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利天下者,方能利己
財散人聚,這是一條聚攏人心的經營之道,在我們的人脈當中,很多都是朋友,用怎樣的方法把人才和朋友都聚集到自己的身邊是一門很大的商道學問。朋友的獲得,人脈網的組織,關係的維係都直接關係到事業的發展,個人的成長。
做生意看上去是利己的,其實真正有魄力的生意人,在取得成功事業的同時,會給社會帶來很好的回報,隻有認識到這一點的人,才是一個真正成功的生意人。
陳美貴是東山縣福泰漁具製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他把小小的漁釣生意做到了世界各地,被譽為“釣王”。工作之餘,身為東山敦和賑助協會會長的他,很熱心從事慈善事業。
樟塘鎮農民林銀珠的丈夫患病去世,二女兒謝春梅去年考上大學,近1萬元的學雜費令她犯愁。陳美貴通過敦和賑助協會,送來第一年學雜費,並承諾資助小謝大學期間全部學費計4萬元。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陳美貴通過敦和賑助協會,資助貧困生達600多人次,捐助額達75萬元。
2005年,陳美貴聽說一些孤兒生活無著,決定成立“孤兒賑助基金”,幫助11名孤兒:每位孩子每年可領取生活補助1200元,衣服購置費200元,書本費全部報銷。此後,每逢春節,陳美貴都派車將分散在各村的孤兒接到賓館,一起圍爐吃年夜飯。陳美貴告訴筆者,年齡最大的孤兒小花已考上初中,他很高興,“獎”給小花1200元。
2006年7月,陳美貴聽說銅陵社區66歲的許某早年喪偶,其30歲的兒子長期患病吃藥,生活舉步維艱。陳美貴派人接來許家父子,免費讓許家父子住進了公司的新樓房,屋內配備了電視機、電風扇等,父子倆的膳食也由公司食堂免費提供。許家父子心存感激,主動幫公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零活,陳美貴又每月給父子倆發工資。如今,提起陳美貴,許家父子都會連連豎起大拇指。
這個企業家就勇於承擔了一部分社會責任,給他本身在社會上樹立起了良好的社會形象和群眾口碑,也起到了一定的廣告宣傳的作用。如果一個優秀的企業家,將客戶利益放在第一位上的。用專業、敬業、正直,並且擁有一顆幫助客戶的心,始終堅持從客戶利益出發,幫助客戶獲得利益,才能贏得客戶的尊重,同樣客戶才會幫助你完成任務。客戶的利益得到滿足後,我們的利益也將一一實現。
著名的21歲總裁董思陽的成功令很多人矚目。她在阿裏巴巴的博客點擊量超過了700萬次,無數年輕人慕名而來,追隨著思陽成功的足跡。沒有人知道的是,她曾經有給一個上市公司老板做兩個月助理的經曆,從這段經曆中,思陽學會了在生意場上讓客戶占“小便宜”,自己才能得“大便宜”的道理。
思陽在新加坡讀A-level時,為學費去打工。一次偶然的機會,她給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長做助理,據介紹工作的陳老板講,這位董事長是香港某銀行的董事局主席,她的英文名字是Helen。
第一次見到Helen,她正從機場大廳迎麵走來。身著一件中國紅的唐裝,頭發一絲不苟地盤在腦後,大約五六十歲左右的年紀。整個人顯得神采奕奕,氣度非凡。陳老板簡單介紹之後,Helen和她握手寒暄。笑眯眯地說:“嗯,不錯,第一眼就能看出小董是個能力很強的女孩,我會在新加坡停留兩三個月,還要請你多多幫忙。”Helen的和藹可親,讓思陽頓失緊張之感,一句“一看就是個很有能力的女孩”也讓思陽倍受鼓勵,倍增自信。當時Helen在新加坡投資350萬新幣買了一塊地皮,打算蓋一座銀行。思陽跟隨Helen見了很多非常優秀的銀行家、律師以及商人,他們談判時,思陽在一邊用心地做一些紀要。漸漸的,思陽發現,Helen在談判時與很多人大不相同。
Helen在跟人談判時,往往會說我們這邊會做一個方案,這個方案對你的益處是什麼,預計你會賺多少,你的回報是多少。思陽當時非常不解,做生意不就是為了賺到錢嗎?為什麼總是談別人的收益呢?Helen說,做生意要先學會做人。而做人的一項重要的品質就是學會站在對方的利益為對方考慮,你不要計較,不計較才會有大的回報,你跟別人計較的時候,你以為別人不知道,其實他是知道的,他知道了也會跟你計較的。你先考慮到對方的利益,你付出了,其實該得到的回報是一定會得到的——這完全打破了思陽的思維方式,使她對做人與做事有了新的思考。
正如Helen所說,她在跟別人談判時,常常對別人比較大方。她跟任何人做生意都是先讓人家嚐到甜頭,然後才會想到自己。但是,她這樣子做,得到的回報往往是意想不到的。
很多生意人信奉這樣一個觀念:生意場上就是明爭暗鬥。能掙一分利是一分利,能占一點兒便宜就是一點兒便宜。有些商家還使用欺騙的手段來獲取更多利潤。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越為自己想,不為合作商考慮,不為客戶考慮的商人,他的生意也就越不能做大,甚至被逼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倒閉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