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是季節,而是內心;生命不是軀體,而是心性;人生不是歲月,而是永恒;雲水不是景色,而是襟懷;日出不是早晨,而是朝氣;風雨不是天象,而是錘煉;老人,不是年齡,而是心境;滄桑不是自然,而是經曆;幸福不是狀態,而是感受。心裏有春天,心花才能綻放。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水雲間?
止息心的紛擾
我們隻有止息心的紛擾,才不會被外在的苦惱所困厄,因此要解脫煩惱,就在於自我意念的清淨。有一位虔誠的佛教信徒,每天都從自家花園中采擷鮮花到寺院供佛。一天,當她正送花到佛殿時,碰巧遇到無德禪師從法堂出來。無德禪師非常欣喜地說道:“你每天都這麼虔誠地以香花供佛,來世當得莊嚴相貌的福報。”
信徒非常歡喜地回答道:“這是應該的,我每天來寺院禮佛時,自覺心靈就像洗滌過似的清涼,但回到家中,心就煩亂了。我這樣一個家庭主婦,如何在喧囂的城市中保持一顆清淨的心呢?”
無德禪師反問道:“你以鮮花獻佛,相信你對花草總有一些常識,我現在問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鮮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鮮的方法,莫過於每天換水,並且在換水時把花梗剪去一截;因為花梗的一端在水裏容易腐爛,腐爛之後,水分就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謝!”
無德禪師道:“保持一顆清淨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樣。我們生活的環境像瓶裏的水,我們就是花,唯有不停淨化我們的身心,變化我們的氣質,並且不斷地懺悔、檢討,改進陋習、缺點,才能不斷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糧。”
信徒聽後,歡喜地作揖,並且感激地說:“謝謝禪師的開示,希望以後有機會親近禪師,過一段寺院中禪者的生活,享受晨鍾暮鼓、菩提梵唱的寧靜。”
無德禪師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脈搏跳動就是鍾鼓,身體便是廟宇,兩耳就是菩提,無處不是寧靜,又何必等機會到寺院中生活呢?”
是啊,隻要心靜,熱鬧場中亦可作道場!我們總覺世界喧囂,因而妄生煩惱,不得安寧,但事實上,隻要我們能夠丟下妄緣、拋開雜念,哪裏不可寧靜呢?
滿掌陽光
我們的生活縱然還有很多不完美,但隻要有了追求,就能逐漸走近完美。姑姑總是不由自主地在同事和朋友麵前提到她的女兒:“小姑娘多伶俐可愛,可惜我實在太忙,不得不把她寄養在親戚家裏。”姑姑興致勃勃的時候,甚至購買許多花衣服,之後,笑逐顏開地贈送給我們姐妹。
其實,姑姑一生沒嫁,亦沒過繼子女。但是全家一直替她保守著這個秘密,直到她仙逝。姑姑是個各方麵均成功的女性,唯獨沒有婚姻,沒有女兒,所以比起她的謊言,她個人生活的缺憾更讓人同情。我們體味她、理解她,在潛意識中替她勾勒並完美著女兒的形象。姑姑的歲月裏一直存在一個女兒的,那就是對女兒的渴望。
我想起小時候的一件事情,父親攤開兩隻寬大的手,給我看上麵有什麼。
“滿掌陽光。”我喜悅地叫。
父親笑了,他還想試圖解釋,但話到嘴邊,止住了。
手掌的背麵,是一大片陰影。一麵明,一麵暗,這才是攤開的手的全部內容。但是,我們寧可偏信滿手都是陽光。這也一定是親人對我們的美好祝願。
別讓心被囚禁
一個胸懷開闊的人,即便身居囹圄,亦可轉境,將小小囚房視為三千大千世界;一個心思狹隘、欲念橫流的人,即便擁有整座大廈,亦不會感到稱心如意。一個罪犯的“醜事”大白於天下,定罪以後遂被關押在某地區監獄。他的牢房非常狹小、陰暗,住在裏麵很是受拘束。罪犯內心充滿了憤慨與不平,他認為這間小囚牢簡直就是人間煉獄。在這種環境中,貪汙犯所想的並不是如何認真改造,爭取早日重新做人,而是每天都要怨天尤人,不停地歎息。
一天,牢房中飛進一隻蒼蠅,它“嗡嗡”地叫個不停,到處亂飛亂撞。罪犯原本就很糟糕的心情,被蒼蠅攪得更加煩躁,他心想:“我已經夠煩了,你還來招惹我,真是氣死人了,我一定要捉到你!”他小心翼翼地捕捉,無奈蒼蠅比他更機靈,每當快要被捉到時,它就會輕盈地飛走。蒼蠅飛到東邊,他就向東邊一撲;蒼蠅飛到西邊,他又往西邊一撲。他捉了很久,依然無法捉到。最後,罪犯感慨地說道:“原來我的小囚房不小啊,居然連一隻蒼蠅都捉不到。”
感慨之餘,罪犯突然領悟到,人生在世無論稱意與否,若能做到心靜,則萬事皆可釋懷,若能做到心靜,自己也絕不至於身陷囹圄。其實他早該明白,心中有事世間小,心中無事天地寬。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無論這世間如何變化,隻要我們的內心不為外境所動,則一切是非、一切得失、一切榮辱都不能影響我們。而這種狀態下,我們的內心世界將是無限寬廣的。
天堂就在我們心中
生活對待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關鍵是你的心態。其實,真正的天堂就在我們心中,隻要我們拿得起、放得下,生活就會充滿快樂。有一次,英國遊客傑克到美國觀光,導遊說西雅圖有個很特殊的魚市場,在那裏,買魚是一種享受。和傑克同行的朋友聽說以後,都感覺很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