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子們或三兩成群的結伴外出,或靜靜的坐在樹下讀書。這些衛校的姑娘們普遍都穿著白顏色的製服,可謂是相當的養眼。
走在安靜的校園裏,老吳給許大燦介紹說:“其實有時候我們這些當老師的真挺我們這些姑娘們覺得不值得。”
這怎麼說的呢?看著許大燦探究的眼神,老吳解釋的說:“就是你說的那個什麼學曆歧視。這都2020年了,社會上還有不少人覺得衛校都是小太妹聚集的地方。
覺得好學生誰會來上衛校啊?覺得衛校亂,衛校的女生特別隨便,宿舍裏天天上演甄嬛傳……你這是什麼表情,想笑就笑吧。”
許大燦連忙表示他不是那個意思,隻是單純的被女生宿舍天天上演甄嬛傳這個給笑到了。
他跟老吳解釋說:“我挺遺憾的沒有上過大學,高中畢業就去當兵去了,所以心裏多少還保留著一些對大學生活的美好向往。”
老吳點了點頭:“哎,這就是偏見啊。你知道麼,在我眼裏,我們學校的基本都是些好孩子。
她們來的時候也都還是一幫15、6歲的小孩子呢,怎麼就被輕易的給打上了這樣的標簽了啊?
小許你看到沒有,我們學校是全封閉式的管理,對這幫姑娘們的管理也比較嚴格,而且我們還是4+2的學製;
這些小姑娘們在我們這邊讀兩年半後,然後實習一年,還有半年回學校考證,成績好的再去馬爾康那邊讀2年的大專。
這不是我和你吹,我們這邊的學風也還算是比較可以的。”
兩人在校園裏逛了一圈,許大燦問老吳說:“吳老師,結合方才你對我介紹的貴校的情況,我似乎理解你對養老院的看法了。”
老吳好奇的看著他,問:“真的假的?”
“當然是真的,我想你對我們村養老院的最初看法就像外界看咱們衛校的看法是一樣的,對吧?”
老吳笑了:“你啥時候成我們學校的了?少往自己臉上貼金!”
許大燦也直樂:“總之意思就是這個意思。就像外界固有的對養老院的看法就是壓抑,那些老人每天一睜眼就在盼著自己的親人們來看望他們……
今年過年,我們村有個老奶奶就是這樣。她的兒子、兒媳、包括孫兒都是醫護人員,平時都挺忙的;
他們本來是要回來過年的,她從臘月開始,就每天掰著指頭算還有幾天過年。
她還讓我幫她買些糖果,買些年輕人愛吃的零食,把自己平時都不舍得穿的衣服翻了出來還說要打扮打扮。
結果因為疫情的原因,她的親人們都義無反顧的堅守在了各自的崗位上。老奶奶後麵的日子我看了都覺得像被煎熬,更別說她本人了。”
老吳默默的聽完了許大燦的這一番話,好一會兒才問:“那你們後來是怎麼解決的?”
“多往她家裏跑唄,反正老奶奶本身也是我們村的高齡老人之一,我們每天都要去給她送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