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3章 飲食軼事:蘇曼殊貪嘴丟性命(1)(1 / 3)

漢代名肴“五侯鯖”

“五侯鯖”是漢代名肴。它之所以有名,與漢代的五侯和一個名叫樓護的人有很大關係。葛洪《西京雜記》卷二載:“五侯不相能。賓客不得來往。婁護豐辯傳食五侯間。各得其歡心。競致奇膳。護乃合以為鯖。世稱五侯鯖。以為奇味焉。”裴啟《裴子語林》也有類似記載:“婁護,字君卿,曆遊五侯之門。每旦,五侯家各遺餉之。君卿口厭滋味,乃試合五侯所餉之鯖而食甚美。世所謂五侯鯖,君卿所致。”

漢成帝時,封他五個舅舅為侯,他們分別是平阿侯王譚、成都侯王商、紅陽侯王立、曲陽侯王根、高平侯王逢,史稱“一日五侯”。據宋代的《太平廣記》采摘《語林》《世說》《西京雜記》等記載,王氏五人,同日封侯,可他們之間互有矛盾,各不相讓,以致各家的賓客之間也不好隨意來往。唯有樓護這個人,知識淵博,善於言辭,常去各家進行調解,五侯都很喜歡他,紛紛送給他新奇的食品。婁護把五侯送給他的食物調和在一起,結果成了難得的美味,人們稱之為“五侯鯖”。“鯖”就是用魚和肉及山珍海味烹製的“雜燴”。“五侯鯖”世代沿襲,是中國大雜燴菜的始祖,現流傳全國的“燴全家福”、“燴三鮮”和福建名菜“佛跳牆”等,都是由它演變發展而來。

北魏賈思勰認為“五侯鯖”是一種魚和肉的雜燴。這種說法與唐代的《語林》中“乃試合五侯所餉之鯖而食”的記載十分吻合,體現出它是“集五家之眾長”的佳肴。不過,明代楊慎在《異魚圖讚》中說:“江有青魚,其色正青,泔以為酢,曰‘五侯鯖’。”“泔”一般指米泔,但還有作烹和之意解釋的。“酢”即古“醋”字。按這種記載,“五侯鯖”的原料是青魚,用醋烹製而成。

和三國有關的美饌

貂嬋豆腐

這是以美女貂嬋的名字命名的一道佳肴,又名“漢宮藏嬌”,也叫“泥鰍鑽豆腐”,是民間的傳統風味菜,具有濃鬱的鄉土氣息,在許多地方都有製作,尤以河南周口地區的民間製作最為出名。

將排除掉髒物的小泥鰍和整塊豆腐放入砂鍋中,倒入涼排骨湯,加入各種佐料水煮,泥鰍被熱氣所逼鑽入豆腐中躲藏,待到湯沸即被全部燙死在豆腐中,然後改小火烹成。這道菜以潔白的豆腐形容貂嬋之純潔,以細滑的泥鰍比喻董卓之奸滑。泥鰍在熱湯中急得無處藏身,便鑽入冷豆腐中,但仍逃脫不了被烹煮的命運。就好像王允獻貂嬋,巧使美人計一樣。

“貂嬋豆腐”不僅湯清見底,鮮嫩可口,還很有營養。泥鰍所含蛋白質、脂肪、鈣、磷及維生素等成分,均超過一般魚類的含量,且肉質細嫩鮮美,有解毒收痔之功,被譽為“水中人參”。豆腐營養豐富,美中不足的是所含人體必需氨基酸中的蛋氨酸含量較少,而魚類含量卻非常豐富,二者合起來吃恰恰是營養上的好搭檔。

荷葉粉蒸肉

這道菜相傳與關羽的部將周倉有關。周倉手腳上長滿了厚厚的茸毛,叫飛毛。這層飛毛令他腳下生風,能與關羽的赤兔馬並行,飯菜一熟抓起來就吃,從不怕燙。時間一長,關羽對周倉有了芥蒂,怕他變心,不利自己。一天晚上,關羽特地與周倉同床睡覺。第二天,關羽對周倉說:“你手腳上的毛刺得我一夜不能入睡。”周倉對關羽忠心耿耿,便用刀把手腳上的毛刮得幹幹淨淨。這樣一來,周倉不僅不能用手抓熱飯菜,而且總追不上關羽。一次出征途中,麵對熱氣騰騰的飯菜,周倉無法下手,關羽讓他用荷葉把飯菜包起來,邊走邊吃,抄近路趕上隊伍。誰知,熟肉熱飯經荷葉一裹,散發出一股特有的芳香。經過一代代廚師的不斷改進,美味的“荷葉粉蒸肉”誕生了。

荷葉粉蒸肉是用豬五花肉、大米粉,調入各種作料外裹鮮荷葉蒸製而成,肉酥味濃,米粉香糯,油而不膩,風味別致,是老幼皆喜的一道美食。

將軍過橋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兵奪取了襄陽,又出動大軍直取江陵,想一舉消滅劉備。劉備被曹兵追至當陽,命張飛斷後。張飛令軍士在當陽橋後的樹林裏砍下一些樹枝拴在馬尾上,在樹林裏往來奔跑,卷起漫天塵土。張飛獨自一人在橋上橫矛立馬,怒視以待。待曹兵追近,張飛一聲大喝,猶如晴天霹靂,嚇得曹兵目瞪口呆。曹操見樹林中塵土飛揚,恐有伏兵,急令軍士撤退。曹兵撤走後,當地百姓聞知張飛在此,便獻上烹好的魚讓他充饑。張飛饑不擇食,連聲稱好。問其菜名,一老者想了想說:“魚因將軍來,菜為將軍吃,當陽橋上一聲吼,嚇退曹兵百萬兵,就叫它‘將軍過橋’吧!”

將軍過橋,又叫“墨魚兩吃”,是用墨魚、雞蛋清、水發玉蘭片、黑木耳、雞湯及多種調味料烹製而成。此菜魚片細嫩,魚腸香軟,湯羹濃鮮,美味可口,營養豐富,即能佐酒又可佐餐。

饅頭

饅頭,是我國老百姓最常見的一種主食。原指有餡的為饅頭,現北方地區稱有餡的為包子,無餡的為饅頭;南方一些地區則將有餡的、無餡的統稱為“饅頭”。

饅頭在我國已有1700多年的製作和食用曆史了。據《雅州府誌》記載:公元223年(建興三年)9月,諸葛亮為擴充蜀國勢力,親率大軍南征擒孟獲,在引軍返回成都途中行至瀘水,但見上空陰霾密布,江水洶湧異常。眼看大軍被阻隔江岸,諸葛亮十分焦急,當即詢問孟獲,孟獲告知:“此水有猖神作禍,經常興妖作怪,常致舟翻人亡,水中瘴氣過重,且含有毒物質,觸水致死者頗多。”孟獲還告訴諸葛亮:“可用七七四十九顆人頭並用黑牛、白羊各一頭祭之,自然風平浪息。”但諸葛亮不願隨意殺人,熟思良久,想出一計,遂命隨軍行廚宰殺牛馬,剁肉為泥,包在白麵團中,做成人頭形狀的大饃,投擲水中,以祭鬼神。次日天明,果然雲開霧散,江水平和,蜀軍安然渡過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