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一章(1 / 1)

問題86: 浙江省的幹旱災情出現在什麼時段?

答: 按發生時段劃分,幹旱分為伏旱、秋旱和冬旱。伏旱發生在梅雨結束之後的夏天,常年平均浙江省東南沿海地區有20天左右的伏旱,缺雨25毫米以下;金衢盆地附近40天左右,最長達90天之久,缺雨達100~130毫米;其他地區一般有30天左右的伏旱,缺雨25~50毫米。如果梅雨少、甚至空梅,出梅早,則伏旱往往很嚴重,如1953、1957、1958、1967、1971、1978年等。秋旱一般發生在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旱期平均20天左右,缺雨5~15毫米,但浙江省東南沿海地區和西北部往往沒有秋旱現象。冬旱隻發生在浙江省東南沿海地區,一般發生在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旱期平均30天左右,缺雨10~20毫米。若伏旱連著秋旱,則旱災會很嚴重。如春天雨水少,發生旱情(也叫春旱),接著又是伏旱連著秋旱,則旱災會十分嚴重,1971年就是一例。幹旱也有幾年連續發生的現象,曆史上最長達4年,為1955-1958年。

問題87: 浙江省的幹旱災情如何?

答: 浙江大部分地區都會發生不同程度的局部幹旱,有時有全省性的大範圍持續性旱災。浙江中西部和沿海島嶼幹旱發生率高於20%,其中金衢盆地在30%以上。嚴重的幹旱災害年份也很多,例如,1953年7月上旬起旱情嚴重發展,全省受災麵積1071.55萬畝,579.7萬畝減產三成以上,其中30萬畝絕收。1961年6月中旬到9月中旬,部分地區連旱100天以上,其中錢塘江入海口兩岸衝積平原幹旱長達5個月,受旱麵積1223.87萬畝(占耕地總麵積的43%),380萬畝龜裂,不少地方江河斷流,飲水困難。1967年7月到10月中旬,全省平均降水僅92毫米,較常年平均少400毫米以上(其中金衢盆地缺雨達700毫米以上),大部分地區連旱3個月以上,局部超過130天,全省受旱麵積1176.5萬畝(占耕地總麵積的41%),其中353.8萬畝絕收;衢江、金華江、姚江、曹娥江、江山江、蘭江等較大江河在8、9月份發生斷流,全省大部分大中型水庫幹涸,飲水困難。1971年,全省春旱接伏旱,伏旱連秋旱,大部分江河斷流,塘庫幹涸,受災麵積931.9萬畝(占總麵積的34%),其中97萬畝基本無收,寧波、溫州及一些城市生活發生困難,部分工廠停產,舟山依靠船隻到長江口裝運淡水以解燃眉之急。1995年7月中旬到9月中旬,全省除溫台地區外有60~80天幹旱,受旱麵積751萬畝,236萬人飲水困難,直接經濟損失15億元以上。

問題88: 如何防禦、減輕幹旱災情?

答: 幹旱災情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領導和群眾要齊心協力,在防禦、減輕幹旱災情上是大有作為的: ① 做好宣傳和科普工作,使廣大群眾有較高的防禦意識,掌握基本的防禦方法;② 治理河道、水庫,防止水流失;③ 開展節水工程,節約工農業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④ 治理水環境,保持水源清潔,使水不受汙染(至少不受較嚴重的汙染);

⑤ 開采地下水,減輕幹旱災情;⑥ 開展海水淡化工程,解決生活用水;⑦ 開展人工增雨,在有雲底部較低、雲層較厚的濃積雲、積雨雲或濃層積雲的條件下,用高炮或飛機把催化物撒播到雲中,促使下雨或增加雨量,減輕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