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1 / 2)

清朝乾隆年間,舉人包彬曾寫過一首《淮陰侯廟》,感慨楚漢之際一代戰神韓信的悲喜人生,詩如下:

鳥盡良弓勢必藏,

千秋青史費評章。

區區一飯猶圖報,

爭肯為臣負漢王。

韓信在曆史上的名氣有多大?看看韓信的人生和哪些著名人物的人生糾纏不休就知道了:千古一聖劉邦、千古一雄項羽、一代雌虎呂雉、一代賢相蕭何。不過韓信出名,並不是靠傍著名人炒出來的,而是用自己睥睨千古的軍事天才,在群雄的盛宴中強行分走一杯羹,譜寫了一首讓人擊劍長歎、感慨萬千的人生傳奇。

世人記住韓信的,不僅是他跌宕起伏的傳奇人生,還有許多在曆史上閃閃發光的成語:一飯千金,胯下之辱,婦人之仁,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推陳出新,傳檄而定,大張旗鼓,背水一戰,各自為戰,為民請命,置之死地而後生,十麵埋伏,三足鼎立,群雄逐鹿,人心難測,肝膽塗地,肝膽照人,多多益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一個古人能和一條成語聯係起來,就足以垂名青史,何況有這麼多膾炙人口的成語,韓信想不出名都難。對於韓信來說,他在意的並不是名垂青史,而是名垂當世。人活一世,何必圖萬世虛名,能在當時的一方天地中證明自己的偉大,足夠了!

無論是名垂當世,還是名垂青史,韓信都做到了。兩千二百年前,韓信是一個不可思議的“現象”,自漢以後,韓信一直以來都是不可思議的“現象”,直到現在依然如是。曆代帝王將相如過江之鯽,匆匆而來,匆匆而去,能被曆史牢牢記住的又有幾人?但曆史卻牢牢記住了韓信。

劉邦以治國為不朽,張良以奇謀為不朽,項羽以熱血為不朽,而韓信,以用兵為不朽!看看明朝著名的文學評論家茅坤怎麼評價韓信用兵的:

“予覽觀古兵家流,當以韓信為最,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彼皆從天而下,而未嚐與敵人血戰者。予故曰:古今來,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辭賦仙也;劉阮,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然哉!”

——出自《史記鈔》

曆代善用兵者多矣,但茅坤隻認可韓信為兵仙,足見韓信在軍事上的超絕地位。

從出人意料的登壇拜將開始,韓信的人生軌跡如火箭般躥升,手筆通天,橫劍成國,讓人目不暇給,歎為觀止: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談笑定三秦。

木罌疑兵,擒魏豹如覆掌。

背水成陣,擊殺趙軍二十萬,趙歇伏首馬前。

東向擊齊,殺俘楚軍二十萬,上將龍且授首。

垓下之圍,十麵絕陣,霸王別姬,沛公一戰定天下!

如果把兩千二百多年前橫空出世的大漢帝國比喻成一座豐碑的話,那麼,漢高祖劉邦就是這座豐碑的碑身,矗立在曆史的醒目處,供後人膜拜憑吊。韓信,則是這座豐碑的基座,雖然沒有碑身那麼耀眼奪目,但所有人都知道,沒有基座,也就沒有這座豐碑。

自從秦末著名的泥腿子陳勝登高一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無數個出身寒微的草根不甘心接受命運的殘酷判決,他們不甘淪為草芥,他們渴望一飛衝天。他們要用熱血和青春,甚至是生命來向蒼天大地證明:曆史的豐碑,人人有份!不能者下之,能者為之!

曆代有許多從底層草根中強勢殺出的英雄人物,但能以“叫花子”身份最終封王成神的,隻有兩個人:一個是開創明朝二百七十六年江山的叫花子朱元璋,一個就是韓信。韓信雖然名為王孫,實則草根,最落魄的時候連飯都吃不上,生存對韓信來說幾成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