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生鮮的兩種模式(2 / 2)

張福林說:“我說一種情況你看你有沒有遇到,就是你上個月到這家超市去,發現了一種食品,價格實惠還好吃。

但是等你下個月去就發現已經沒有了,問營業員,她也不清楚,而這種食品以後可能大概率不會再在這家超市裏賣了。

真正的原因就是它們的銷售額不達標,被換掉了,僅此而已……”

有這種情況!張福林說的這種情況許大燦還真遇到過。

而且不僅是食品,其它的許多商品都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張福林接著對他說:“想賺錢最好的當然是找那些有實力的大公司了,跟著他們一起做既不用擔心完不成考核也不用擔心前期的資格審核。

但是你我都知道,天底下沒有白吃的午飯、晚餐和夜宵,這都是需要前期進行大量的投資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會幫助你做這件事還不收費的,白嫖是不行的。

尤其是今年,受疫情的影響,多少企業的倒閉是因為供應鏈的斷裂,逼的供應鏈不得不進行優化,開始了更殘酷的優勝劣汰。

尤其是我們這些做生鮮的,那更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貨物從最源頭的采集到最終交給用戶,時間稍長就沒有了“鮮”,每天的高峰期和低穀期的出庫量又相差太大,倉儲計算和配送問題……”

通過跟張福林的交談,許大燦這才知道了眼下的生鮮配送主要有以下這幾個方式:

一種是用大數據推導配合精密的計算,最大程度上保證不產生庫存積壓,再在每個地區以一個大型的加工檢查中心倉儲庫來儲存原產地運輸來的新鮮商品。

然後根據每個門店需求來配貨,再配合多門店密集鋪蓋,力求將商品急速的送到消費者手中。

另一種是將倉庫建立在人流密集的消費者身邊大量鋪設,用戶在線上下單後,可以在最短時間將貨物送達。

兩種模式各有優略,但張福林還是更青睞與第二種模式,他對許大燦說:“許老弟不瞞你說,我更青睞於給第二種模式的進行配送。

他們要求少啊,因為沒有線下門店,所以也就不會挑挑揀揀的給我們增加無謂的損耗。”

還別說,不但張福林喜歡第二種模式,就連許大燦都更喜歡這一種模式。它省心啊!

……

趁著晚飯前的一點時間,許大燦帶著張福林夫婦到“老兵合作社”去逛了一圈。

許大燦指著正在搭建的大棚介紹說:“這塊地是我們村裏一個困難戶的,也不種,每年就荒在這裏,所以我去年年底幹脆給流轉了過來蓋大棚種菜。

現在主要的是種植方式是以水培為主,不和土壤接觸,也不使用農藥,蔬菜主要“喝”營養液長大,能最大限度的保證菜品的質量。”

張福林好奇的看看水箱,又看看大棚裏新添置的無土栽培設備,最後還看了看即將要出菇的香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