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希有說法。名為以希有說法。諸眾聖中最上導師者。諸佛知一切眾生心所行所樂。結使深淺諸根利鈍。上中下智慧。善知通達故。於眾聖中最上導師。又能善知四諦相。善知諸法總相別相。又以說法不空因緣不謬不失法故。於眾聖中最上導師。問曰。四眾亦能說法破外道令入佛法。何以但稱佛為最上導師。答曰。當以假喻說。若一切眾生智慧勢力皆如辟支佛。是諸眾生若不承佛意。欲度一人無有是處。若是諸人說法時。乃至不能斷無色界結使毫厘分。若佛欲度眾生有所言說。乃至外道邪見諸龍夜叉等及餘不解佛語者皆悉令解。是等亦能轉化無量眾生。乃至今日聲聞眾令眾生住四果中。皆是如來最上導師相。是故佛名最上導師。於眾聖中不共之法。四不守護法者。諸佛不守護身業。不護口業。不護意業。不護資生。何以故。是四事於他不護。不作是念。我身口意命恐他人知。何以故。長夜修習種種清淨業故。皆善見知斷一切煩惱法故。成就一切無比善根故。善行可行法無可嗬故。具足行舍波羅蜜故。舍者。眼見色舍憂喜心。乃至意法亦如是。婆嗬提鬱多羅等諸經應此中說。四無所畏者。問曰。一法名為無畏。何以故有四。答曰。於四事中無有疑畏故有四。一者如佛告諸比丘。我自發誠言。是一切智人。此中若有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餘世間智人。如法難言。不知此法。我於此中乃至不見有微畏相。不見是相故。得安隱無畏。是初無畏。如實盡知一切法故。二者自發誠言。我一切諸漏盡。若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言是漏不盡。乃至不見有是相。不見是相故安隱無畏。是二無畏。善斷諸煩惱及斷煩惱習氣故。三者我說障道法。此中若有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餘世間智人。如法難言。是法雖用不能障道。我於此中不見有微畏相。不見是相故得安隱無有疑畏。是三無畏。善知障解脫法故。四者我所說道如法說行者。得至苦盡。若有沙門婆羅門諸天魔梵及餘世間智人。如法難言。如是法雖如說行不能至盡苦道。我於此中無有微畏相。不見是相故得安隱無有疑畏。是四無畏。善知至苦盡道故。是四無畏皆過怖畏心驚毛豎等相故。名為無畏。又在大眾威德殊勝故。名為無畏。又善知一切問答故。名為無畏。諸天會經此中應廣說。問曰。若佛是一切智人。應於一切法盡無畏。何以但說四。答曰。略舉大要以開事端。餘亦如是。佛十力者。力名扶助。氣勢不可窮盡。無能沮壞。雖有十名而實一智。緣十事故名為十力。佛智緣一切事故。應有無量力。以此十力足度眾生故。但說十力。但開此十力。餘皆可知。初力者。一切法因非因。決定通達智。名為初力。如佛說。若是狂人不舍是語不舍邪見不舍是心。來在佛前無有是處。如佛告阿難。世間二佛一時出世無有是處。一佛出世則有是處。是事為一佛世界故說。而實十方無量無邊諸世界中。百千萬億無數諸佛一時出世。又經說身口意惡業有妙愛果報無有是處。若身口意善業有妙愛果報則有是處。如是等五藏諸經應此中廣說。第二力者。於過去未來現在諸業諸法受佛如實分別知處所知事知果報。佛若欲知一切眾生過去諸業過去業報即能知。或業過去報在現在。或業過去報在未來。或業過去報在過去。或業過去報在過去未來。或業過去報在過去現在。或業過去報在未來現在。或業過去報在過去未來現在。或業現在報在現在。或業現在報在未來。或業現在報在現在未來。或業未來報在未來。有如是等分別受法者。四受法。現受樂後世受苦。現受苦後世受樂。現受樂後受樂。現受苦後受苦。處者。隨業時方所在。又知是業受報處。事者。或隨因緣。或隨三不善根。或多自作。或多因他。如是等善惡業因緣佛盡知。報者。知諸業各各有報。善業或善處生或得涅槃。惡業諸惡處生。佛悉知是諸業本末因緣自身及他。是中智力不退故名為力。三力者。佛於禪定解脫三昧垢淨相如實知。禪者四禪。定者四無色定四無量心等皆名為定。解脫者八解脫。三昧者除諸禪解脫餘定盡名三昧。有人言。三解脫門及有覺有觀定。無覺有觀定。無覺無觀定。名為三昧。有人言。定小三昧大。是故一切諸佛菩薩所得定。皆名三昧。是四處皆攝在一切禪波羅蜜。垢名受味。淨名不受味。複次垢名有漏定。淨名無漏定。三昧解脫等分別者。如是禪分別知他眾生他人上下諸根。如實知名第四力。他眾生者凡夫是。他人者須陀洹等諸賢聖是。或有人言。眾生名為凡夫。及諸學人煩惱未盡故。他人者阿羅漢等煩惱盡故。或有人言。眾生與人一種名有差別。諸根者。信精進念定慧非眼等根。上名猛利堪任得道。下名闇鈍不堪受道。佛於此二根上下如實知不錯謬。他眾生他人心各有所樂如實知。是第五力。所樂名為貴所向事。如有人貴財物世樂或有貴重福德善法。是事佛如實知。世間種種性無量性。佛如實知。是第六力。種種性者雜性萬端。無量性者。於一一性有無量種分別。性者從先世來心常習用常所樂行修習故成性。是二善惡性佛如實知。至一切處道如實知。是第七力。至一切處道者。能得一切功德。是道名為至一切處道。所謂五分三昧。若五知三昧。若八聖道分是。或聖道所攝諸法。或四如意足。如經說。比丘善修習四如意足無利不得。有人言四禪是。如經說。比丘得四禪。心安住一處清淨。除諸煩惱滅諸障礙。調和堪用不複動轉。若回向知宿命事。即能知宿命事。是第八力。佛若欲念自身及一切眾生無量無邊宿命。一切事皆悉知。無有不知過恒河沙等劫事。是人何處生。姓名貴賤飲食資生苦樂所作事業所受果報。心何所行本從何來。如是等事。以天眼清淨過於人眼。見六道眾生隨業受身。是第九力。大力聲聞以天眼見小千國土。亦見中眾生生時死時。小辟支佛見千小千國土。見中眾生生時死時。中力辟支佛見百萬小千國土。見中眾生生時死時。大力辟支佛見三千大千國土。見中眾生生死所趣。諸佛世尊見無量無邊不可思議世間。亦見是中眾生生時死時。第十力者。欲漏有漏無明漏一切漏盡。諸煩惱及氣都盡。是名第十力。無礙解脫者。解脫有三種。一者於煩惱障礙解脫。二者於定障礙解脫。三者於一切法障礙解脫。是中得慧解脫阿羅漢。得離煩惱障礙解脫。共解脫阿羅漢及辟支佛。得離煩惱障礙解脫。得離諸禪定障礙解脫。唯有諸佛具三解脫。所謂煩惱障礙解脫。諸禪定障礙解脫。一切法障礙解脫。總是三種解脫故。佛名無礙解脫。常隨心共生。乃至無餘涅槃則止。是四十不共法。略開佛法門令眾生解故說。所不說者無量無邊。所謂一常不離慧。二知時不失。三滅一切習氣。四得定波羅蜜。五一切功德殊勝。六隨所宜行波羅蜜。七無能見頂者。八無與等者。九無能勝者。十世間中上。十一不從他聞得道。十二不轉法者。十三自言是佛終不能到佛前。十四不退法者。十五得大悲者。十六得大慈者。十七第一可信受者。十八第一名聞利養。十九與佛同止。諸師無與佛等者。二十諸師無有得第子眾如佛者。二十一端正第一見者歡悅。二十二佛所使人無能害者。二十三佛欲度者無有傷害。二十四心初生時能斷思惟結。二十五可度眾生終不失時。二十六第十六智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二十七世間第一福田。二十八放無量光明。二十九所行不同餘人。三十百福德相。三十一無量無邊善根。三十二入胎時。三十三生時。三十四得佛道時。三十五轉法輪時。三十六舍長壽命時。三十七入涅槃時能動三千大千世界。三十八擾動無量無邊諸魔宮殿令無威德皆使驚畏。三十九諸護世天王釋提桓因夜摩天王兜率陀天王化樂天王自在天王梵天王淨居諸天等。一時來集請轉法輪。四十佛身堅固如那羅延。四十一未有結戒而初結戒。四十二有所施作勢力勝人。四十三菩薩處胎母於一切男子無染著心。四十四力能救度一切眾生。佛不共法有如是等無量無數。妨餘事故不須廣說。聲聞法雖似佛法。優劣不同則有差別。複次總說諸佛一切諸法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第一希有。一切眾生所不能共。假使十方諸三千大千世界過諸算數是中所有眾生智慧皆如大梵天王。皆如大辟支佛。皆如舍利弗。合集是諸智慧令一人得。欲及於佛四十不共法中微少分者。無有是處。若於一法百千萬億分中不及其一。諸佛有如是無量無邊功德之力。何以故。無數大劫安住四功德處。深行六波羅蜜。善能具足菩薩一切所行諸法。不共一切眾生故。果報亦不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