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拖延,立刻開始創新
喬布斯如是說:“領袖和跟風者的區別就在於創新。”
精彩解讀
發展源於創新,創新是企業應對危機、參與競爭的有力武器,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在今天,一個企業要發展,要贏得尊重,必須把科學技術的話語權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自主創新是實現這個目的的必由之路。對於一個企業來說,沒有創新精神就不可能有發展。也有人不以為然,甚至認為在創業的成敗中,創新隻是一個小角色,但今天的世界已經證明,那樣的認識是錯誤的,是“因循守舊”的落後觀點。這是個創新的年代,在瓶頸的時候如果沒有創新的精神,那等著你的就隻有被淘汰或被吞噬。
2011年,蘋果趕超軟件巨頭微軟公司,首次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類企業。雖然隻是一日稱王,市值也僅僅是衡量企業的指標之一,但輿論普遍認為,蘋果的“登頂”具有重要象征意義。《紐約時報》載文稱,這是科技業新舊時代交接的一刻,意味著最重要的科技產品已經從桌麵轉到人們的手裏。蘋果和微軟這兩家全球頂尖級的科技公司常年展開市場爭奪戰,他們采取的戰術各有不同,但是創新卻始終貫穿其中。他們知道,在當今日益激烈的競爭和高度動蕩的市場環境下,戰略的生命周期正變得越來越短。因此,許多高層管理者意識到他們需要的不再是一個簡單提高產品生產效率的計劃,而是一個根本意義上的戰略思想。根本性創新是他們創造新財富的唯一出路。
人人都夢想著改變世界,但是改變世界不是靠豪言壯語就可以實現的。多年來,蘋果公司推出的產品之所以能在全球電子消費市場上廣受追捧,其根源在於盡善盡美、孜孜不倦的全方位創新。創新不是一蹴而就,蘋果在一點一滴地改變世界,今天做一點改變,明天做一點改變,一個改變可能很微小,但是隻要堅持不斷地創新,世界就會在不知不覺中被新的東西改變。喬布斯說:“微小的創新可以改變世界。” 也正是因為具有極強的創新精神,蘋果才能在全球性的大商業網絡中,視野開闊,目光敏銳,果斷地抓住當時的機遇,贏得各種成功的新挑戰,勇敢地站在創新領域的潮頭。創新是創業成功與否的關鍵,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發展的前提和保證。
在蘋果公司成立以前,世界已經在掀起一場新的科技革命了,人類曆史上的第一台計算機已經問世,盡管它非常醜陋,但是世界因它的出現開始發生變化。這是個機遇和挑戰並存的世界,喬布斯懷著“科技改變世界”的夢想,就不得不緊緊抓住這個機遇開始創新,否則他將會被迅速發展起來的科技浪潮淹沒。於是他和計算機天才沃茲一起研發Apple I,這可以說是個人電腦史上的偉大創新。當然我們現在看見Apple I時也同樣會覺得那是個“怪物”,可是在當時,電腦還被認為是常人難懂的高科技。在Apple I之前的電腦就隻有前麵板、開關和指示燈,隻能用於簡單的計算。而Apple I直接連上鍵盤、顯示器就可以工作,人們再也不用糾結於那些前麵板、開關和指示燈。從此以後,所有電腦都有了屏幕和鍵盤。
初獲成功的喬布斯沒有停下創新的腳步,因為當時在矽穀裏彙集了一大批計算機高手,他們正在躍躍欲試,要造出比Apple I更先進的電腦。這時喬布斯同沃茲一起商量新電腦的方案,喬布斯要用電腦改變世界就要先讓個人電腦走進人們的生活,“就像家用電器一樣”,電腦不再僅僅是讓人望塵莫及的高科技,它要成為輔助人們生活的工具,慢慢會成為人類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它不僅要實用,還要美觀。喬布斯有創新的思維,沃茲有無敵的技術,於是Apple II身上有了電腦史上的很多個第一:第一次拆掉風扇、第一次支持擴展、第一次可玩彩色遊戲、第一次具有高分辨率圖形功能、第一次擁有彩色機箱……創新的產品自然會受到追捧。Apple II問世後短短6年內銷量超過100萬台。
蘋果從一個在倉庫成立的手工作坊成長為上市公司,喬布斯的成功是在40多年的商業生涯中屢敗屢戰、通過無數次的創新實驗獲得的。當他42歲回到蘋果時,雖然嘴上沒有了從前的豪言壯語,但是他從未放棄過創新的思維。他為了開發出與眾不同的產品,四處收集優秀的創新想法。這時喬納森建議將iMac電腦外殼變個顏色,而且采用半透明的材質。喬布斯喜歡這個主意,他很欣賞喬納森的才華並委任他為蘋果的設計總監。從1998年設計第一台iMac開始,他就一直負責蘋果產品的設計,蘋果的幾款明星展品iPod、iPhone和iPad,均出自他手。
創新是從自身的戰略出發,進一步加快研發的速度,相對縮短產品生命周期,使消費者對原有產品還來不及厭倦,新一代產品又出現了。想讓一個品牌有持久的生命力,不但要研發新的產品,對於已經存在的產品也要及時更新換代,在原基礎上有所突破。蘋果公司於2001年初開始研發iPod產品,2001年10月推出第一代 iPod播放器,它的出現讓我們突破了操作係統的玻璃天花板。事情的美妙之處在於,它證明了蘋果式的創新、蘋果式的工程學以及蘋果式的設計都是至關重要的。iPod占據了70%的市場份額。它對於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劑藥效驚人的強心針。在2002年6月17日,蘋果推出了能夠支持Windows操作係統的“Windows版iPod”,也就是iPod的第二代,它在外形上與上一代沒什麼不同,但是第二代變成了筆記本觸摸式的鼠標,減少了機械組件並且比第一代更加耐用。並且由於新的控製裝置的使用,iPod第二代避免了老款轉盤縫隙入塵的弊病。另外,全新的iPod火線接口加裝了一個防塵蓋,由於這個原因,也使得第二代看起來更加協調。
到了2004年,Apple又發布了一款4GB容量的iPod mini產品,由於采用MicroDrive作為存儲媒體,雖然容量方麵有所犧牲,但保證了體積更加小巧,且在屏幕的分辨率以及電池的續航能力上大有提升;iPod mini外形上保持了iPod一貫簡潔流暢的風格,且提供了5種外殼顏色,讓用戶可以有多種選擇。
2005年,第一代iPod Shuffle, iPod nano相繼誕生。iPod nano創造了MP3隨身聽的超薄新境界,並采用蘋果招牌觸控鍵,以及漂亮的彩屏,而最引人注目的是蘋果首先使用了三星最新發布的大容量閃存芯片,用2GB和4GB的產品將自己放置到了一個美妙的真空市場中。iPod nano發布當日銷售情況火爆。但和“舒服”大不一樣的是,iPod nano得到的幾乎全是掌聲,當然,蘋果的對手們則是一片恐慌。2007年,蘋果推出了第六代iPod,產品更新速度之快匪夷所思。同時,在產品係列的創新上,蘋果公司也加快了速度。蘋果不但擅長創新,而且創新速度之快讓人目不暇接,也讓競爭對手毫無招架之力。
創新不是“閉門造車”,它需要創新者足夠了解市場,同時要洞察出當前的形勢,這樣的創新才是成功的。如果我們對世界趨勢、整個社會的人文發展,對技術、人的需求不進行研究,那麼所創造的任何產品都會落後於時代。以前,產品生產出來之後,隻要有強勁的產品營銷,就八九不離十。然而,今天不行。一旦我們脫離社會大動脈,脫離對社會變化的感知,就會出現大的戰略誤差。當許多手機商還在誤以為高檔智能手機就是應用高科技技術的手機時,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手機、網絡、電視、3G,多位一體。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它不再僅僅隻是打電話的工具,它在生活中可以扮演多種角色。蘋果公司已經在2006年開始研發iPhone產品,蘋果最新的iPhone4首發,首日就銷售100萬部,它宣告了智能手機的終結時代已經到來。
長久以來,創新一直被視為一種隨機性、偶然性的行為。看看蘋果公司的每個產品的問世我們就能發現,創新是對優秀企業的基本要求,創新思維要始終貫徹在企業的靈魂中,然後投入全部精力去實施,這樣才會產生新的東西,創造奇跡。這絕非偶然。蘋果的生命力來自於永無止境的創新。哈佛大學的教授南茜.科恩則將喬布斯和過去兩百年來其他顯赫一時的創業家們相提並論,如喬舒亞.威基伍德、約翰.洛克菲勒、安德魯.卡內基,亨利.福特以及雅詩.蘭黛夫人。科恩斷言: “在社會大變革中人人都有機會,而像喬布斯、洛克菲勒和其他創新家這樣的人就緊緊抓住了改天換地的機會。”已經離職的喬布斯就像是一個裏程碑,也許無人企及,也許很快就被人以某種方式超越。創新也許來自於內心的狂熱,也許來自於激烈的競爭,但隻要有創新,世界就不會停下腳步。
智慧小語
作為創業者,我們能思考,但最核心的問題是,蘋果不是永遠的,但創新將是永恒的話題。我們隻有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才能走出我們自己的成功之道。
初學者的心態
喬布斯如是說:“佛教中有一句話:初學者的心態;擁有初學者的心態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初學者的心態正如一個新生兒麵對這個世界一樣,永遠充滿好奇、求知欲、讚歎。”
精彩解讀
喬布斯留給蘋果公司的精神是什麼?簡而言之就是不斷創新。短短的56年人生,喬布斯在PC業、電影業、音樂業、手機和移動互聯網領域帶來了激動人心的革命性變革,即使不是蘋果公司的粉絲,人們也會承認,喬布斯已經成為這個時代創新的符號。是什麼給了喬布斯不斷創新的激情?這是我們在思考的問題,喬布斯用一句話解開了我們的疑惑——初學者的心態;擁有初學者的心態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喬布斯是位佛教徒,彼得.聖吉有段著名的理念:“三流管理者學習管理知識,二流管理者學習管理技巧,一流管理者修煉管理心智”。禪就是心,通過坐禪,對於心恰當地掌控拿捏,使得喬布斯成為一位修煉管理心智的一流管理大師。
正如喬布斯所說的那樣,初學者的心態正如一個新生兒麵對這個世界一樣,永遠充滿好奇、求知欲、讚歎。在這個物質生活奢侈浮華,充滿誘惑的世界裏,有不少人卻感到生活空虛,精神焦慮,苦痛倍增。而喬布斯卻說:“不要迷惑於表象而要洞察事物的本質,初學者的心態是行動派的禪宗。所謂初學者的心態是指,不要無端猜測、不要期望、不要武斷也不要偏見。”喬布斯深知為達到目標,需要思想的創新,理論的創新,行動的創新,並開發新產品。蘋果的成功是技術創新的典範,喬布斯的成功是商業模式創新的標杆。當蘋果遇上喬布斯,蘋果就開始創新不斷。在這個變化迅速的世界中,想要生存下去就要學會創新,而且要根據現實正確地創新。這就是喬布斯和蘋果能一直保持不敗的原因。
喬布斯年輕時就開始醉心哲學。喬布斯沒有係統學習舊學科的知識和知識範式,他在進入大學之後隻學了一個學期就選擇了輟學。但他發現了他感興趣的東西——書法,喬布斯所在的學校提供當時所有大學最優秀的書法課,他幾乎沒有缺席任何一節書法課,他迷戀這些字體和線條的藝術感。喬布斯說:“在那裏,我學到了san serif 和serif字體,我學會了怎麼樣在不同的字母組合之中改變空白間距, 還有怎麼樣才能作出最棒的印刷式樣。那種美好、曆史感和藝術精妙,是科學永遠不能捕捉到的, 我發現那實在是太迷人了。”但是十年之後,這些字體為創新作了貢獻,當喬布斯在設計第一台“麥金塔”電腦的時候,他把當時學的書法藝術全都設計進了電腦裏麵。那是第一台使用了漂亮的印刷字體的電腦。
離開校園之後的他為了尋求精神啟示,在1974年8月南亞次大陸最炎熱的時節,他“光著腳、穿著破爛衣服”,來到萬裏之外的印度朝聖,並向當地人討教有關佛教的文化知識。在返回美國後,他已成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並剃光了自己的頭發。他認為對於禪學的研習和思考,是他最大的成功“智慧”。喬布斯在裏德學院接觸到佛教禪宗,閱讀日本禪師鈴木俊雄用英文撰寫的讀物《禪者的初心》。工作初期他曾前往印度尋求佛學的真諦,之後,他常往洛斯阿爾托斯的禪宗中心靜思冥想,與禪師千野反複研討。27歲時,喬布斯還留下一張在家中獨自打坐參禪的照片。對佛學和禪的學習使他更深刻地理解了“所知障”的概念,並保持了一顆在知識麵前的童心,或者說初學者的心態。
喬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演講,講給老師聽,也講給大學生聽。演講最後,他留下的箴言是:“好學若饑、謙卑若愚”。永遠對新知保持渴望,在舊知識構成的範式陷阱麵前永遠保持懷疑和適度遠離,保持初學者的心態,這就是為什麼喬布斯的創意能夠源源不斷的原因。隻有讓自己永遠保持初學者的心態,自我能力才能不斷攀升。
一個人能成功,是因為他的知識比我們豐富。現代社會的發展變化是很快的,一個人一旦停止了學習,他就會成為社會的落伍者,他將在快速發展的社會裏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想得到成功的秘訣,然而成功並非唾手可得。不要被太多的浮華所誘惑,它讓我們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東西。創新運動已經在積聚能量,如何建立一種係統化的創新能力正引起商業界越來越多的重視。需要做什麼才能使創新變成一種核心能力,在組織內部實現 時時創新、處處創新 ?
創新首先要審視自己的內心,需要我們像孩子一樣保持一顆好奇之心,這樣創新就有了原動力。喬布斯說創新從為什麼開始,在蘋果公司喬布斯的技術顯然不是最強的,但是喬布斯卻是公司裏最具好奇心的,每次,當喬布斯看到一件新出爐的產品時,不管設計師在他麵前怎樣誇耀自己的成果,喬布斯總會像一個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一樣,帶著許多疑問去觀察這件產品。然後從自己的角度去理解產品。創新不是想就能實現,需要學習的東西太多了,當我們對新事物有好奇的心態後,去研究它、揣摩它,然後超越它,這就是創新的過程。今天不成為創新型經營者,明天就必將被淘汰。這句話聽起來好像有點危言聳聽,但卻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想要提出好的問題,就必須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擯棄先入之見。蘋果產品的成功更是說明了技術在不斷地發展,觀念在不停地更新,成果取得了飛越的進步。這些都是離不開創新的,沒有創新,就沒有進步。無論是學術成果,還是企業經營,都不可以故步自封,夜郎自大。創新需要更新自己的觀念,像喬布斯這樣的企業家更是如此。偉大的企業家都是一個開放的係統,他們絕不會把世界圈起來,拘押了自己。技術背景的薄弱,絲毫沒有減少喬布斯的創新激情。喬布斯可以遊離公司業務,獨立處理個人電子郵件。喬布斯在六個不同的服務器注冊了郵箱並公之於眾。每天都要收到300多封有效郵件。一些全然陌生的網友,在郵件中大談理想或者一些癲狂的設想,給喬布斯無盡的啟迪。許多好的點子就是在這樣的碰撞中產生的。
像蘋果這樣的公司看上去好像天生就擅長創新。但是為什麼那麼多公司不在這些公司之列呢?如果一家公司擅長的是紀律嚴明的執行而不是能產生財富的創新,你該怎麼辦?如果是這樣的話,你隻能從創新的常規方麵學習。即使現在你有小小的成績但是一旦你停止了學習,整個世界就將從你身旁呼嘯而過。有人說成功最重要的秘訣,就是要用已經證明有效的成功方法。所以我們可以向成功者學習,參考做成功者所做的事情,學習他們的思考模式,加以運用,然後再以自己的風格,創出一套自己的成功哲學和理論。而成功者的特征之一,就是能隨時隨地學習,因為隻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使人不斷地進步。除此之外,你還需要學習一些公司如何從創新的滯後者變成創新的領導者的經驗。但這並不是說我們已經完全掌握了創新的核心,我們也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喬布斯的創新的方法論,已經和蘋果合二為一。創新就是不斷累積的過程,如果不能增加新價值,或增加的新價值有限,就沒有必要多耗精力。隻有我們不斷進步,不斷提高自己,有新的東西出來我們才不會被淘汰。在今天的電子消費品市場蘋果永遠處於領先的地位,那正是由於蘋果的不斷進步,不斷創新,每一次蘋果的產品都能讓人為之瘋狂,那是因為它是新的不是重複的,而且是永遠不能被超越的。
智慧小語
以孩子般的心態觀察事物,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你就可以跳出固有印象帶給你的禁錮,並且打開思維, 產生許多新鮮的想法,這正是創新的關鍵。
打破思想的框框
喬布斯如是說:“創新無極限!隻要敢想,沒有什麼不可能,立即跳出思維的框框吧。如果你正處於一個上升的朝陽行業,那麼嚐試去尋找更有效的解決方案:更讓消費者喜愛、更簡潔的商業模式。”
精彩解讀
喬布斯眼中看到的世界與我們看到的並沒有不同,但他對事物的理解和感知卻與我們大不一樣。換一種方式思考絕非易事,隻有強迫自己跳出肉體和精神上的既定思維,從過往的經驗桎梏中解放出來,並強迫大腦做出全新的判斷,令人讚歎的創意才會源源不斷而來。科學技術發展的本質就是人類的創新,今天再看信息技術革命,互聯網的發展,其實就是IP技術的創新。創新顛覆著傳統的一切既定的遊戲規則和模式,是一種海盜精神的體現。
成功的規則有時就這麼簡單得讓人難以置信:如果你墨守成規,等待你的隻有失敗;如果你稍微動一下腦筋,對傳統的思維方式進行一番創新,你就能獲得成功。在1976年蘋果創辦之前,多數人對電腦的印象都是那些嘩嘩作響、閃著燈的機器,或者是在大型企業和政府機構緊鎖的大門後麵那些默不做聲、體積龐大的大型機器。而Apple II借助晶體管以及後來的微處理器芯片的發展,將電腦技術微型化。人們在思維定式的作用下習慣了電腦裏裝有風扇,而喬布斯卻不這麼認為,因為電腦中裝了風扇就會顯得體積笨重,同時風扇產生的噪音會破壞蘋果電腦本身追求的藝術感,加上有色彩的機箱,相信那時的人們看到Apple II的反應就如同你現在看見電影《阿凡達》裏麵高科技的反應——原來它是一台電腦。衝破思維的牆,世界就會慢慢改變,說不定有一天《阿凡達》裏的高科技產品也會走進人們的生活,就像今天蘋果的每個產品一樣,一次次挑戰我們的視聽。
美國的一項調查表明,一般人在5歲時可具有90%的創造力,在7歲時可具有10%的創造力,而8歲以後其創造力就下降為2%了。這種現象出現的本質是因為兒童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不斷被知識的經驗性和規律性所束縛,喪失了獨立思考與想象的能力。在我國,由於應試教育的實施,思維標準化的情況十分嚴重。經過一成不變的教育後,學生們所有的靈感、悟性都被消磨殆盡。而且,學生受教育程度越高,思維就越顯單一,視角也越變越狹隘。喬布斯在上大學的時候就已經煩透了定式思維的教育,他覺得這樣的教育對他追求夢想沒什麼幫助,於是他退學了,這並不是說隻要退學就人人都能成為喬布斯,學校是一個係統學習的地方,我們在成功之前需要有這樣一個地方累積經驗,但是我們累積知識的同時要打開我們的思維,開闊我們的視野。那些書呆子在這個發展飛速的社會上是無法立足的。
所謂創新的能力,就是將遠見、知識和冒險精神轉化為財富的能力。市場充分證明,蘋果公司在此方麵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努力,因此也取得了驚人成效。你或許從沒見過這樣的產品,但蘋果卻會經常興致勃勃地重新思考其業務的基本元素。似乎每一次蘋果的新產品麵世時,消費者都會給予驚詫和歡呼。從精致的蘋果一代,二代,到獲得巨大商業成功的Mac機型,再到現在風靡全球的顛覆了傳統的一係列產品,他們總是在打破傳統、給人們帶來驚喜。
對大多數人來說,創新、創造仍是陌生而神秘的,似乎它隻是少數天才的專利。其實每個人都有創新的潛力關鍵在於你的思想是否被那些世俗的規則所束縛著,還沒發揮作用,看看蘋果的每個創新的產品是不是都是你沒想到的或是不敢想的,在喬布斯的觀念裏從來就沒有不敢想的東西,隻有思想自由了創意的靈感才會出現,不更新觀念,就沒有真正的進步。
在蘋果的曆史上,已經多次更新了操作係統和底層芯片架構。喬布斯在iMac中拋棄了軟盤, 2008年2月19日,蘋果發布了全球最薄的筆記本電腦——MacBook Air,光驅也將逐步退出曆史舞台。原來電腦可以沒光驅,原來電腦可以裝進牛皮紙袋。這款巧奪天工的MacBook Air,最薄處僅4毫米,最厚處也不到2厘米。將MacBook Air拿到手裏感覺很爽,雖然很薄,但是拿在手裏感覺很結實,上蓋、腕托、機身底部各部位都沒有鬆鬆垮垮的感覺,很多用戶擔心的一件事就是單手端起MacBook Air機身會晃得厲害,但你單手端起MacBook Air時機身絲毫沒有晃動的感覺。2010年10月,蘋果發布第二代MacBook Air。這次升級讓MacBook Air有了兩種機型:傳統的13.3英寸和新增的11.6英寸。它們的最大特點是用閃存代替硬盤,64GB~256GB的閃存被直接嵌入主板,節省了巨大空間來存放電池,這使13.3英寸機型的使用時間提升到7小時。2011年7月,蘋果再次升級了MacBook Air。全新的MBA搭載雙核Intel Core i5和四核Core i7處理器,在性能上實現了飛躍。這次升級後蘋果的入門級筆記本MacBook Air在官網中消失,Mac筆記本家族隻剩下Macbook Air和Macbook Pro。這也意味著MacBook Air,一款超便攜型筆記本,已經具有一般筆記本的性能和經濟性。誰說電腦不能裝進口袋,MacBook Air使整個PC行業掛起了輕薄之風,各大廠家紛紛給自己的電腦瘦身,然而沒有一個能超越MacBook Air,經典隻能被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