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誰人能料,被朱元璋以周公期許的燕王朱棣,會在未來的某個日子興兵謀反。在齊泰訴說逼退燕王的經過時,我的思路又開了小差,發起了感概。
齊泰繼續說道:“張將軍宣讀了聖旨,但燕王仍執意要率軍過河。張將軍隻同意燕王一人進京,並說,若燕王執意要帶部隊過河,則不得不與其開戰!燕王方投鞭跪地痛哭,領軍退走。”
黃子澄道:“皇上,今燕王負氣而退,來日必定卷土重來,為今之計應早為謀劃。”
我閉上眼,腦子越來越清醒。我依稀記起被卷入時空時,聽到的一句話“窮精盡力,昌我大明”,難道是朱元璋要我回到這個時空,讓我改變曆史,創造一個盛世明朝嗎?雖然,還有很多問題,我還沒有搞清,但是,有一點我已經可以肯定——那就是拯救建文帝,創盛世大明!而要怎樣才能做到這點呢?我不得不極力回憶腦海裏那殘存的明朝曆史。建文帝是因削藩而導致燕王造反。而削藩在曆代曆朝在後世評論中都是一致讚同肯定的。那麼,我所要做的並不是停止削藩而是改變以往建文帝的削藩方略。
想到這,我問到:“二位愛卿有何良策?”
二人對視一眼,心道:“皇帝還在犯迷糊。”
黃子澄道:“當日,皇上不是要微臣製定削藩的策略嗎!臣以為應從弱處著手,齊大人以為應擒賊先擒王,先從燕王入手。當日臣已把方略報知皇上,皇上不記得了嗎?”
我沒有當麵回答,再問道:“朕定的是何策略?”
二人再度對視一眼,黃子澄道:“皇上偏向臣的意見。”
我心道,是了,是了,當日就是因為誤信了你,致使建文帝引火*。我當然不會把心中所想告知他們,口裏道:“當日實沒想到燕王會如此膽大妄為,竟敢不服朕命,率軍奔喪。以其今日之所作所為,朕擔心若仍以前之方略,會讓燕王有所準備,自古以來,因削藩而招致的叛亂舉不勝數啊!”
二人聽我口氣,分明已經認定燕王會反,黃子澄道:“若果真如此,豈不更好,我全國上下可全力巢叛,一舉定乾坤。”
我心中冷笑,心想,幸虧老子知道些曆史,否則死無葬生之地了!遂移目齊泰。
齊泰道:“若如此,皇上可先從燕王著手。”
我道:“談何容易呀!”
腦子一轉,想出一個圓夢的法子來,“你等可知我昨夜所夢何事?乃是太祖皇帝托夢於朕,告知朕燕王他日必反,他老人家不願刀兵相見以致生靈塗炭,也不願見其子孫相殘,故托夢於朕。要朕早做準備,將禍亂消彌於無形之中!”
二人見我抬出太祖的名頭,心中又俱有此憂,誰也不敢說燕王不會謀反。但一時間要想出一個不發兵征討,又能削藩之策倒也難為了他二人。
我的大腦也在飛快地運轉著,組合著自己所知的曆史以及那些成功政治家們的謀略。一個大概的想法逐步勾劃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