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誰來接任專員(2)(2 / 3)

“好一派南國風光。”孟達山脫口而出。

這就是聰江的優勢。聰江有的是自然優勢、綠色優勢、山水園林優勢,缺少的就是工業優勢。聰江建區晚,錯過了國家投入的大好時機,工業體係是在銀行貸款扶持下建立起來的,這些錢都要還。現在全區工業企業的現狀是資本金少,資產負債率高,不良貸款比例大。聰江被多家銀行列為信貸風險區。

人家是“無工不富”,聰江是“無工不包”。意思是,隻要是工業就是包袱,好的企業鳳毛麟角。

“孟書記,您感覺到了嗎?是不是有點人在畫中的感覺。”王清江不失時機地進言。

孟達山笑了笑。突然他想起一件事,在聰江的旁邊有一棵千年銀杏,不知現在長勢如何。“老王,去看看那棵銀杏樹。”孟達山提議。

王清江求之不得。趕快離開這不爭氣的江麵,慢了就要露餡。

他們一行下了遊船,來到銀杏樹下。

“我考考你,銀杏樹有沒有公母之分。”孟達山問王清江。

這個問題孟達山上次來聰江時講過,看來他已經忘記了。為了不掃他的興,王清江裝做不知道。

見沒人能回答,孟達山娓娓道出答案。

孟達山講得很徹底、很有說服力。他的話匣子打開後就難以關上,一個問題講完後接著講第二個問題:“你們聰江的氣候適宜種植銀杏,我講了多次,你們進展得怎麼樣?”

“我們動作很迅速,全區已發展銀杏苗木2000畝,700多畝已受益。”王清江胸有成竹地回答。

已經受益?孟達山沒有想到。“不會騙我吧?”孟達山表示懷疑。

“怎敢騙您!騙您不是犯了欺君之罪?”王清江笑道。

這麼快就能受益,孟達山還是不相信。“王書記,你就讓我開開眼界。”孟達山要實地考證。

王清江當然高興,他預計到孟達山會來這一手。早在孟達山第一次對這棵銀杏感興趣時,他就組織人在不遠處種了一片銀杏林……現在孟達山要眼見為實,他等的就是這一天。

機會來了就必須好好珍惜。“孟書記,不遠的山坡有一片銀杏園,您是不是去看看?”王清江說。

孟達山沒想到王清江這麼快就能舉證,不會是虛晃一槍吧?

五分鍾後,果然出現一片銀杏園——棵棵都是齊腰深,是絕對的幼苗,怎麼受益?

見孟達山在猶豫,王清江不急於解釋,他要孟達山去想去猜。

“怎麼不說話了?”孟達山就想聽他解釋。

王清江摘了幾片銀杏葉子遞給孟達山,說:“孟書記,這些葉子曬幹後製成銀杏茶就能賣錢。”

輪到孟達山尷尬了。

徐時岸說:“這麼幼小的樹苗,不讓其長大就摘了它的葉子,是不是太殘忍了?”

王清江橫了他一眼,這種場合還輪不到他講話。

這時,園子的主人被請到孟達山跟前。

這是一位不多言不多語的老人。孟達山握著他的手,親切地同他交談。

攝影機、攝像機、話筒對準老人,搞得老人很不自在。

孟達山與老人站在一起,畫麵很不協調:一個畏首畏尾,一個神采飛揚……正由於不協調,才顯得鏡頭的珍貴。

王清江早就離開了畫麵。他交代宋尺傑立即把車隊弄到銀杏園附近。不走回頭路是怕孟達山發現聰江水受到了汙染。

小車一輛接一輛地開進銀杏園附近的空地。

孟達山與杏農告別。

時鍾指向12點,到了吃午飯的時候。

孟達山坐在車上感覺不對勁,突然想起,來的時候是坐船,這會兒怎麼坐起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