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是一個具有外交天分的人,他的外交策略不僅是躲避和屈服,更是暗中學習,凝聚力量,希望能夠改變弱國無外交的現狀。而他暗中偷來的經驗的確給腐朽的中國,帶來了一絲新鮮的力量。
◎忍辱負重異鄉求學
孔子曾說過:“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可以謂之文矣。”作為後人稱為“聖人”的孔子尚且拜小兒為師,這就是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掌握所有的知識,每個人也都有各自的長處。所以在與人交往的時候,就要虛心向別人求教,取別人之長來補己之短。日本因為向西方學習,抓住機遇而成為世界強國,中國的晚清政府因為不肯向人學習而落後挨打。人生中也是這樣,特別是在人際交往時虛心求教,不恥下問是生存之法,也是發展之道。
在蔣介石的處世中,他是“敢於學習”人家的長處,他在日本留學的那段時間,可以說是他人生中無論從身體上到意誌上都是較為艱難的一段時光。他要忍受在嚴寒之下訓練、完成各種雜活、照顧軍馬等工作,還要在冰雪天裏洗冷水澡,餓肚子,甚至還需要麵對長官和上級軍官的打罵、訓斥。而能夠熬過這一切,蔣介石表現出了強大的意誌力和積極的求知欲,這使得他最終能從留學之旅中得到收獲。
既然是去學習別人的長處,自然是要保持一種謙恭的態度,要是一副盛氣淩人的姿態,是沒有人肯把自己的先進的東西讓你去學的。這個時候即使心中另有所想,也要在表麵呈現出一種真誠的態度,蔣介石在這方麵就做得非常到位,他在蘇聯的群眾大會上說:“我們也準備與帝國主義和資本主義決一死戰。我們來到這裏是為了向你們學習和同你們聯合起來。”他向紅軍許諾,在戰勝中國北方的軍閥之後,“就伸出友好的同盟者的手,以便共同奮鬥”。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蔣介石作為一個野心勃勃的青年將領,能夠“敏銳”地發現人家的長處,並且在以後的政治、軍事生涯中加以采用,這其實是別有用心的,正是這種“敢於學習”的精神,使他在眾多將領中脫穎而出,並且成為北伐軍乃至以後國民黨政府的領袖性人物。
一個國家隻有不斷學習世界各種文明的優秀成果,才能更加強大,一個人也隻有不斷發現並學習別人的長處才能不斷地進步,而人際交往最大的好處就是給予我們向別人學習的機會,其實這世上並不缺少機會,隻是在等待有準備的人去抓住它們。
◎鼓勵下屬出國留學
我們進行人際交往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向別人學習好的經驗,從別人的生活經曆,處世態度中汲取有益於自己的東西,從而完善自己的性格,避免了可能要走的彎路。這是一種提高效率的方法。常以他人為鏡,就可以自覺清明,擇善從之,見不善而改之。同時也要鼓勵自己身邊的人不斷學習,特別是作為領導人物,讓就等於是給自己身邊放了一麵鏡子。它可以時時提醒自己,不斷給自己以好的建議,因為一個的智慧總歸有限,不可能自己將所有的東西都掌握,所以讓自己信任和親近的人對自己不斷地進行鞭策和鼓勵,是明智的做法。
蔣介石曆來是一個能夠“跟得上時代潮流”的人,在人人投身於革命的時代,他積極追隨孫中山成為革命的急先鋒;在“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時代,他與宋美齡結婚,投入美國的懷抱;在共產主義受到推崇的時代,他去蘇聯訪問,並送自己的兒子去蘇聯留學。這些都可以看做是他的政治投機。他在自己向外國學習治黨治國治軍經驗的同時,也積極鼓勵下屬,出國學習,為自己的勢力進行了更大的鞏固,這些他和他的下屬共同從別處偷學來的經驗的確給腐朽的中國,帶來了一絲新鮮的力量。
蔣介石曾經派心腹特務唐縱前去德國,去學習希特勒那一套法西斯的組織和對德國人民的統治辦法。唐縱經常有詳細的報告給戴笠,極力建議效仿德國特務的一套統治辦法,要逐步把警察、交通、檢查等部門掌握起來,以便配合特務活動。他還極力主張多派特務去德國和意大利學習,以便使中國的特務活動更上一層樓。後來戴笠推薦吳乃憲擔任京滬滬杭甬鐵路局警察署長,石仁寵去招商局擔任警衛稽查組組長,在抗戰期間,把特務組織伸入交通運輸部門,都是仿照德國法西斯的手段,而這些手段、做法最初都是從唐縱那裏販賣過來的。戴笠曾不止一次對人提及:“唐先生對我們發展組織有過不少的貢獻,在團體中不但是元老,也是有功之臣。”
蔣介石鼓勵下屬出國就是讓他們都去學習外國一些治黨治軍的先進經驗,為他來出謀劃策,從而鞏固自己的統治。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優勢所在,就如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一樣。所以學習他國的長處,可以博采眾長為自己所用。蔣介石一直以來,在向蘇聯學習創辦軍校的經驗,向德國學習治軍之術,向美國學習政治製度……他自己分身乏術,就派他的下屬到不同的國家學習。但是向他國學習來的西方政治模式終究不太適應中國的國情,因而許多改革最終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