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的這張就是給王大娘的。王德喜這回真的走了,不同以往最多十天半個月就會回來,他這次就像徹底蒸發了一樣。
派出所還有村裏特事特辦,幫他們母子辦了分家的手續;北離離本來想讓王大娘也住到養老院去,結果她執意不從。
於是北離離幹脆就在村民代表的見證下,給她發了那張“免費卡”。
記者追問:“真的從2019年的10月份開始,一直到養老院一期落成為止,村裏給老人們做飯一天也沒有斷過嗎?”
許大燦擲地有聲:“當然是真的!我們村的村民都可以證明這一點。哪怕是20年初,村裏即使在封村的情況下,也沒有忘了給老人們做飯。”
記者頗有感觸的說道:“行善易,持之以恒難啊!”
許大燦連忙打斷了他:“別別別……我們可不是什麼行善,而是實實在在的希望通過善待村裏的老人,讓走出去的那些人看見!村裏正在變的越來越好,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吸引他們回來。”
“為什麼?我是說你們村很缺人是麼。”
許大燦點頭:“我們村兩委的班子早就形成了共識:鄉村振興不光要有長效的產業作為支撐,人才也是其中極為重要的一環。
吸引人才不能光靠嘴上說說,更得讓人家看到你的誠意!一個村子,連七八十歲的老人都照顧不好,何談振興?”
看著眼前這個對答如流的許大燦,記者也忍不住的感慨,這名退役軍人真的已經曆練出來了,他身上已經具備了北離離他們這些扶貧幹部們身上,那股子從容的氣質。
記者問出了今天最後的問題:“請問許大燦,你是怎麼想到要搞“老兵合作社”的呢?”
許大燦直言不諱:“為了當村幹部哈哈。”
記者挑了挑眉:“詳細說說?”
“很簡單,隻有我自己先富起來了,大家才會信我。作為一名村幹部,樹自身形象很重要,什麼是自身形象呢?就是幹事創業,有所作為,這樣在群眾中才有號召力、凝聚力!”
……
采訪結束之後,許大燦一回頭發現李教授和張老師竟然站在他們背後!
兩位老師不知道等了多長時間了,想必把腿都站疼了。
剛才主要是江翎,一采訪她就緊張,總說錯話,然後就要重來。磕磕絆絆了好一會兒才算完成了采訪。
許大燦連忙請兩位老師坐下。隨時都笑嗬嗬的李教授攔住他說:“就站著說吧,我和張老師也有一個問題想同時問問你們兩個。”
許大燦和江翎對視了一眼,問他倆?
張老師也不賣關子:“就是你們是如何想到兩個村子互為犄角、協同發展的?”
一聽這問題,許大燦和江翎同時笑了,還能為什麼,因為北離離唄!
在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偉大事業麵前,無論是許大燦還是江翎,都還隻是剛剛入門的小萌新而已。
而像北離離、江叔這樣的人物,才是這裏麵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