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輯 另類智慧:踏上科普大篷車(1 / 3)

1.判斷題

1.有害物質的發生源,應布置在工作地點機械通風或自然通風的下風側。(對)

知識點:《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79》第二十八條:產生有害物質的車間,有害物質發生源的布置,應符合下列要求:(一)不同有害物質的生產過程布置在同一建築物內時,毒害大與毒害小的應隔開。(二)有害物質的發生源,應布置在工作地點的機械通風或自然通風的下風側。

2.人的血型是可以改變的。(對)

知識點:人的血型一般是不會改變的。但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人的血型也可能發生改變。第一個特殊情況就是,移植了骨髓幹細胞後的變型。人如果患了血液病,如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需要移植他人的骨髓造血幹細胞,移植後,患者(受者)的血型就可能改變。還有一類血型改變是臨時的或不徹底的改變,從本質上看,還不算是血型改變。如嬰幼兒發育還未成熟、患病尤其是患癌症、輸血、服藥以及接受放射性治療等,都可以短期內改變或表麵上改變一個人的血型。

3.抗生素既能殺死細菌也能殺死病毒。(錯)

知識點:抗生素之所以抑製和殺滅細菌,是通過幹擾和破壞細菌的新陳代謝而達到目的。由於病毒是寄生在活細胞內而生存的,不具備獨立的代謝功能,因此,抗生素對病毒感染也就顯得無能為力了。

4.所有的放射性現象都是人為造成的。(錯)

知識點:放射性是1896年法國物理學家貝殼勒爾發現的。他發現鈾鹽能放射出穿透力很強的,並能使照相底片感光的一種不可見的射線。現在知道,許多天然和人工製造的核素都能自發地放射出射線。

5.原油顏色為黑色、墨綠色、淡藍色,但沒有無色石油。(錯)

知識點:原油的顏色非常豐富,紅、金黃、墨綠、黑、褐紅,甚至透明;原油的顏色是它本身所含膠質、瀝青質的含量,含量越高顏色越深。原油的顏色越淺其油質越好。透明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車油箱中代替汽油!

6.納米是長度單位之一。(對)

知識點:納米,是一種長度單位,符號為nm。1納米u003d1毫微米u003d10埃(即十億分之一米),約為10個原子的長度。假設一根頭發的直徑為0.05毫米,把它徑向平均剖成5萬根,每根的厚度即約為1納米。

7.計算機病毒是由人編寫的計算機程序。(對)

知識點:計算機病毒是一個程序,一段可執行碼。就像生物病毒一樣,計算機病毒有獨特的複製能力。計算機病毒可以很快地蔓延,又常常難以根除。它們能把自身附著在各種類型的文件上;當文件被複製或從一個用戶傳送到另一個用戶時,它們就隨同文件一起蔓延開來。

8.分子是物質中能夠獨立存在並保持該物質一切化學特性的最小微粒。(對)

知識點:單質的分子是由相同元素的原子所組成,化合物的分子則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所組成。

9.條形碼上記錄的是該商品的有關信息。(對)

知識點:在許多商品的包裝紙上,都有一組黑白相間的條形圖案,這種圖案叫條形碼。條形碼是一種特殊的圖形,裏麵包含了和商品有關的一些信息,如生產國代碼、生產廠商代碼、商品名稱代碼等,這些圖形隻有計算機才能“看”得懂。

10.日食的預報可以準確到分秒不差。(對)

知識點:日食的預報可以準確到分秒不差,那是由於地球和月球的運動規律已經充分掌握,而且月球上沒有空氣,邊緣是異常清楚的圓弧,它和太陽表麵遮掩的時間自然是準確無誤的。

11.人在達到“心率極限”時,心率應在15分鍾內恢複到靜息狀態。(對)

知識點:以心率為標準建立的保障作業者健康的作業強度的極限,簡稱為“心率極限”,該極限包括兩個限製條件,一是避免作業時心率“無限上升”;二是作業停止後,心率應在15分鍾內恢複到靜息狀態的心率。

12.疫苗是由病毒製成的。(對)

知識點:疫苗是將病原微生物(如細菌、立克次氏體、病毒等)及其代謝產物,經過人工減毒、滅活或利用基因工程等方法製成的用於預防傳染病的自動免疫製劑。疫苗保留了病原菌刺激動物體免疫係統的特性。當動物體接觸到這種不具傷害力的病原菌後,免疫係統便會產生一定的保護物質,當動物再次接觸到這種病原菌時,動物體的免疫係統便會依循其原有的記憶,製造更多的保護物質來阻止病原菌的傷害。

13.溫度計的工作原理是熱脹冷縮。(對)

知識點:水銀溫度計的原理很簡單——就是因為水銀的熱脹冷縮,至於為何不用水呢,因為水在4°時,熱脹冷也脹,而水銀的膨脹係數比較大,變化較明顯。

14.孩子長得像父母是因為基因的作用。(對)

知識點:假如來自父親的基因比較強,這個部位就長得像父親,這個來自父親的基因就被稱為“顯性基因”,而那個來自母親的基因則被稱為“隱性基因”。

15.食用油可以用壓榨法和浸出法等方法製得。(對)

知識點:“壓榨法”是靠物理壓力將油脂直接從油料中分離出來,全過程不涉及任何化學添加劑,保證產品安全、衛生、無汙染,天然營養不受破壞。而“浸出法”則采用溶劑油(六號輕汽油)將油脂原料經過充分浸泡後,進行高溫提取,經過“六脫”工藝(即脫脂、脫膠、脫水、脫色、脫臭、脫酸)加工而成,最大的特點是出油率高、生產成本低,這也是浸出油的價格一般要低於壓榨油的原因之一。

16.飛機是由愛迪生發明的。(錯)

知識點:飛機是由美國的萊特兄弟於1902年發明創造的。

17.蝌蚪變成青蛙,蝌蚪的尾退去,是生物學上最典型的細胞凋亡現象,所以說細胞凋亡就是細胞死亡。(錯)

知識點:到目前為止,人們已經知道細胞的死亡起碼有兩種方式,即細胞壞死與細胞凋亡。細胞壞死是早已被認識到的一種細胞死亡方式,而細胞凋亡則是後來被認識的一種細胞死亡方式。

18.陶瓷不僅可以做碗和杯子,而且還可以製造汽車發動機。(對)

知識點:發動機材料的重大改革則是用高性能陶瓷零件逐步代替金屬零件,直至發動機的主要零件,這就是人們說的陶瓷發動機。高性能陶瓷有許多優於金屬的性能,例如,耐高溫、耐磨損、耐腐蝕、重量輕和隔熱性能好,這些特殊性能可使傳統發動機麵臨的熱效率低和結構複雜等許多難題得到合理的解決,並提高發動機的性能和耐久性。

19.基因工程是改變生物體的生物性狀。(對)

知識點:基因(Gene)是指攜帶有遺傳信息的DNA序列,是控製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基因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表達自己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從而控製生物個體的性狀表現。

20.食物鏈就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是)

知識點:“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大魚吃小魚,小魚吃青蝦,青蝦吃泥巴(實際上,青蝦吃的是水中的浮遊生物)”,這是人們十分熟悉的諺語。這些諺語中就具有食物鏈的含意。小的被大的吃食,這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由捕食方式而形成的食物鏈,叫做捕食鏈(也叫牧食食物鏈)。

21.水在核反應堆中的作用是使核反應堆中產生的中子減速。(對)

知識點:核反應中水既用來做功也用來減慢中子速度,因為水有重水和輕水之分。對於輕水堆,水是中子減速劑。

22.閃光信號燈的閃光頻率在每秒11~18次最易引起人們的注意。(錯)

知識點:由於人眼的生理特點,對於閃光光源光度量的測量應分為兩種情況來考慮。首先引入一個“臨界閃光頻率”的概念,“臨界閃光頻率”是指周期性閃光在視覺上不會引起閃爍感的最低頻率,當視網膜上照度較低時,閃爍光的顏色對臨界閃光頻率影響較大,藍光的臨界閃爍頻率最高。當照度大於0.012lx時,則幾乎與閃光的顏色無關,臨界閃爍頻率隨著視網膜上照度的增大而增大,人眼最大臨界閃光頻率≤50Hz。對於閃光頻率超過“臨界閃光頻率”的閃光,觀察者感覺到的是恒定光。

23.因特網是僅次於全球電話網的第二大通信手段。(對)

知識點:因特網是一個網絡的網絡。它以TCP\/IP網絡協議將各種不同類型、不同規模、位於不同地理位置的物理網絡連接成一個整體。它也是一個國際性的通信網絡集合體,融合了現代通信技術和現代計算機技術,集各個部門、領域的各種信息資源為一體,從而構成網上用戶共享的信息資源網。

24.牙齒和指紋一樣,都能鑒別一個人的身份。(對)

知識點:世界上無指紋的人極為罕見,而即使手指皮膚剝落,新長出的皮膚紋路依然不變。這種指紋並將伴隨人的終身。牙齒對確定一個人的身份具有很特別的作用。牙齒不僅是人體中最堅硬的部分,比骨頭保存的時間長,而且能夠保留原來牙齒上的各種痕跡。同時,每個人的上下牙齒排列都不一樣,咬東西後留下的齒印也不相同。

25.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有毒有害物質後出現的急性、傳染性疾病。(錯)

知識點:食物中毒是指人們食用了含有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的食品或食用含有毒性物質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無傳染性。中毒者和未吃“可疑食物”的健康人之間不傳染。

26.數百萬年來,我們生活的大陸一直在緩慢地漂移並將繼續漂移。(對)

知識點:幾百萬年來,大陸一直在緩慢地漂移。這種漂移把某些大陸板塊聚集在一起,又把另一些分裂開來,並一直繼續著。

27.煮粥時加堿會破壞米中的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對)

知識點:做粥用的糙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等都含有較多的維生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和維生素C在酸性中很穩定,而在堿性環境中很容易被分解破壞。所以,煮粥時不宜放堿。實驗證明,用250克大米煮粥時,若加入0.3克堿,就會使大米中B族維生素的含量損失90%。28.空氣汙染指數100~200,表示空氣為中度汙染。(錯)

知識點:我國目前采用的空氣汙染指數(API)分為五個等級,API值小於等於50,說明空氣質量為優,相當於國家空氣質量一級標準;API值大於50且小於等於100,表明空氣質量良好,相當於國家質量二級標準;API值大於100且小於等於200,表明空氣質量為輕度汙染,相當於國家空氣質量三級標準;API值大於200表明空氣質量差,稱之為中度汙染,為國家空氣質量四級標準;API大於300表明空氣質量極差,已嚴重汙染。

29.在飛機起飛、降落和飛行中禁止開啟和使用移動電話。(對)

知識點:在飛機上,使用中的這些電子裝置會幹擾飛機的通訊、導航、操縱係統,會幹擾飛機與地麵的無線信號聯係,尤其在飛機起飛下降時幹擾更大,即使隻造成很小角度的航向偏離,也可能導致機毀人亡的後果,是威脅飛行安全的“殺手”。

30.所有細菌對人都是有害的。(錯)

知識點:人們往往談細菌、病毒而色變,因為它們會侵害人的肌體,讓人生病,甚至死亡。其實,細菌也分有益菌和有害菌,就像人體消化道內,就存在不少幫助分解、消化食物的有益菌群,比如雙歧杆菌、乳酸杆菌等。

31.泡沫滅火器不能撲救帶電物體火災。(對)

知識點:泡沫滅火器適用於撲救一般B類火災,如油製品、油脂等火災,也可適用於A類火災,但不能撲救B類火災中的水溶性可燃、易燃液體的火災,如醇、酯、醚、酮等物質火災;也不能撲救帶電設備及C類和D類火災。

32.太陽能電池實現了光能向電能的轉換。(對)

知識點:太陽能電池又稱光電池、光生伏打電池,是一種將光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半導體器件。

33.在月球上不能用煤氣灶煮雞蛋。(對)

知識點:因為月球上沒有空氣,所以無法點燃煤氣。

34.DNA是脫氧核糖核酸。(對)

知識點:脫氧核糖核酸(DNA),又稱去氧核糖核酸,是染色體的主要化學成分,同時也是組成基因的材料。有時被稱為“遺傳微粒”,因為在繁殖過程中,父代把它們自己DNA的一部分複製傳遞到子代中,從而完成性狀的傳播。

35.石油中的石油蛋白,可以做飼料,也可以做成食品。(對)

知識點:自然界生存著許許多多微生物,這些微生物中有一些靠“吃”石油為生,它們選定正構烷烴和甲烷作為自己的食物,從而可“生產”出人類大量需要的蛋白質。科學家可對這些微生物進行處理,從而生產出營養價值很高的石油蛋白質粉末。這種如同奶粉一樣的“石油蛋白”,每100克中含有42克蛋白質、3克核酸和一些維生素,而人們今天經常食用的雞蛋或瘦肉,每100克中僅含有蛋白質14~20克。顯而易見,1噸這種微生物蛋白的營養價值,大約相當於2噸多瘦肉、3噸雞蛋或12噸牛奶的營養價值。

36.飛機都是順風起飛的。(錯)

知識點:在逆風環境中,空氣流速明顯加快,飛機翅膀產生的上升力更大。在順風環境中,要跑很長的軌道才能有足夠速度起飛(有彈射器的除外)。所以大部分飛行員喜歡逆風飛行,但是沒有那麼多理想情況,所以順風逆風都行。

37.青黴素的發現挽救了眾多生命,它是1928年英國弗萊明爵士發現的。(對)知識點:1928年9月15日,亞曆山大·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這使他在全世界贏得了25個名譽學位、15個城市的榮譽市民稱號以及其他140多項榮譽,其中包括諾貝爾醫學獎。

38.食物的四性是指食物溫、熱、寒、涼的性質。(對)

知識點:食物的四性是指寒、熱、溫、涼。一般來說,寒涼食物具有清熱瀉火和解毒的作用,常用於治療熱症、陽症,如西瓜、梨、白菜、黃瓜、藕、兔肉、鰻魚等;溫熱食物具有溫陽散寒的功效,用來治療寒症、陰症,如生薑、蒜、大蔥、韭菜、狗肉、牛羊肉、酒等。此外,平性食物如粳米、黑豆、黃豆、花生、豬肉等,對那些虛不受補,實不敢瀉的人最適宜。

39.空氣動力學就是研究空氣的力學。(錯)

知識點:空氣動力學是流體力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空氣或其他氣體的運動規律,空氣或其他氣體與飛行器或其他物體發生相對運動時的相互作用和伴隨發生的物理、化學變化的學科。它是在流體力學基礎上隨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而形成的一門學科。

40.基因組和蛋白質組是一一對應的,一個基因對應一個蛋白質,反過來,一個蛋白質對應一個基因。(錯)

知識點:存在於細胞核裏的DNA構成了基因組。基因組作為遺傳信息的載體,最根本的特征就是穩定不變。然而對於蛋白質組而言,由於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執行者,不同類型的細胞或同一個細胞在不同的活動狀態下,其蛋白質組的蛋白質種類構成卻是很不一樣的。

41.癌症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命,癌症是由癌基因的表達所引起的。健康人是沒有癌基因的。(錯)

知識點:癌基因是英文Oncogene的譯名。顧名思義,癌基因是一類會引起細胞癌變的基因。其實,癌基因有其正常的生物學功能,主要是刺激細胞正常的生長,以滿足細胞更新的要求。隻是當癌基因發生突變後,才會在沒有接收到生長信號的情況下仍然不斷地促使細胞生長或使細胞免於死亡,最後導致細胞癌變。換言之,在每一個正常細胞基因組裏都帶有原癌基因,但它不出現致癌活性,隻是在發生突變或被異常激活後才變成具有致癌能力的癌基因。

42.石油埋藏得愈深,油質愈好,愈能煉出優質汽油。(錯)

知識點:石油的性質因產地而異,密度為0.8~1.0克\/立方厘米,黏度範圍很寬,凝固點差別很大(-60℃~30℃),沸點範圍為常溫到500℃以上,可溶於多種有機溶劑,不溶於水,但可與水形成乳狀液。

2.二選一

1.風速達到每秒多少米時,人會被吹跑?(B)

A.15米

B.35米

知識點:風速的大小常用幾級風來表示。風的級別是根據風對地麵物體的影響程度而確定的。0級風又叫無風。2級風叫輕風,樹葉微有聲響,人麵感覺有風。4級風叫和風,樹的小枝搖動,能吹起地麵灰塵和紙張。6級風叫強風,大樹枝搖動,電線有呼呼聲,打雨傘行走有困難。8級風叫大風(17.2~20.7m\/s),樹的細枝可折斷,人迎風行走阻力甚大。10級風叫狂風(24.5~28.4m\/s),陸地少見,可拔起樹木,對建築物損害較重。12級以上的風叫颶風(32.7~36.9m\/s),摧毀力極大,陸地少見。

2.如果用手抓著冰,就會發現:手指被粘住了!脫不開!不用害怕,因為一會兒冰就融化了。手指為什麼會被冰黏住?(B)

A.皮膚總是在出汗,接觸到冰冷的冰,指尖的汗液凍了起來,就和冰粘在一起了

B.手碰到冰後,冰會因為手指的溫度而有少許融化。但是,融化的冰又凝結起來,就粘住手指了

知識點:人類的體溫大約是36℃~37℃,凍得硬邦邦的冰,一接觸到溫暖的手指,由於體溫,冰的表麵會少許融化變成水。不過,因為冰是非常冷的,融化了的水立刻又凝結了,因此手指就被粘住了。

3.雨水除含灰塵外還含有細菌嗎?(A)

A.有

B.沒有

知識點:多數空氣中的細菌都以孢子形式存在於接近地麵的空氣裏。但一個普通的雨點可能在降落過程中攜帶上數以萬計的孢子。事實上,由於雲往往是水汽在空氣微粒周圍凝結而成的,很多雨點可能自形成伊始就包裹了一個細菌孢子。

4.聲音在哪裏傳播得更快?(B)

A.空氣中

B.水中

知識點:聲音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340米\/秒,聲音在水中的平均傳播速度約為1450米\/秒,比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約快4倍。

5.我們常說的“北京時間”是從哪裏發出的?(B)

A.北京天文台

B.陝西天文台

知識點:“北京時間”由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發出,國家授時中心(陝西天文台)本部地處我國中部腹地——陝西臨潼。

6.寫字畫畫的時候,圓珠筆用起來很方便。可是,如果把筆尖朝上頂在紙麵寫字,是否還可以正常書寫?(B)

A.不管是朝上還是朝別的方向,都可以寫,直到筆水用完為止

B.剛開始的時候可以寫,但是時間長了,就會漸漸地不出水了

知識點:圓珠筆的筆尖上有一個金屬小球。在小球後麵,有裝滿筆水的細長筆芯。圓珠筆出水是靠金屬小球滾動,才能夠寫字、畫畫。但是,一旦筆尖朝上,筆水就會向筆的尾部流去,漸漸就會不出水了。將筆與紙麵平行,也是寫不出字的。如果支撐小球的金屬部分與紙麵摩擦,小球就會脫落,或者壞掉。所以說,當紙與筆成60°~90°角的時候,是最佳書寫狀態。7.通常溫泉比一般泉水的含鹽量:(A)

A.高

B.低

知識點:溫泉含鹽量高,屬硬水。

8.有人說,人類大多數的疾病都與基因有關。那麼,基因技術的發展,能否避免殘疾人的出生呢?(B)

A.能

B.不能

知識點:正常情況下基因通過編碼合成蛋白質參與人的生長發育過程,在某些情況下基因發生了突變,該起作用的沒有工作,不該起作用的反而開始工作了,就導致了人體機能的紊亂。如果和外界因素疊加,就會發生疾病。

9.觀察有指針的表的表盤,我們會發現秒針是向右轉的。不光是秒針,表示分和小時的針也是向右旋轉的。這是為什麼?(A)

A.表是中國人發明的。中國所在的北半球,日晷的影子是向右運動的

B.發明表的人是個右撇子

知識點:表的指針向右旋轉是因為日晷影子的運動是向右旋轉的。據說日晷是很久很久以前中國人發明的。很久以前中國人就知道太陽是按照一定規律運動的,並根據太陽的影子的位置,發明了用來計時的日晷。中國在北半球,日晷的影子都是向右旋轉運動的。因此,現在的表的指針也是向右旋轉的。

10.電視圖像是靠電磁波傳遞的嗎?(A)

A.是

B.不是

知識點:當你打開收音機,聽到的是電磁波傳來的聲音;打開電視機,聽到的、看到的是電磁波傳來的聲音和圖像;移動電話、無線對講機、雷達、衛星等也是靠電磁波傳遞信息的。電磁波在信息的傳遞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11.在地下建造鐵路,地上就可以行駛更多的車輛,方便了人們的出行。可是,地鐵列車是怎麼開進地下的呢?(B)

A.挖完隧道之後,將車輛的零件運進去,在地下組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