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堆集高參拆字
一夜驚亂甫定,黃維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報告南京統帥部,要求批準他改變方針,南靠固鎮、蚌埠。但是,就像在蒙城一樣,他依然沒有得到南京的批複。奉命東援以來,他一直未能與徐州“剿總”取得聯係,根本不知道黃伯韜兵團已被全殲。“雙堆集!”他用手指按著地圖上的這一點,比劃著由此到固鎮的距離,深深地歎了口氣:共軍的堵擊不難破,不可逾越的倒是校長的命令啊!
兵團部設在雙堆集西南的小馬莊。這是一幢有了間瓦房的民舍,房東已不知去向。
黃維找來了副司令官吳紹周和十八軍軍長楊伯濤。他並不想討計問策。他隻希望他們能陪自己呆上一會兒,替自己分擔一些心中的愁悶。
楊伯濤告訴黃維,他已派騎兵團向固鎮方向搜索,與友軍聯係。
“不能猶豫了!”楊伯濤急喳喳地嚷起來,“要走得趕快!”
吳紹周在一旁不住地點頭,聲音極細:“是的,是的。”
黃維搖搖頭,又是一絲苦笑。
楊伯濤走出院子時,韋鎮福跟了出來,小聲說:“黃司令官在等統帥部的決定哩!”
直到下午,南京方麵依然沒有消息。而各部急電頻至,都說共軍正步步壓縮,緊緊地收攏包圍圈。
“雙堆集呀!”黃維的手掌猛擊在地圖上,長長地歎了口氣。
雙堆集的老百姓,除了幾家開雜貨鋪的,全逃光了。滿街清一色的軍人,車鳴馬嘶,哨響人喊,有蹲在屋簷下抽煙的,有坐在土炕上喝酒的,有不失時機熱火朝天擺開方城雀戰的,有哼著粗俗又野情的小調的,而那整齊的步伐、嚴厲的口令、血紅的繃帶又給這個小鎮帶來了力量和威勢。
這是個有一百多戶人家的平原集鎮,因兩個古老的土堆而得名。平古堆海拔30.96米,尖古堆海拔30.8米,兩堆相隔二三裏。在這坦蕩如砥的淮北平原,站在這兩個並不雄偉卻委實高出四周許多的土堆上,能將視野所及的茫茫煙村一覽無餘。
部隊集結於雙堆集地區,黃維驅車轉了一圈。看到各軍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特別是十四軍士氣明顯下降,黃維心情極度壓抑。他一麵命令各部稍事休息,一麵等待南京統帥部的指示,他希望統帥部能體諒本兵團危局,支持他向固鎮靠攏的計劃。
一位高參看黃維滿麵愁容,笑嘻嘻地說:“司令官,雙堆集可是大吉呀!”
黃維望著他,大惑不解。
“司令官,我會拆字!”那高參一副輕鬆的樣子。
“嗯。”黃維的鼻子冷冷地哼了一下。他是無神論者。
那幕僚認真起來:“司令真的不必焦慮,曆來大將出師,多講究地理征兆。就憑‘雙堆集’以‘堆’者,十一佳也;‘集’,十八佳也;而雙呢,佳又佳也!合起來,就是十一師佳,十八軍佳,豈不是上上大吉麼?”
陳誠係統發跡於十一師、十八軍,時人稱為“土木係”。黃維是“土木係”的主要骨幹,對這番話自然聽起來如沐春風,想起來如飲甘醇。但他並非全寄托於天佑,他對部隊的戰鬥力還是很自信的,特別是十八軍,基本建製圓滿,銳氣未衰。共軍沿路阻擊也不過爾爾,隻要一鼓作氣,拚他個魚死網破,沒有不可突破的防線。
統帥部的批複怎麼還沒來?直到紅日西墜,歸鳥宿林,也不見佛語天聲。黃維狠了狠心,傳令各部:休整5日,27日上午全線出擊,一舉突圍。
此時,解放軍中野各縱已嚴陣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