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冬春二季素來幹燥,興朝遷都到如今的都城也不過才幾十年的光景,如今的京都裏不少打南邊過來的子弟都不太能習慣這北邊的氣候。
蔣路就是這麼位打金陵城來的公子哥,自從來了這燕京城,春日沙塵一盛,就沒有幾個好受的時候。他又不大愛服藥,對苦味畏之甚深。
素來和林家二哥兒打鬧做一片的他聽著林家二哥兒說起這乾家胡同東口新開的店鋪裏的東西可以緩解一二之後,立馬就來了這地方。
窗明幾淨,大抵如此。
如今打出了些名聲的養生堂,請了一二跑堂。看著蔣路拐進來連忙迎了上去招呼。
知曉他來此的因由之後, 這小跑堂領著他先是上了樓,入了包廂裏頭坐著。
這些日子,陶葉嘉可謂是為了這養生堂殫心盡力。為著吸引這些個公子娘子的,她可是特地把原先隻是用來給主人家住著的二樓收拾出來,成了幾個小包廂。
而那廂跑堂的立馬去了櫃台那邊,拿了杯“映日梨”過來。
無花果又名映日果,總之是如果叫“無花果梨子水”哪裏比得上“映日梨”的名字來的好聽?
將信將疑地蔣路接過那跑堂的遞來的一杯澄澈果飲一般的東西,服下一杯之後,倒還當真覺得有一二緩解。
到底也是這些藥茶做得好,雖說不至於一杯下肚,立竿見影。但這效果也算得上不錯了。至少蔣路立馬覺著喉嚨不至於幹澀得講不出話來。
這可是他們府上請過的那些個名醫都未曾達到的水準。
蔣路摩挲著那白瓷做的杯子,覺得這所謂“養生堂”當真是個極妙的地方。
倒也不是說如今這些個醫師水準不比未來好。
隻是陶葉嘉占了個便宜,這時候泰半的醫師自己那些摸索出來的方子那都是千金不換的秘密。
可未來的陶家曾祖父在戰亂年代收集那些方子,都並非是件困難的事情了。不少家裏都沒了從事這營生的人,方子當然不如米糧重要。
一來二去,收集的那些個方子,再從中總結體悟一番,總是能找到最佳的那個藥方子的用藥和比例了。
加之後來人更加畏苦好甜,在味道上,也很有幾分的改善。陶葉嘉的這些方子剛剛拿出來的時候,可是被柳知問視若至寶,甚至每次翻看都要先確認陶葉嘉是否同意。
畢竟如今這些東西可都是人吃飯的營生,萬萬不能輕易地翻閱。
蔣路可是不知道這後頭的這些彎彎繞繞,隻是覺得這間的主人不僅是個妙人,還是個難得有著些生意頭腦的妙人。
他笑著喝盡杯中最後的茶水,拍著折扇,尋思著自己或許可以喝家中人多提上幾次這個好地方。
也叫著家裏頭的那些個人,知道幾分這世間的能人異士可是多不勝數。
諸如蔣路這等的公子哥都開始為養生堂打起了名頭來,自然養生堂的招牌是愈發響亮了。不過才是一年的功夫,這養生堂的名頭已然成了乾家胡同的招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