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1 / 3)

聖者龍樹造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四十不共法品第二十一

菩薩如是以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念佛生身已。今應念佛諸功德法。所謂

又應以四十不共法念佛

諸佛是法身非但肉身故

諸佛雖有無量諸法不與餘人共者有四十法。若人念者則得歡喜。何以故。諸佛非是色身。是法身故。如經說。汝不應但以色身觀佛。當以法觀。四十不共法者一者飛行自在。二者變化無量。三者聖如意無邊。四聞聲自在。五無量智力知他心。六心得自在。七常在安慧處。八常不妄誤。九得金剛三昧力。十善知不定事。十一善知無色定事。十二具足通達諸永滅事。十三善知心不相應無色法。十四大勢波羅蜜。十五無礙波羅蜜。十六一切問答及記具足答波羅蜜。十七具足三轉說法。十八所說不空。十九所說無謬失。二十無能害者。二十一諸賢聖中大將。二十五四不守護。二十九四無所畏。三十九佛十種力。四十無礙解脫。是為四十不共之法。今當廣說。飛行自在者。諸佛飛行如意自在。如意滿足速疾無量無礙。所以者何。佛若欲於虛空先舉一足次舉一足。即能如意。若欲舉足躡虛空而去。若欲住立不動而去。即能得去。若結跏趺安坐而去亦能得去。若欲安臥而去亦複能去。若欲於青琉璃莖真珊瑚葉黃金為須如意珠台無量圍繞如日初出是寶蓮花遍於空中蹈上而去。若欲如日月宮殿帝釋勝殿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諸梵王等宮殿。隨意化作如彼宮殿坐中而去即能成辦。若更以餘種種因緣隨意能去。是故說言。隨諸所願皆能滿足。是故諸佛能以一步。過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有人言。佛能一念頃過若幹百千國土。有人言。若知佛一步一念能如是去即可得量。經中說諸佛力無量。是故當知。諸佛虛空飛行自在無量無邊。何以故。若大聲聞弟子神通自在以一念頃。能過百億閻浮提瞿陀尼弗婆提鬱多羅越四大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梵天。一瞬中過若幹念。積此諸念以成一日七日一月一歲。乃至百歲。一日過五十三億二百九十六萬六千三千大千世界。如是聲聞人百歲所過。佛一念能過。複次假令恒河中沙一沙為一劫。有大聲聞神通第一壽命如是諸恒河沙大劫。於一念中過若幹世界。積如是念以為日月歲數以自在力盡是諸大劫數所過國土。佛能一念中過。諸佛飛行自在如是速疾。於一切鐵圍山十寶山四天王處忉利天處夜摩兜率陀化樂他化自在梵世梵眾大梵少光無量光光音少淨無量淨遍淨廣果無相不廣不惱喜見妙見阿迦尼吒天如是諸處。大風大水劫盡火等。及諸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緊那羅摩睺羅伽諸天魔及梵沙門婆羅門及得諸神通者不能為礙。是故說飛行無礙。又飛行自在如意所作出沒於地能過石壁諸山障礙等。佛於此事勝諸聖人。又佛能以常身立至梵天。聲聞人所不能及。有如是等差別。變化自在者。變化事中有無量力。餘聖變化有量有邊。諸佛變化無量無邊。餘聖於一念中變化一身。佛以一念隨意變化有無量事。如大神通經中說。佛從臍中出蓮花。上有化佛次第遍滿上至阿迦尼吒天。諸佛變化所作眾事。種種色種種形皆以一念。又聲聞人能於千國土內變化。諸佛能於無量無邊國土變化自在。又能倍是諸佛得堅固變化三昧。又諸佛變化。能過恒沙世界。皆從一身出。複次佛能普於十方無量無邊世界現生受身墮地行七步。出家學道破魔軍眾。得道轉法輪。如是等事皆以一念作之。是諸化佛皆亦複能施作佛事。如是等諸佛所變化事無量無邊。又於聖如意中有無量力。聖如意者。所謂從身放光猶如猛火又出諸雨。變化壽命隨意長短。於一念頃能至梵天能變諸物。隨意自在能動大地。光明能照無量世界而不斷絕。聖如意者。不與凡夫等故。無有量故。過諸量故。諸凡夫等雖變化諸物少不足言。聲聞人能裂千國土。還使令合。能令壽命若至一劫若減一劫。還能令短。短已不能令長。於一念中能至千國土梵世界。能於千國土隨意變化。能動千國土。能身出光明相續不絕照千國土。設使身滅能留神力變化如本於千國土。小辟支佛能於萬國土萬種變化。中辟支佛能於百萬國土百萬種變化。大辟支佛能於三千大千國土變化如上。諸佛世尊能過諸恒河沙世界算數變化身出水火能末恒河沙等世界令如微塵。又能還合能住。壽命無量劫數還能令少。少已還能令長。能於無量時住。變化隨意。能以一念至無量無邊恒河沙等世界。能以常身立至梵世。又能變化無量無邊阿僧祇世界皆令作金。或令作銀琉璃珊瑚車磲馬瑙。取要言之。能令作無量寶物。隨意所作。又複能變恒河沙等世界大海水。皆使為乳酥油酪蜜隨意而成。又能以一念變化諸山皆是真金。過諸算數不可稱計。又能震動無量無邊世界一切欲界色界諸天宮殿。又以一念能令若幹金色光明遍照如是無量世界。日月光明及欲色界諸天宮殿光明皆令不現。雖滅度後能於如是諸世界中隨意久近。流布神力常不斷絕。聞聲自在者。諸佛所聞聲中隨意自在。若無量百千萬億技樂同時俱作。若無量百千萬億眾生一時發言。若遠若近隨意所聞。假令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眾生。同時俱作若幹百千萬種伎樂遍滿世界。複有恒河沙等世界眾生。同時以梵音。遍滿一切世界。諸佛若欲於中聞一音聲隨意得聞。餘者不聞。聲聞所應聞者。若有大神力障者不能得聞。諸佛所聞音聲雖有大神力障亦能得聞。聲聞能聞千國土內音聲。諸佛世尊所聞音聲過無量無邊世界最細音聲皆亦得聞。大神力聲聞住梵世界。發大音聲能滿千國土內。諸佛世尊若住於此若住梵世若住餘處。音聲能滿無量無邊世界。若欲令眾生聞過無量無邊世界最細音聲能令得聞。欲令不聞即便不聞。是故但有諸佛於聞聲中得自在力。知他心無量自在力者。諸佛世尊於無量無邊世界現在眾生悉知其心。餘人但隨名相故知。諸佛以名相義故知。又餘人不能知無色界眾生諸心。諸佛能知。餘人雖有知他心智。大力者障則不能知。假使一切眾生成就心通。皆如舍利弗目犍連辟支佛等。以其神力障一人心。不令他知。而佛能壞彼神力得知其心。複次佛以神力悉知眾生上中下心垢心淨心。又知諸心各有所緣從是緣至是緣次第。遍知一切諸緣。又以實相知眾生心。是故諸佛以無量力悉知他心。第一調伏心波羅蜜者。善知諸禪定三昧解脫住入起時。諸佛若入定若不入定。欲係心一緣中。隨意久近如意能住。從此緣中更住餘緣隨意能住。若佛住常心欲令人不知則不能知。假使一切眾生。知他心智如大梵王如大聲聞辟支佛。成就智慧知他人心。以此諸智令一人得。是人欲知佛常心。若佛不聽則不能知。如七方便經中說。行者善知定相。善知住定相。善知起定相。善知安隱定相。善知定行處相。善知定生相。善知宜諸定法不宜諸定法。是名諸佛第一調伏心波羅蜜。諸佛常安慧者。諸佛安慧常不動念常在心。何以故。先知而後行。隨意所緣中住無疑行故。斷一切煩惱故。出過動性故。如佛告阿難。佛於此夜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一切世間若天魔梵沙門婆羅門。以盡苦道教化周畢入無餘涅槃。於其中間佛於諸受知起知住知生知滅。諸相諸觸諸覺諸念亦知起知住知生知滅。惡魔七年晝夜不息常隨逐佛不得佛短。不見佛念不在念安慧。是名諸佛常住安慧行中。不忘失法者。諸佛得不退法故。通達五藏法故。得無上法故。諸佛常不忘失。諸佛菩提樹下所得。乃至入無餘涅槃。若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及餘聖人。無能令佛有所忘失。如法印經中說。道場所得是名實得更無勝法。如衣毛豎經說。舍利弗。若人實語。有能於法不忘失者。應說我是。何以故。唯我一人無所忘失。是名諸佛於法無忘失。金剛三昧者。諸佛世尊金剛三昧。是不共法。無能壞故。於一切處無有障礙故。得正遍知故。壞一切法障礙故。等貫穿故。得諸功德利益力故。諸禪定中最上故。無能壞者。是故名為金剛三昧。如金剛寶無物能破者。是三昧亦如是。無有法可以壞者。是故名金剛三昧。問曰。何故不可壞。答曰。一切處無有閡故。如帝釋金剛無有閡處。是三昧亦如是。問曰。是三昧。何故名一切處不閡。答曰。正通達一切法故。諸佛住是三昧。悉能通達過去現在未來。過出三世不可說五藏所攝法。是故名一切處不閡。若諸佛住是三昧。諸所有法若不通達名為有礙。而實不爾。是故名無礙。問曰。何以故。是三昧通達一切法。答曰。是三昧能開一切障礙法故。所謂煩惱障閡定障閡智障閡能開故。是名能通達一切法。問曰。是三昧。何故能開一切障。餘三昧不能。答曰。是三昧善等貫穿二法。能壞諸煩惱山令無餘故。正遍通達一切法故。善得不壞心解脫故。是故此三昧能開一切障閡。問曰。是三昧何故等貫穿二法。答曰。住是三昧得力故。能得一切諸功德。餘三昧無如是力。是故是三昧能等貫穿。問曰。何故住是三昧得力故能得一切諸功德。答曰。是三昧於諸定中最為第一。是故住是三昧能得諸功德。問曰。何故是三昧於諸定中最為第一。答曰。是三昧無量無邊善根所成故。於諸定中最為第一。問曰。是三昧何故無量無邊善根所成。答曰。是三昧唯一切智人有餘人所無。是故名為金剛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