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返身坐了下來,見本子上麵的字跡很工整,是小篆。他看清封麵上的幾個字後,吃了一驚。
是《洛書神篇》副卷的手譯本。
《洛書神篇》不是隻有上中下三卷的嗎,怎麼還有副卷呢?莫非是後人根據其中一卷中的部分內容,衍生出來的。
封麵的左下角有四個小字:青鬆散人。
青鬆散人是東晉堪輿大師郭璞自封的號,他在古文字學和訓詁學方麵有頗深的造詣,曾注釋《周易》、《山海經》、《爾雅》、《方言》及《楚辭》等古籍。郭璞詩文本有數萬言,“詞賦為中興之冠”《晉書·郭璞傳》,多數散佚。今尚存辭賦10篇,較完整的詩18首。《隋書·經籍誌》記載有“晉弘農太守《郭璞集》17卷”。今不存。明張溥輯有《郭弘農集》2卷,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相傳從河東郭公,授青囊九卷,洞悉陰陽、天文、五行、卜筮之事。亦有傳說郭璞係得青烏子所授。璞於元帝時會召為‘著作佐郎’,帝崩,璞亦以母喪去職。世傳《葬書》、《青囊經》為其遺作。郭璞是曆史上第一個給風水定義的人,他在《葬書》中雲: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後人都視郭璞為風水史上之鼻祖。
《洛書神篇》曾經落到郭璞的手中,所以才有了這本副卷。
苗君儒翻開第一頁,看到上麵畫著河圖洛書的兩幅圖。河圖上,排列成數陣的黑點和白點四象、28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文,下合地理,蘊藏著無窮的奧秘;洛書上,縱、橫、斜三條線上的三個數字,其和皆等於15,十分奇妙。
翻開第二頁,見到了一些解說文字:天地人,三元合一,不可分。天,龍星,側,潛,九四,剛柔相濟,不可用……
與易經上的有幾分相似,可惜文字過於深奧,他看了一會兒,竟看得不太懂。
隨後翻了幾頁,都是類似的語句,直翻到最後一頁,見到兩段小篆文字,竟是寫如何盜取定海神針的:初,渦,左旋順天,生;右旋逆天,入魔道。首重,二龍護門,逢龍,需蟄龍助,選猴年龍時陽剛之人入。
這一段是寫從漩渦中下去的,估計寫這段文字的人,最多知道如何見到那兩條護第一道門的龍,至於進去後裏麵是什麼樣子,也不清楚。因為數千年來,並沒有人進去過。
他往下看:巔,奇道焉,九重天,九九八十一難,入者死;知河圖洛書者,循天地異數方解……
後麵還有些字跡,竟模糊不清了。
原來到龍宮中有兩條路,一條從水裏直接下去,一條由神女峰頂的那條密道中進去,隻不過那條密道中有上下九層,每一層都有九道機關,隻有通曉河圖洛書中天地異數的人,才可以破解。想必這麼多年來,已經不知道有多少人喪身在裏麵了。
最後麵的這兩段文字,肯定是後人加上去的。
神貓李給梅國龍的那張紙,正是那條密道的地圖。
這個時候,或許梅國龍已經帶著人,按地圖所指,已經進入密道了,密道內那麼多機關,他們能夠安全闖過去麼?
苗君儒合上那本小冊子,要走出船艙,突然覺得船身猛地一晃,茶幾上的馬燈險些掉落在地。他以為船撞上礁石了,忙出艙一看,見船邊湧起一道十幾米高的水柱。
水柱之上,出現一顆龍頭,與北平紫禁城內磚木上雕刻的龍頭一般無二。龍,自古以來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其樣子為駱頭,蛇身,鹿角,龜眼,魚鱗,虎掌,鷹爪,牛耳。這種複合結構,意味著龍是萬獸之首,萬能之神。神龍善能變化、能興雲雨、利萬物、能隱能顯。為眾鱗蟲之長,四靈(龍、鳳、麒麟、龜)之首;後成為皇權象征,曆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山海經》記載,夏後啟、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龍”。前人分龍為四種:有鱗者稱蛟龍;有翼者稱為應龍;有角的叫螭龍,無角的叫虯。
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麵,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澱。龍成了中國的象征、中華民族的象征、中國文化的象征。隻在書本古籍與建築雕刻上,才能見到這種神異動物的模樣。誰也沒有見過活著的龍是什麼樣子。
雖然民間有傳聞說長江與黃河中時有蛟龍出沒,但都沒有確鑿的證據。無論哪個科學領域的學者,隻相信龍生活在人們的心中,現實中並不存在。現在,苗君儒就見到了真正的龍。那顆龍頭,比牛頭要大得多,在夜色下,兩隻龍眼射出逼人的寒光,令人不敢麵對。
一聲巨吼,船頭上掠起一道人影,撲入水中。
低沉的龍吟聲過後,水柱落回水麵,那顆龍頭不見了。
苗君儒想起王凱魂發出的那種奇怪的聲音,莫非就是民間傳說的呼龍術。他撲到船舷邊,極目望去,見水麵上翻騰起幾米高的大浪,江風驟然大了起來,呼呼地刮個不停。方才還是繁星點點的夜空,此刻布滿了烏雲,雲層中閃現道道閃電,巨大的雷聲仿佛就在人的頭頂炸開。
船上的兩張小帆鼓張著,兩根桅杆似乎不堪重負,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音。船隻在風浪中搖晃不定,如同風雨中的落葉。船艙中馬燈掉在船板上,熄了。他用力抓著船舷,才使自己不至於落到水裏去,江麵上波濤洶湧起伏,遠近的船隻早已經看不見了。
長江上絕少有這麼大的風浪,何況現在還沒有到梅雨季節,江水也沒有漲多少。這樣的時候出現這樣的大風浪,是很不正常的。
莫非出了什麼事?
船上黑黑的一片,好像隻剩下他一個人,他大聲叫道:“還有人嗎?”
聲音轉眼被風聲吞沒,沒有人回答他。
必須想辦法把兩張小帆降下來,否則有翻船之虞。他趁一個浪頭湧過以後,縱身撲到船艙裏。船艙內一團漆黑,幾乎伸手不見五指。他摸到了那盞馬燈,擰開燈罩,從身上拿出一隻打火機,點燃馬燈。
這隻打火機是他從外國帶回來的,不懼水,不像火柴那樣,一泡水就完了。
船艙內頓時一亮,他提著馬燈,剛走兩步,忍不防船身一斜,幸虧他見機得快,用手死死抓住船幫,才不至於摔倒。
他看到艙壁上掛著一把板斧,忙上前抓起,腳下不停,飄忽著衝到後艙,一眼就看見了那兩根帆繩。
一個巨浪打過來,船身又是一斜,馬燈碰到船幫上碎了,火也隨之被澆滅。他幹脆丟掉馬燈,抓住船幫穩住身體,雙腿用力一蹬,身體往前一撲,手起斧落。帆繩被砍斷,船帆“嗖”地掉了下來。
他飛快爬起身,朝第二根帆繩所在之處衝了過去,還未走近前,腳下不知道被什麼東西一絆,差點摔倒。這時,他才察覺到船艙裏積了不少水,水麵上飄著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差點絆倒他的,是一大堆比拇指還粗的棕繩。
他踉蹌著往前摸索,終於摸到了那根帆繩,一斧頭砍斷。兩張帆布落下來後,感覺船身頓時平穩了不少,但仍左右搖晃不停。
閃電中,他看到船尾的船舵旁坐著一個人,正是那個把舵的漢子,隻見那漢子的眼睛緊閉著,雙手死死地抓著船舵。
“你沒事吧?”他大聲問,但是那個漢子並沒有回答。
他丟掉斧頭,吃力地走到那個漢子的麵前,又大聲問了一句,見那漢子還是沒有反應。他用手推了一把那漢子的肩膀,見那漢子的身體僵硬,他的手指觸到漢子的鼻子下麵,探到漢子早已經沒有了呼吸。
他接著閃電的光線,看到漢子的身上綁著一圈繩子,繩子的另一端綁在船舵旁邊的木柱上這樣一來,即使風浪再大,帆船搖晃得再厲害,也不會掉到水裏去。
他踉蹌著退回到船艙裏,整艘船就他一個活人了,這風浪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夠平息下來他模仿著那個漢子的樣子,找了一根繩子,一端綁在腰上,另一端拴在船幫上,然後在水裏摸到一張凳子,靠船幫坐著。雙手緊抓著船幫,不讓自己摔倒。他閉著眼睛,強忍著胃裏的不適,與風浪抗衡著。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風浪漸漸平息了,船頭上猛地一震,傳來“嗵”的一聲,好像有什麼東西掉在船板上。
他睜眼望去,見一道人影站在船頭,忙叫道:“是你嗎?”
“哈哈……”一陣得意的笑聲,除了王凱魂外,還能有誰?
天邊隱隱出現一抹亮光,朦朧的晨曦中,苗君儒見王凱魂的手裏提著一樣東西,仔細一看竟是那顆他見過的龍頭。此時的龍頭,被王凱魂提在手裏,不住地往下滴著血水。
原來這場不正常的大風大浪,是王凱魂在水裏與那條蛟龍搏鬥,他不但殺了蛟龍,還把龍頭給割下來了。
苗君儒解開身上的繩子,走出船艙,當他看清王凱魂的樣子時,嚇了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