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雖長於造勢,但是他所宣傳的和自己的本來麵目卻相去甚遠。因此一旦真相被揭穿,他難逃被千夫所指的命運。
◎金玉其外,黑心其內
社會上總有一些人,對“人不為己,天誅地滅”深信不疑並奉為人生信條。他們行事總是伴隨著暗中算計,但是麵對眾人,麵對下屬,麵對對手時,則是氣質儒雅,態度溫和,簡直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人總是要學會偽裝的,因為沒有人喜歡自己的真心被窺視,也沒有人希望自己的感情被分享。每個人都有秘密,每個人對於未來都有自己的算計,那是無法公諸於世的,也是無法向別人傾訴的。
但是深埋在心裏的,可以是秘密,可以是隱私,甚至可以是一些人人都有的陰暗心理,卻不能夠是對自己所做壞事的掩飾,或者是對自己將要實行的陰暗伎倆的醞釀。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這樣才能讓人表裏如一地受到他人的尊重。
但是總有一些厚黑學家為自己戴上漂亮的麵具,裝扮成美玉一樣與世無爭的君子模樣,可是卻是無比有心機的,在大家都認不出的時候圖謀不軌,思考如何厚積薄發,思考如何趁人不注意的時候突然出擊,打擊敵人,甚至就此消滅敵人。蔣介石就是這樣一個金玉其外,黑心其內的厚黑專家。
1924年,蔣介石受孫中山的委任,到廣州創辦黃埔軍校。孫中山倡導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深入人心,因有共產黨的參加,日益衰落的國民黨開始有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大批青年響應號召,到廣州參加革命,黃埔軍校招生,報名十分踴躍,同當時的軍閥抓丁,逼人當兵形成鮮明對照。在共產黨的影響和推動下,廣東革命勢力發展迅速,共產黨的思想觀點對廣大青年有很大的吸引力。在這種革命氣氛下,如果公開自己的不同政見,極有可能革命勢力會被拋棄。盡管蔣介石對共產黨人的理想,有著天然的反感,但為了自己的前途,他隻好把這種情感隱藏起來,盡量偽裝進步,以贏得黃埔學生的擁戴。在此期間,他曾多次表示要同共產黨人合作。可是在之後卻挑起了“中山艦事件”,宣布和共產黨的最終決裂。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偽裝者總是會有暴露的風險,唯有真正內外如一的金玉才能恒久放出光芒。
◎每時每刻都要戴著麵具
曆史像是一個大家輪流粉墨登場的大舞台,每一個人戴著屬於各自的利益麵具,上演著屬於自己的戲劇。人格就是一個人所使用過的所有麵具的總和,人為了自己的利益,迫不得已在不同的場合需要使用不同的麵具,而且無時無刻不戴著麵具。
不少人認為,每時每刻都要戴著麵具,不是虛情假意,不是故作姿態,而是一種合理化的自我保護。在社會上,為了防備那些有野心的小人和居心叵測的壞人要進行自我偽裝。戴著麵具在這樣一個危險的社會生存,才有可能不被惡語和詭計中傷。無時無刻都要戴著麵具就是要隱藏自己的真心,在適當的時候保護自己的想法,不對他人表明自己的真實想法,必要的時候偽裝一下,獲得更好的社會聲譽和更多的支持,這樣的人才能在成功的路上走的更遠。
幾乎每個人都離不開麵具,用麵具遮蓋自己醜陋的部分,隻彰顯自己善良和有魅力的一麵,這樣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支持自己。但是很多厚黑學家更需要麵具來偽裝自己的醜惡麵孔,讓對手對自己防不勝防,出其不意的時候打擊對手,讓自己在成功的路上少了更多的阻礙和荊棘。
蔣介石每時每刻都要戴著麵具,這樣才能隱藏自己的內心,可以避免由於自己的光芒過高而引起別人的嫉妒乃至排擠,還可以不讓上司有被擠下來的危機感。1920年11月,蔣介石因受陳炯明的排擠離開在前線作戰的粵軍後,回家鄉探望母親。1921年初,正當孫中山初返廣州重建政府之際,事業萬端,亟待用人。孫中山以及胡漢民、廖仲愷等人函電交馳,一再請蔣介石趕赴廣州,但是,他都以家母有病進行推脫。這時,蔣介石采取的辦法仍是人雖然不出山,卻不時地給孫中山和陳炯明等人寫信,針對時局提出自己的建議。蔣介石此舉吊得眾人胃口懸到了喉嚨,更加以為他是個千年難得的人才了。陳炯明更是急不可耐,一再來電催促,但是蔣介石還是遲遲不點頭答應,於是陳炯明在電報中委任蔣介石為援桂中路軍總指揮,這樣蔣介石才於2月6日抵達廣州。蔣介石總是標榜自己是個不屑名利的人才,無時無刻不表現自己的清高,而他通過這種麵具的保護也讓孫中山對自己刮目相看。
蔣介石之所以一時一刻都離不開他的麵具,是為了掩飾自己的投機戰略和厚黑謀略。每個人都因為戴著麵具而有了更多的安全感。但是這層麵具卻不應成為允許我們肆意妄為的掩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