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型,本來隻不過是一個醫學名詞,卻在日常生活中愈來愈引起大家的關注,這是為什麼呢?
血型,你真的那麼神奇嗎?
人類的血液有型別之分是在一百多年前被奧地利病理學家蘭德斯坦納發現的。血型的發現對於醫療科學是一個巨大貢獻,並因此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隨後人們逐漸發現,同一血型的人的性格、氣質乃至身體素質、患病特征都有相似之處,特別是日本的心理學家對此進行了大量統計調查和研究。血型與性格、血型與氣質、血型與愛情、血型說明書等文章和書籍在日本、韓國十分盛行。我國近年來也出版了不少介紹這方麵知識的書籍。與此同時,歐美心理學界也在進行這方麵的探討。
但是,到目前為止,以上這些研究都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人們對此還處於迷惘之中。血型,一個真真切切與人的心理活動特點有關的客觀存在,它的最終科學依據是什麼呢?
如果沒有找到證據,它就是迷信嗎?對於事實,是承認並研究它,還是視而不見,甚至反對別人研究呢?這是對待科學的不同態度。血型與心理,一個存在於人類眼皮底下的驚天秘密終於要大白於天下,水落石出了!
到目前為止,我們發現人類有29種血型係統。ABO血型係統是人類最先發現的,並且據考證是唯一一個與人的心理活動有關的血型係統。ABO 血型係統涵蓋所有人種,它把人的血液分為O型、A型、B型和AB型四種,其依據是紅細胞外緣的抗原區別。現代醫學發現,決定ABO血型係統的是人類細胞核中第九對染色體上的某些基因段。事實證明,這些基因段不僅表達了人類的血型,同時也會在人體的二百多種體細胞中發揮作用,從而影響人的體質特征和患病特點,特別是在腦細胞中的表達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