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既然太陽上也有黑點,人世間就更不可能沒有缺陷(3 / 3)

此後,他一直在不斷地比較和權衡,他用生命中一半的時間來列表,用另一半的時間來撕毀這張表,因為他總發現自己有所遺漏。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不再年輕,他老了、更老了。上帝又來到他的麵前:“我的孩子,你還沒有決定心願嗎?可你的生命隻剩下5分鍾了。”

“什麼?”他驚叫道,“這麼多年,我沒有享受過愛情的快樂,沒有積累過財富,沒有得到過智慧,我想要的一切都沒有得到。上帝啊,你怎麼能在這個時候帶走我的生命呢?”

5分鍾後,無論他怎麼痛哭求情,上帝還是滿臉無奈地帶走了他。

在世上有很多人,他們的一生都是在思索、選擇中度過,而不是確切地去執行某一個選擇。人生無處不是在選擇,既然無法擁有一切,那就會有取有舍;若要貪全,恐怕最後隻能是一無所得。

殘缺也是一種美

“殘缺”未嚐不是一件好事。倘若一味苛求“完整”,不懂舍棄,人生是不是就少了很多靚麗的風景呢?有個圓被人切去一塊三角,進而變得殘缺不全。它很苦惱,它想恢複自己的完整,於是便日複一日地尋找自己遺失的碎片。因為殘缺,圓無法像以前一樣快速滾動,但如此一來,它卻在沿途欣賞了很多風景——山花是那樣爛漫,流水是那樣晶瑩……

圓一路找到很多碎片,但都不是自己的,裝在身上顯然不合適,所以它隻能繼續尋找。終於有一天,圓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碎片,它很興奮,因為自己又可以像以前一樣飛速滾動了。然而滾著滾著,圓發現,路途中似乎缺少了什麼。於是圓停下來努力回憶,終於,它恍然大悟——由於自己的完整、自己的高速,已然無暇再欣賞路邊的風景了。思索片刻,圓毅然將好不容易找到的碎片丟在路旁,繼續慢慢地向前滾動……

曇花縱然美麗,但也隻能刹那綻放;牡丹雖然雍容華貴,但未免有幾分華而不實;維納斯之美令世人讚歎,但卻少了一雙臂膀。這塵世之物,完美與缺陷一直同生共存,相互襯托。世界正是因缺陷而分外美麗!盤古未生之時,天地間混沌一片,看似渾然一體,實則毫無生趣。正是盤古那開天辟地的一斧,辟出了缺陷,辟出了世人賴以生存的大千,誰又能說這一斧劈得不好呢?

做什麼沒有風險

做什麼沒有風險?如果你總想著規避風險、圓圓滿滿,那未免膽小如鼠了吧!一個魂靈對老天爺說:“您派給我一個最好的形象,我將永遠崇拜您。”

老天爺仁慈地回答:“好,你準備做人吧,這是世界上最好的形象。”

魂靈問:“做人有風險嗎?”

“有,夭折、瘟疫……”

“另換一個吧?”

“那就做馬吧!”

“做馬有風險嗎?”

“有,受鞭笞、被宰殺……”

“唉,請再換一個吧。”

“老虎?”

“老虎!”魂靈樂了,“老虎是獸中王,它一定沒風險。”

“不,老虎也有風險,有時被人獵殺,有一種小獸是它的克星……”

“啊,老天爺,我不想當動物了,植物總可以吧。”

“植物也有風險,樹要遭砍伐,有毒的草被製成藥物,無毒的草人獸食之……”

“啊……恕我鬥膽,看來隻有您老天爺沒風險了,讓我留在你身邊吧……”

老天爺哼了一聲:“我也有風險,人世間難免有冤情,我也難免被人責問,時時不安……”說著,老天爺順手扯過一張鼠皮,包裹了這個魂靈,推下界來:

“去吧,你做它正合適。”

生活中有著太多的不如意,如果事事苛求完美,生命也就毫無快樂可言。當我們麵對不幸與挫折的時候,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如果你已經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又有什麼值得遺憾的呢?生活中如果盡善盡美,那我們的人生又有什麼意義呢?苦難是塊墊腳石

苦難是人生的一塊墊腳石,對於強者是筆財富,對於弱者卻是萬丈深淵。中國台灣作家林清玄寫過一個故事,有一年上帝看見農民種的麥子碩果累累,覺得很開心。農夫見到上帝卻說:“五十年來我沒有一天結束祈禱,祈禱年年不要有風雨、冰雹,不要有幹旱、蟲災。可無論我怎樣祈禱總不能如願。”這時,農夫忽然吻著上帝的腳說,“我全能的主呀!您可不可以明年承諾我的懇求,隻要一年的時光,不要大風雨、不要烈日幹旱、不要有蟲災?”

上帝說:“好吧,明年必定如你所願。”

第二年,由於沒有狂風暴雨、烈日與蟲災,農民的田裏果然結出很多麥穗,比往年的多了一倍,農民高興不已。可等到秋天的時候,農夫發現所有的麥穗竟全是癟癟的,沒有什麼好籽粒。農夫含淚問上帝,說:“這是怎麼回事?”

上帝告訴他:“由於你的麥穗避開了所有的考驗,才變成這樣。”

一粒麥子,尚且離不開風雨、幹旱、烈日、蟲災等挫折的考驗,對於一個人,更是如此。

有人說過,人的臉形就是一個“苦”字,天生就該受盡各種苦難。我認為此言不謬。想人的一生,在自己的哭聲中臨世,在親人的哭聲中辭世,中間百十年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與艱巨、困苦、疾病、災害打交道。隻有經受了苦難的考驗,才能擁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