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人頭罐
姚雪怔怔地看著這一幕,她多希望這個時刻能夠永遠存在,但理智告訴她,這絕無可能,俗話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這隻是陳澤的心血來潮,他不會變的,依舊是那個暴躁自私,懶惰無能的男人。
她的心冷靜下來。
冰冷地道:“我去做飯。”
陳澤看到她的表情,哪能不清楚她的想法,他也沒指望一時半會就能改變她對自己的固有印象。
“行,你先去做飯。我再去買兩個菜。”
說著,陳澤就出了門。
姚雪望著他的背影,心裏冒出一個疑問:他身上哪來的錢?
家裏的經濟情況她再清楚不過了,僅有的十多元生活費她貼身藏著,除此之外,家裏再也找不到一個鋼鏰。
喃喃道:“我倒要看看你葫蘆裏賣什麼藥。”
陳澤樂嗬嗬地上街,見到麵熟的還打聲招呼。
大街上車水馬龍,解放牌卡車,拖拉機,馬車都有,更多的是自行車,那個年代家裏有輛自行車都是值得驕傲的事。
路邊的發廊玻璃門上張貼著費翔的畫,播放著鐵窗淚。
年輕人燙著卷發,衣服鮮豔,穿著喇叭褲,時代特征非常明顯。
中老年人穿著比較樸素,以灰藍色居多。
陳澤倍感新奇,一路走走停停。
農貿市場在縣城的西南角,今天正好是趕集的日子,所以分外熱鬧。
這個時候物價開始上漲,但也不算高。
農產品就更便宜了。
農民自己養的禽蛋家畜,種的蔬菜瓜果,隨便換一些錢就賣了,然後在供銷社裏買一些農資物品回去。
陳澤買了蘋果、雞蛋,又在肉攤上割了一塊上好的五花肉。
正要往家裏趕。
忽然眼睛的餘光瞥見一樣東西,就再也挪不動步了。
兩眼發直,口舌微張。
這是市場裏一個賣酸菜的攤位。
一個大媽在賣酸菜,酸菜裝在壇壇罐罐裏。
陳澤看中的是一個白瓷罐子,有成年人的頭顱大小,因此俗稱人頭罐,曾經是明清時期輸出海外的重要商品,在歐洲用來裝薑,所以又叫薑罐。
現在的古玩市場僅限於很小的圈子,製假售假的情況很少。
因此可以斷定是真品。
陳澤雖然沒有入手觀察,但已經得出結論。
“小夥子,酸菜八毛一斤。”大媽見陳澤盯著酸菜發愣,便招呼道。
陳澤如夢初醒,迭聲道:“好,好,家裏做飯,要買一些。”他眼睛再也沒瞅罐子一眼。
從一個敞開的盆裏捏了一撮酸菜放鼻下嗅,酸味撲鼻,讚道:“醃得真好,一定很酸。”
大媽略顯驕傲地道:“我家賣了好些年酸菜了,吃過的人沒有說不好的,放心買。”
“行,那給我秤一點。”
“秤多少?”
“三五斤吧。”
“三斤還是五斤?到底多少。”
“我家有個裝酸菜的壇子大概這麼大,就買這麼多。”陳澤比劃了一下大小。
大媽找了找攤位上的壇罐,按照陳澤給出的大小,自然地選出了人頭罐,“這麼多可以嗎。”
陳澤點頭:“剛好合適。”
大媽把酸菜倒出來一稱,七斤多一點,算七斤。
“你用什麼東西裝?”大媽問。
這個時候一次性的塑料袋還未大量普及。
人們買東西都是用草繩、油紙、網兜、布袋子解決問題,買豆腐用碗盆,買食用油、醬油、醋的瓶子都是自家帶去的。
後世說一個孩子會打醬油了,就是這麼一個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