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在經過無數的探討與研究後發現,普魯士王國的經濟基礎是落後的農奴製經濟。貴族把農民固定在莊園上,農民是無人身自由的依附農奴。農業生產率低。盡管如此,資本主義工商業已衝破種種阻礙,進入初期發展階段——以商人為主的家庭手工業和手工工場階段。
而那些資產階級對現狀越來越不滿。政治上專製國王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朕乃君王,故應為所欲為”這是弗裏德裏希·威廉一世的座右銘,也為普魯士曆代君主所尊奉。國家公職幾乎全由貴族擔任。靠武力起家的普魯士王國“不是一個擁有一支軍隊的國家,而是一支擁有一個國家的軍隊”
原本的曆史上,曾稱雄一時的普軍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已經落伍。首先,普軍不是由自由公民組成的國民軍隊,而是雇傭軍隊。士兵的補充主要靠買、騙、搶。
王室募兵官們把普魯士和德意誌其它各邦的聲名狼藉的地痞無賴羅織軍中,為維持軍中秩序而實行野蠻的懲罰製度。其次,軍官的晉升按出身、服役期限而不按戰績。
貴族子弟幾乎壟斷了普魯士軍中全部軍官職位,貴族軍官把容克的傲慢心理和階級偏見帶入軍中,造成官兵的嚴重對立。腐朽的軍官晉升製堵塞了那些智勇雙全、戰績卓著的平民士兵的擢升之路,而貴族子弟即使怯懦無能亦可平步青雲。這泯滅了士兵的戰鬥熱情和獻身精神,導致了軍官隊伍的年齡老化、生活腐朽,助長了因循保守的風氣。
再次,連隊經理製度在弗裏德裏希·威廉一世時代還比較嚴格,到弗裏德裏希二世時采用了極其有害的形式:國王將全年兵餉一次發放給連隊,每人月餉為3塔勒5格羅辛。訓練期初為3個月,後減至2個月。其餘10個月連長把本連70名本地士兵的60名放假,隻將通常的60名外籍士兵保持足額。因放假士兵不領餉,這筆錢便進了連長的腰包。連隊經理製度使軍內吃空餉盛行,部隊缺編現象嚴重。
此外普軍所奉行的線式戰術已經落伍。普軍是采用軍棍訓練出來的、運轉準確的笨重的戰爭機器,這些士兵能夠應用的唯一戰鬥形式是線式戰術。“這種戰術在弗裏德裏希二世時代達到最完善的地步”全體步兵排成三線,成一狹長而中空的四邊形,以戰鬥隊形為一整體運動,行軍速度為每分75步,隻能在平坦的地形上作戰。靠優勢火力和一次突擊取勝。
然而,萬物皆失,萬物皆流。武器裝備的更新、軍隊編製的變化,使線式戰術落伍了。然而普軍中的權貴集團仍盲目樂觀不思改革。總之,經濟落後、政治反動和軍隊的腐敗使得在原本的曆史上貌似強大的普魯士被拿破侖打的一觸即潰。
威廉深思熟慮之後認為:
必須喚起國民的獨立自主的情感,必須給他們以認識自己、主宰自己的機會……我們崇高的活動領域,不外乎打碎各種舊形式,擺脫成見的束縛,指揮、促進複興工作,並使之自由發展而不受阻礙。”即是說,以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博愛為思想武器,喚起民眾的愛國主義和獻身精神,衝破封建觀念的束縛、打碎舊的製度,振興普魯士。在威廉的領導下進行了一係列的改革。
首先,整頓改造軍官隊伍,提高軍官隊伍素質。軍隊建設涉及人(官兵)、武器裝備、編製體製和軍事學術等方麵。其中人是主要環節,而軍官隊伍的建設則是主要環節的核心。軍官既要負責使士兵與武器裝備有機結合,又要實施靈活機動的指揮。沒有訓練有素、指揮靈活的優秀的軍官,勇敢的士兵、優良的裝備、高明的戰略戰術便難以充分發揮作用。
老朽的軍官隻知養尊處優、抱殘守缺,從而加重了普軍因循守舊的趨勢。普魯士軍事改革是從整頓改造軍官隊伍入手的。懲辦淘汰戰時表現不佳的軍官是改革軍官隊伍的重要內容之一。
針對於此,威廉初步擬定的《關於高級軍官職位的選拔步兵、騎兵和炮兵軍官條例》規定:
平時隻有受過教育的有知識的人,戰時隻有表現出非凡的勇敢、主動性和預見性的人,才能晉升為軍官。
同時威廉又廢除了根據服役年限提升高級軍官的規定,並宣布提升軍官須經過考試,內容包括軍事和文化兩方麵。連隊經理製度也被廢除。軍隊的教育訓練是提高軍官隊伍素質的重要途徑。威廉和亨利及費迪南親王對此特別重視。費迪南親王主持修改了舊軍官學校的教學內容,並向威廉建議在柏林、布累斯勞、柯尼斯堡新建了三所軍校。候補軍官不再以下士身分而是以列兵身分受訓,以加強訓練。
其次,威廉又命令取消了普軍中盛行的野蠻懲罰。普軍是由雇傭兵組成的。雇傭兵無服役熱情,軍紀很差。軍中便盛行野蠻的懲罰。犯罪士兵根據罪行輕重須受5——30次夾鞭刑。按普魯士軍法,夾鞭刑由200人執行。執行前,團執法隊長發給每個士兵一根用鹽水泡過的長長的榛樹枝或樺樹枝。讓罪犯帶手銬腳鐐赤裸上體穿過200人排成的可怕的巷道。受刑士兵往往非死即殘。士兵士氣低落。逃亡事件屢見不鮮。本國的市民和平民不肯在使用如此刑罰的軍中為國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