐洲聯盟的民主狀況為例,我們將看到,應該更加民主是這些組織麵臨的最大呼聲。吸納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作為成員的聯合國盡管體現了某種程度的民主,但它在參與、代表性、透明度和責任性等幾個方麵同樣印證著國際層麵的“民主赤字”。聯合國中深受非議的製度安排是設置了一個僅由15個成員國組成的安理會,並且其中又有5個常任理事國被賦予了特別的否決權。這種設置明顯地存在著地區不平衡、大小國家不平等、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比例不相稱等缺陷。另外,公民社會的作用雖然獲得了聯合國的承認,一些國際非政府組織還獲得了聯合國授予的谘商地位,但是聯合國並沒有賦予公民社會組織正式的參與權,它所采取的是俱樂部式的工作模式,即由相關領域的各國政府官員秘密磋商之後將達成協議,公眾所麵對的隻是既成事實,等等。三大國際經濟組織——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一直以來受美國等西方國家集團的驅動,比如,依照慣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總裁來自歐洲,世界銀行的總裁則由美國人出任,並且這些組織慣常以提供貸款或援助的方式向發展中國家施壓,試圖向這些國家輸入新自由主義的經濟模式。三大國際經濟組織的價值取向、組織原則、運行機製等都受到普遍的質疑,甚至有人認為它們已經成為某些國家推行新帝國主義的主要工具。在歐盟,首腦會議、部長理事會、歐盟委員會擁有決策權,但它們不直接對民眾負責,決策過程也不透明。尤其是掌握實權的部長理事會,幾乎是在與媒體隔絕的情況下做出關係各成員國人民命運的種種決定。民選的議會則在歐盟中處於邊緣化的地位,這表現在兩個層麵:一是在歐盟層麵,歐洲議會無法針對歐盟執委會與部長理事會行使實質立法權與監督權;二是在各成員國層麵,各國國會也無法影響歐盟的決策和否決政府實施歐盟的法律。這些現象在現代民主發祥地的歐洲引起了人們的嚴重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