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聽從你直覺和心的指示——喬布斯論創業之道(1 / 3)

退學,這是個正確的決定

喬布斯如是說:“我決定要退學,我覺得這是個正確的決定。不能否認,我當時確實非常的害怕。”

精彩解讀

大學的時候,喬布斯隻讀了一個學期就退學了,他覺得學習並不適合他,學校也不能提供他內心真正想要的東西。喬布斯在回憶退學時的情景時說:“我決定要退學,我覺得這是個正確的決定。不能否認,我當時確實非常的害怕。”

退學後的喬布斯依然住在學校,無所事事。他的興趣轉移到東方哲學上。他跑到印度,回來後,穿著長袍,剃光頭發,越發冷漠,沉默寡言。他內心的那種欲望仍舊沒有得到滿足。他決定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新開始他的人生。

喬布斯從小生活在著名的“矽穀”附近,鄰居都是“矽穀”元老——惠普公司的職員,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喬布斯從小就很迷戀電子學。一個惠普的工程師看他如此癡迷,就推薦他參加惠普公司的“發現者俱樂部”。這是個專門為年輕工程師舉辦的聚會,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廳中舉行。就在一次聚會中,喬布斯第一次見到了電腦,他開始對計算機有了一個朦朧的認識。

有一次,喬布斯和他的同伴沃茲在一個老牌黑客那裏,見識了一種盜打長途電話的做法。喬布斯覺得這是可以嚐試的,於是兩人決定設計出自己的裝置。經過幾次試驗後,沃茲設計了一個性能良好的稱為“藍匣子”的電子裝置。當他們向身邊朋友展示時,竟然人人都想問他們要上一隻。喬布斯抓住這個機會,在校園裏推銷“藍匣子”。第一批每隻賣40美元,由於大家非常追捧,喬布斯逐漸提價到150美元並同時提供售後服務,產品越來越受歡迎,最後竟然賣到了300美元。

喬布斯開始重新思考他和沃茲的各自特點:他缺乏沃茲在技術上的卓越天賦,但是,他知道如何把一個產品轉化為利潤。既然少年時的 “藍匣子” 這麼成功,那麼他們一定還能設計出別的東西,然後拿出來賣。但那是什麼呢?喬布斯開始努力尋找下一個成功的機會。他們夢想著能夠擁有一台自己的計算機。

喬布斯後來說:“我很幸運,當計算機還是個年輕產業的時候,我進入了這個領域。當時擁有計算機學位的人不多,從業人員都是從物理、音樂、動物學等領域半路出家的優秀人才。他們對此有濃厚興趣,沒有誰是為了錢進入計算機這個行業的。”

這個時候,沃茲已經設計出了電路板。喬布斯知道後很高興,他告訴沃茲,他要把這項技術變成電子企業。1976年,26歲的喬布斯和他的年輕同伴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起了一個讓後人為之瘋狂癡迷的名字——蘋果。

萬事開頭難,蘋果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也是舉步維艱。1976年7月的一天,零售商保羅特雷爾來到了喬布斯的車庫,當看完喬布斯熟練地演示電腦後,他認為“蘋果”機大有前途,決意冒一次風險——訂購50台整機,但要求一個月內交貨。喬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簽約,拍板成交,這可是做成的第一筆“大生意”。喬布斯抓住了這個機會,讓 “蘋果”公司迎來了轉機。

1976年10月,百萬富翁馬爾庫拉慕名前來拜訪喬布斯。馬爾庫拉是位訓練有素的電氣工程師,且十分擅長推銷工作,被人們稱為推銷奇才。看到這兩個年輕人的新產品,馬爾庫拉幫助他們製訂了一份商業計劃,給他們貸款69萬美元,有了馬爾庫拉這樣的行家裏手的指導,有了這筆巨資,“蘋果”公司的發展速度大大加快了。喬布斯的創業,從此正式開始。

智慧小語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成功之路,當你覺得自己脫離大眾的觀念時,不必擔心,勇往直前地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吧。與眾不同有的時候是成功的第一步。

找到你所愛的東西

喬布斯如是說:“如果你還沒能找到讓自己熱愛的事業,繼續尋找,不要放棄。跟隨自己的心,總有一天你會找到的。”

精彩解讀

人們對成功有自己的定義,也常按照這種定義去追求。有人認為變得富有是成功,有人認為官位提升是成功,有人認為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才是成功……其實這些都對,有人說找到自己所愛的東西同時你所愛的東西發展成為自己的事業叫做最大的成功,是呀,一個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情不感興趣的人,很難想象他能投入到事業中,並有所作為。從心理學上講,當一個人從事自己所喜愛的職業時,他的心情是愉快的,態度是積極的,而且他也很有可能在所喜歡的領域發揮最大的才能,創造最佳的成績。在社會上,有許多人都在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他們把工作視為衣食住行的供給者,是不可避免的勞碌,迫不得已的行為,他們每天覺得辛苦的工作對自己沒什麼意義,從事這份工作也無法發揮他內在的特長。如何改變這種困境呢,那就是去做你熱愛的、感興趣的工作,這樣你就會有動力讓它幫助你成功,即使過程是辛苦的,但是你會發現其中的一切坎坷都是值得的,因為你熱愛它。其實當你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業時你就會發現那可能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幸事。

當一個人在做他所愛的事時,會有多麼瘋狂,你看一下喬布斯的經曆就會了解。10歲的時候,喬布斯就開始迷戀上一些電子元器件,為了弄清這些電子產品的工作原理,他經常拆卸一些小型的電子產品,想一探究竟。隻要是有機會遇見電子工程師,他一定會死纏住別人不放,問這問那,有時都忘記了回家的時間。就這樣,很多電子公司的工程師都很喜歡他的聰明好學,所以經常會送他一些電子小玩意,這對喬布斯來說是最好的禮物了。一次,一個惠普的工程師看到喬布斯如此癡迷電子產品,就帶他參加了一個名為“發現者俱樂部”的聚會,這是惠普公司專門為年輕工程師舉辦的聚會。在這裏,喬布斯第一次見到了電腦,他深深地被這個神奇的“家夥”所吸引,從那以後,“電腦”這個朦朧的詞彙就印在了喬布斯的腦袋裏。

童年的喬布斯就非常討厭規規矩矩的教學,11歲的時候,他不想在加利福尼亞山景市上中學,於是費盡口舌說服養父搬到了加利福尼亞州的帕洛阿爾斯市。來到了新的城市,喬布斯覺得這是個給自己帶來希望的地方。這裏因為政府實施曼哈頓計劃,建立了許多的電子公司,聚集了很多電子工程師。讓喬布斯興奮不已的是他隨處都可以看到被電子公司丟棄的電子組件,於是這裏成了他的天堂,他每每發現一兩隻廢棄不用的電子元件,就撿回家來研究,一玩就是好幾個小時,忘記睡覺是常事。

1968年,喬布斯進入霍姆斯特德中學學習,那時候,不合群、不善於交際、想法奇怪的他被別人看做是“怪物”。這個格格不入的小孩唯一的愛好就是研究一些電子產品,而且小有成績。喬布斯說:“對我來說,那些東西已經不再神秘,我更加清楚地認識到,它們都是人類創造力產生的結果,而不是一些不可思議的東西。”一次,一位鄰居送給他一些電子產品的工具套件,他很快就了解了這些電子產品的內部結構,甚至像電視機這樣結構複雜的電器也難不倒他。更有意思的是,喬布斯說電視是一個“最腐敗的科技”,他這樣說:“我有這樣的感覺,當你看著電視,會心想這裏頭一定有陰謀,這些電視網在共謀著把我們變笨。”在他眼裏,像電視這樣定式思維的產品是人類大腦的禁錮。所以,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能激活大腦的科技產品——電腦中去了。

對電子產品的熱愛讓個性封閉的喬布斯結識了他的第一位朋友——比爾?費爾南德斯,一個同樣特立獨行,癡迷於電子產品的小男孩,他們一起鑽進車庫裏,幾個小時不出來,他們在一起搞了很多研發,也許就是那段美好的時光開啟了未來蘋果公司的大門。

成功學家卡耐基曾經向一位有名的成功人士請教成功的第一要素是什麼,那人給他的回答是:做自己愛的工作,愛上你的工作。正是因為喬布斯對電子產品的瘋狂追求才成就了後來的蘋果公司,喬布斯在今後的日子無論遇見了什麼困難都沒有停下他前進的腳步。就是這樣,當一個人從事他所愛的工作時,他將發揮個人最大的效能,而且也將更為迅速、更為容易地獲得成功。喬布斯的成功來源於他把個人愛好與事業融為一體,來源於他對這份愛的堅守、執著與努力。

我們可以想象,對於一份自己不喜歡的職業,你會有恒心和激情去為之奮鬥嗎?一定不會,如果你一直做自己喜歡的事,你的內心便會充實快樂。所以說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是一份持久的動力。那如何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呢?一個人想知道自己的興趣點在哪,就要多嚐試不同的事情,有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等待,需要耐得住寂寞,等待屬於你的那一刻。

喬布斯的一生幾經波折,他同朋友在車庫裏創建了蘋果公司,經過辛苦的經營這家公司已經成功上市,喬布斯成了風雲人物,可是他卻被蘋果公司開除了。或許你以為這份事業是他的最愛,他可以從此輕鬆地生活了,因為此時他已經是身家2億的富翁了。然而,他決定東山再起,創辦了新的公司,名為NeXT,就是要繼續他熱愛的這份職業。幾年後他重回蘋果公司,而這時的蘋果公司已經沒有當初的輝煌了,它已經麵臨倒閉的危險了。可是喬布斯無法放棄他的最愛,成熟了的他將蘋果公司從深淵裏救起,成功打造了一係列精品,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蘋果公司。從2004年喬布斯被診斷出患胰腺癌開始,他就一直和疾病抗爭,雖然日漸消瘦,但他說起蘋果公司及產品時從來都是神采奕奕。在一次演講中他說:“幾乎所有的事情, 包括所有的榮譽、所有的驕傲、所有對難堪和失敗的恐懼,這些在死亡麵前都會消失。我看到的是留下的真正重要的東西。”與死亡的擦肩而過讓喬布斯覺得一切都不再重要,唯有他最愛的事業能給他帶來力量。

你努力去做一件事情,而且幸運的是這件事情是你的最愛,我覺得你不成功都難。喬布斯之所以能夠精神百倍地工作是因為他在工作中找到了快樂。在美國第一位億萬富翁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號稱是一位快樂工作的成功者,他說自己快樂的原因是他正在從事自己最好的工作,那樣的感覺是甜蜜的。洛克菲勒希望把這份快樂工作的方式傳給兒子,在給兒子的信中,他說:“如果你的工作源於你的愛好,人生就是天堂;如果你的工作隻是生活的工具,人生就是地獄。”在一次采訪中,洛克菲勒在說到自己成功的經曆時特別提到了這樣一段,他說:“我從內心裏熱愛自己做的事,我永遠也忘不了我第一份工作——簿記員的經曆。那時的我不知道什麼是疲憊,雖然每天天剛蒙蒙亮就得起床去上班,而辦公室裏點著的油燈又很昏暗,條件十分艱苦,但這一切都不能讓我對它失去熱心,那份工作從未讓我感到枯燥乏味,反讓我覺得生活都因此充滿希望。我從未嚐過失業的滋味,這並非是我的運氣比別人好。而是我一直都在從事自己所愛的事情,所以我從不把工作視為毫無樂趣的苦役,卻能從工作中找到無限的快樂。”

我們回頭看看這些事業成功人士走過的路時就會發現,最容易成功的人,就是那些幹了自己內心深處真正喜歡的工作,從事了自己最擅長的事情的人。很少有人像喬布斯那樣幸運,早早地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並一直從事著自己所愛的事業。很多人都是在幾經周折後才尋找到自己的所愛,從事自己所愛的工作的。於是他們成名成家了。

智慧小語

當一個人發現自己的所愛時,他的生活會煥然一新。有愛的生活讓一個人能夠表現出喜悅的本色,永遠遠離抑鬱,成為一個豐盈的精靈。

熱愛你所做的事情

喬布斯如是說:“當你不能自由選擇去做你所愛的事情,那就接受它,然後愛上它,那它給你的回報永遠比付出多。”

精彩解讀

紀伯倫在《先知》這本書裏說過這樣一句話:“當你們帶著愛工作時,你們就與自己、與他人、與上帝合為一體。”可能每一天我們都會聽到有人突然間轉換工作,這樣的機會的確存在。但人們轉換工作方向後,難道就更快樂了嗎?或許我們暫時沒有可能換一個新工作,但我們有能力改變自己的心境和行為。其實說白了就是個態度問題,如果你能找到和從事自己熱愛的工作那是再美不過的事情了。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找得到,有些人也許一輩子都未能從事自己所愛的工作,那麼怎麼辦?難道你想一直這樣對工作毫無激情,一輩子碌碌無為嗎?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選擇怎樣的工作態度,它決定了我們是否擁有愉快的心情。也許我們該問的不是:我如何能找到一份我熱愛的工作?而是:我如何能熱愛我現有的工作?如果環境和常識要求我們不得不堅持目前不感興趣的工作,那麼,請不要以“我不愛”作為借口,懈怠你的工作,你要做的是調整你的心態。

一位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目的是想證明不同的人對待工作的態度不同,而對人生的感悟有所不同。於是,他來到一所正在施工的教堂的工地,對現場忙碌的敲石工人進行訪問。心理學家問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麼?”工人厭煩地說:“在做什麼你沒看到嗎?我正在用著各種要命的鐵錘,來敲碎這些該死的石頭。而這些石頭又特別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這真不是人幹的工作。”心理學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麼?”第二位工人無奈地答道:“為了每天30美元的工資,我才會做這件工作,若不是為了一家人的溫飽,誰願意幹這份敲石頭的粗活?”心理學家采訪第三位工人:“請問你在做什麼?”第三位工人眼中閃爍著喜悅的神采:“我正在建設這座雄偉華麗的大教堂。雖然敲石頭的工作很辛苦,但當我想到,將來會有無數的人來到這兒,再次接受上帝的愛,心中便常為這份工作感恩。”同樣的工作,同樣的環境,就因為你是否熱愛這份工作而變得如此不同。當你熱愛它時它就成為你為人生建築的華麗的大廈。

其實,工作是一個包含了諸多智慧、熱情、信仰、想象力和創造力的詞彙。工作首先是一個態度問題,是一種發自肺腑的愛,一種對工作的真愛。工作需要熱情和行動,需要努力和勤奮,需要一種積極主動的精神。隻有以這樣的態度對待工作,我們才可能獲得工作所給予的更多的獎賞。有位成功人士曾經說過:“你不但要享受自己的成就,也要享受自己的計劃。不管你的工作多麼低微,你都必須對工作保持熱情,因為當人慢慢老去時自己擁有的所有經曆,不論你開始是否熱愛它,它都會變成你真正擁有的財富。”喬布斯的經曆告訴我們,成就一番偉業的唯一途徑就是熱愛自己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