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神奇理化篇(1)(1 / 3)

奇特的放電現象

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發現了奇怪的放電現象,這種放電現象都造成了一定的破壞。可是對這種奇怪的現象,至今還沒有一種令人滿意的解釋。

早在1817年1月的一天,在美國綠山山脈的許多地方的上空大氣層裏可以看到一種發光現象。這種發光現象很像蠟燭火焰,往往出現在向上突起或帶尖的物體上方空間,正在行走的人會突然看到自己頭部周圍環繞著這種光,或被比陽光弱的光團包圍著。當地的人們隻要舉起自己的手,好像光就從手指發出。

1894年12月的一天,美國懷俄明州拉臘米堡地區,也發生了一次奇異的放電現象。那天上午10時左右,下起了一陣罕見的暴風雨,一直延續到下午19時。風力最大的時候,許多堅固的建築都毀於一旦。在暴風雨大作的時候,許多地方都能明顯地感受到電流的存在。有些用鐵絲綁的籬笆都著了火,沒有鐵絲綁的籬笆,則安然無恙。有的牛因觸到了帶電的籬笆而被電死。有人因碰到金屬上而受到了電擊,好幾個月都不能恢複正常。

1964年3月3日,亞利桑那州的圖森市也遭受了一場罕見的暴風雪的襲擊,同時也發生了一種更為罕見的放電現象。在整個下雪過程中,在這座城市的上空不斷出現一種短暫的“閃光”現象,每次間隔的時間為15—20秒。這次放電有許多奇異的特征,它是一種單一出現的短暫“閃光”現象,不像通常閃光那樣往往伴隨著一種忽隱忽視的閃動,不像普通閃電進行的那樣激烈、迅猛,也看不出它們與周圍籠罩著的一片黑暗陰影形成界限分明、強烈的對比。

另外,當這種閃光出現時,沒有聽到過一次雷聲,同時也沒有發現它與無線電中出現的靜電幹擾兩者之間有任何關係。這種閃光是從一些在地麵上或十分接近地麵的地方產生的,它照亮了飄落的雪花和周圍的雲層。

1971年5月11日,在美國新墨西哥州東南白沙的一片石膏岩沙丘地帶,人們也發現了一次有趣的放電現象。這是一個狂風大作的天氣,正當強風把沙石漫天吹起的時候,從沙丘頂部一直往上到它上麵幾米的上空這樣大的範圍內,都可看到電火花現象出現。這些電火花沿著直線向上延伸,看不出有任何分岔現象,通過儀器看到,這時有非常劇烈的電場梯度變化,其變化量的極性有正向的,也有負向的。

對這種奇怪的放電現象,人們做出了各種各樣的解釋。

對1971年新墨西哥州發生的那次放電現象,有人分析,是由於某些電流通過空間電荷管狀區,引起空間電荷密度的相應突變而出現的。

對1964年發生在亞利桑那州的那次放電事件,有人做過這樣的分析:在濕潤的雪花上,存在著相互隔離,以小阱方式存在的電荷被帶到地麵,在這場暴風雪進入尾聲時,最後把空間電荷耗盡了,便形成了這種放電現象。

要想對這種放電現象做出令人滿意的解釋,還需掌握更多的有力證據。

神奇的聲呐運用

同光波和雷達電波不一樣,聲波從空氣進入海水後,不但不會很快被海水吸收而消耗掉,而且它的傳播速度還會由在空氣中的每秒鍾340米猛增至每秒鍾1700米,而且水越深,聲波的損耗也越小,傳播速度則越快,傳得也更遠。

回聲測位儀就是利用聲呐製成的,它的發射機能夠產生一種特定頻率的電信號,這種電信號通過換能器變成聲信號發射到水裏以後,聲音一碰到水下障礙物就會有回聲出現。儀器中裝有靈敏度非常高的偵聽儀器,所以它在接到回聲後,既能辨別出回聲傳來的方向,還能自動地把聲波從發出至接收到回聲的時間轉化為裏程。如此一來,水下障礙物的位置就可以被準確地確定下來,再由顯示器指示出障礙物的種類和運動速度。

根據不同的工作方式,一般把聲呐分為主動聲呐和被動聲呐兩種。主動聲呐可往水中發射聲信號,再接受它在目標上的反射回波。被動聲呐隻用於接收和監測水下目標發出的信號,它的本身並不發射聲波。

為了滿足軍事和海洋開發的需要,導航、偵察、探雷、測距等聲呐係統相繼問世。在探測、通訊、偵察等許多方麵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用途廣闊的硫化橡膠

最初,印第安人發現有一種樹的樹皮裏會流出一種白色的樹汁,當地人形象地稱其為“樹的眼淚”。1493年,哥倫布在第二次航行時,到達了美洲海地島,他看見印第安人在唱歌時還玩一種球,而且他們一邊唱一邊拍,球彈得很高。當時,哥倫布十分驚訝。後來,他才知道在海地島上生長著一種樹,隻要人們在樹上切個口子,這種樹就會流淌出一滴一滴的乳白色的膠汁。然後,人們用曬幹的膠汁就做成了現代人稱之為“橡膠”的物品。

哥倫布結束航行,回到歐洲後,也把這些令人困惑的東西帶到了歐洲。剛開始很多人都不知道橡膠有什麼用,也不知道它叫什麼,隻知道這是個軟綿綿的不怕水的東西。多年以後,一位名叫馬幸托斯的英國商人,開發了橡膠,他是歐洲第一個利用橡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