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 精選朋友,為自己的圈子構建最有效的人脈(3)(1 / 3)

“弦外之音”有時會是很好的表達方式,因為言者未曾明言,便可不承擔明言的責任;言者未做結論,便無強加於人之嫌;然而言者所要表達的關鍵內容卻盡為聞者所知,其目的已然達到。在圈子中,如果你確實有許多意見要發表,未必要采取很直接的方式;如果你有很多話想說,也需要在出口時斟酌一番,因為你的無心之言,很可能會給其他人帶來不小的影響,盡管這種影響不知好壞。

不滿常常發生,但是如何表達這種不滿卻有一定的學問,特別是對於一些非原則性的問題,要做到既能表達出對對方的不滿,又不至於破壞和諧的人際關係,確實是不太容易。話裏藏話、旁敲側擊不失為一個理想的武器。

樓上住的小青年加夜班回來,總是搞出很大聲響。樓下居住的老頭總是被吵醒,可又不好意思當麵提出來。然後有一天他同小青年講了一則笑話進行暗示:有個老頭晚上很難入睡,恰好樓上住了一個經常上晚班的小夥子。小夥子每天下班回家,雙腳一甩,鞋子“噔噔”兩下,重重地落在地板上,每次都將好不容易才入睡的老頭驚醒。老頭提了意見。當晚小青年下班回來,習慣地甩掉鞋子,剛甩了一隻,猛然想起樓下老人的話,便輕輕脫下第二隻鞋。第二天一早,老頭埋怨小夥說:“你一次將兩隻鞋甩下,我還可以重新入睡,你留下一隻不甩,害得我等你甩第二隻鞋等了一夜。”小夥子悟出了笑話是有所指的。

乍聽這是個很好笑的笑話,但是老人家卻通過這個笑話暗示出了自己的不滿。這樣表達不滿,讓人更容易接受。

A與B是一對好朋友,彼此都視對方為知己。有一次,本單位的青年C對A說:“我總覺得B這小子為人有點太認真了,簡直到了頑固的地步,你說是不是?”A一聽C的話頓生反感,心想:你這小子在背地裏貶損我的好朋友缺德不缺德?但他又不好發作,於是假裝一本正經地說:“C,我先問你,我在背後和你議論我的好朋友,他要是知道了會不會和我反目為仇?”C一聽這話,臉“刷”地一紅,不吭聲了。這裏A就使用了委婉點撥的技巧。麵對C的發問,他沒有直接回答“是”還是“不是”,而是話題一轉,給對方出了個難題,而這個難題又正好能起到點撥對方的作用,既暗示了“B是我的好朋友,我是不會和你合夥議論他的”,又隱含了對C背後議論、貶損B的不滿。

唐玄宗在位期間,曾發生了一場廢立太子之爭。受寵的武惠妃極力誣陷太子李成,企圖以自己的親生兒子取而代之。唐玄宗聽信了讒言,召集宰相們朝議,打算廢掉太子。正直的宰相張九齡,從穩定政局和維護禮法的角度出發,公開反對更換儲君,並明確表示:“陛下必欲為此。臣不敢奉召。”此時在位的奸相李林甫,卻另有一番表現。他當著眾人時“無所言”,不發表任何意見,退朝之後卻暗地裏通過宦官轉告玄宗說:“此主上家事,何必問外人。”此番話雖然沒有直接針對立儲問題做出明確的表態,但其所暗示的弦外之音卻是十分明顯的:既間接表明了李林甫迎合玄宗和武惠妃讚同廢掉太子的態度,同時又影射攻擊了政敵張九齡“幹預”君主的“家事”。

在工作、學習、社會交際中,處處都有暗示的語言在傳送信息。暗示代替直言,常常效果更佳。

一位顧客坐在一家高級餐館的桌旁,把餐巾係在脖子上。餐館經理很反感,叫來一個女服務員說:“你讓這位紳士懂得,在我們餐館裏,那樣做是不允許的,但話要說得盡量委婉些。”女服務員來到那位顧客的桌旁,很有禮貌地問:“先生,你是刮胡子,還是理發?”話音一落,顧客立即意識到自己的失禮,趕快取下了餐巾。

這樣詼諧的辦法自然能解開種種尷尬。而對待高高在上的人,不妨以其人之道還至其人之身。

某局長的千金小徐和本單位的小朱談戀愛時總是顯示出某種優越感。因為小朱是農家子弟,大學畢業分在局裏做科員,沒有什麼靠山。有一次小徐到小朱家做客,對小朱家人的一些生活習慣總是流露出看不順眼的情緒,並不時在小朱耳邊嘀嘀咕咕。吃過晚飯她還把小姑子使喚得團團轉,又是叫燒水又是讓拿擦腳布什麼的。小朱看在眼裏很不是滋味。他借機笑著對妹妹說:“要當師傅先作徒弟嘛!你現在加緊培訓一下也好,等將來你嫁到別人家裏,也好擺起師傅的架子來。”小朱這麼一說,小徐當時似乎聽出了什麼,過後不得不在小朱麵前承認自己有些過分。小朱不失時機地用“要當師傅先作徒弟”的俗話來提醒小徐,避免了直接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