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初到沈家識錦繡(1 / 2)

先沿著墨水河逆流而上至墨江再順流而下,再沿著墨江支流錦河逆流而上,便直達錦京。一早收到消息的沈家已經在渡口安排葉紫尋的表哥來接,葉紫尋從未見過沈家的人。這些事情也是母親近年才告訴她的,所以沈家對她來說有種遙不可及的感覺。可是看著外祖父信中那些暖暖的話語,終還是毅然決然地踏上錦京之途。

大船就要靠岸了,葉紫尋早已經按捺不住那顆跳躍的心,早早站在甲板上眺望錦京。隻見那高大巍峨的城樓隱在朦朧的霧中,恍然若仙境,城牆上飄舞著的明黃色龍旗向人們昭示錦京的地位。漸行漸近,隱隱有一種壓迫感襲來,人聲漸喧囂,隱約透出的繁華挑動了隱藏在人心深處的貪念,平靜的心被打亂,在這裏,榮華富貴權勢滔天似乎被放大了。

沈延軍一早就奉祖父之命來接這位素未謀麵的表妹,表妹之事也素有耳聞。一直在好奇如此豁達的的表妹,讓祖父如此放在心上的表妹,到底是和模樣。看著船漸漸靠岸,隻見甲板上站著一個約十二三歲的女孩,眉目如畫,嬌俏非常,相貌竟與自己隱約有三分相似。那女孩就那麼靜靜地站著,寧靜如水,江風調皮地吹起了她散亂的發絲,也吹起她的裙擺,絲絲縷縷飛揚間,早晨的陽光在她身上灑下淡淡光暈。沈延軍看著這飛舞的發絲,仿佛看見了自己年少輕狂的歲月。

葉紫尋跟著表哥沈延軍坐上了馬車,那車表麵看樸實無華,結果一上車葉紫尋就大吃了一驚,不得不讚歎沈家的精巧心思,馬車被布置得十分舒適,觸手而至之處無不柔軟細膩。一炷香的功夫已是到了沈府門前,葉紫尋下車跟著沈延軍去拜見外祖父以及眾位親人。

沈忠仁以及各位長輩已經在廳中等著了,葉紫尋剛一進門,隻見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大步向她走來,牽著她坐到塌上,撫著她道:“紫尋,長得真像團娘,簡直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尤其是這雙眼睛。哎,這些年苦了你娘了,也難為你如此乖巧。”葉紫尋趕緊跪下道:“外公,紫尋不孝,倒讓您和母親以及眾位長輩為我憂心了,紫尋自小調皮讓父母費心不少,也讓外公如此牽掛,真真是該打了!”

葉紫尋說完鄭重地向沈忠仁磕頭,沈忠仁哪裏舍得,趕緊拉起,笑道:“這才是我沈家的孫女,孝順有擔當,也倔強得讓人心疼呀!行了,你舟車勞頓,趕緊去見過你的舅舅們,去洗漱休息了,來日方長,以後再話。”葉紫尋先拜過大舅母,她大舅幾年前意外亡故了,隻留下了一對女兒。然而是二舅舅,二舅母,還有兩位表哥沈延軍,沈延琦,再是三舅舅,和三舅母還有小表妹沈延蕊和表弟沈延凱,最後是小舅舅和小舅母,還有兩位小表弟。

沈家沈中仁這房共有六個兒女,四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人丁興旺。葉紫尋的外祖父還有兩個弟弟,那兩房早不在沈府,而是在街對麵,葉紫尋第二日便又去一一拜見了。沈家女兒少,所以在沈家女孩子是最受疼寵的了,葉紫尋之幾日算是享受到了這份無一的疼寵。就這麼葉紫尋過了幾月悠閑的米蟲生活。

葉紫尋也漸漸了解到沈家生意的龐大,沈家主營綢緞和大米,是錦繡最大的綢緞商,更是皇家衣料的唯一供應,但是也輔營客棧酒樓。雖然沈家家大業大,能夠在錦繡站穩腳跟,這跟沈家的低調絕對大有關係。人都道:沈家家財萬貫,常行善事,卻行不留名。沈家如今大部分生意都已經交給三位舅舅,在孫子輩也全由沈延軍和沈延琦負責,如今錦京的人經常見到的也隻有這兩個小輩了。除非是特別重大的事情,否則沈家人一向是深居簡出,低調生活,就算出門,你也無法一眼看出這就是沈家人。正應了那句大隱隱於市。

正式這樣穩妥而低調的行事,讓朝廷對沈家也格外放心。所以沈家在錦京的地位也是不言而喻的。葉紫尋算是大開眼界了,錦京真真繁華興盛,治安也不錯。好吃的好玩的地方也是非常多,這兩人葉紫尋帶著表妹沈延蕊成天在大街上閑逛,兩人年齡相近,倒玩得樂不思蜀了。每日都玩到夕陽西下,月亮高升才回府。沈家人看兩人玩得笑靨如花也不認苛責,隻交代一定要讓人跟著,女孩子晚上要早些回來。

得到許可的兩人更是玩得忘乎所以了,葉紫尋也是難得的放縱,兩人每日早早出門,在錦京到處溜達,吃喝玩樂得肚皮都圓了一圈。兩人常常湊到茶樓去聽各種版本的八卦小道消息,有些市井流言讓人啼笑皆非。葉紫尋也不禁感慨真是謠言止於智者,三人成虎,防民之口甚於防川!

在葉紫尋的暗中考察下,終於發現錦京的化妝品行業不甚發達,這可是天大的商機,於是更加潛心於市場調查,到處探聽錦京人的審美觀。終於皇天不負苦心人,葉紫尋發現了其中的大商機,也想自立門戶,給自己留點底。於是這晚,她來到沈忠仁的書房,決定開誠布公的想自己的外祖父坦言,讓他給自己創業支持。本想著外祖父一定會大力支持的,卻不料外祖父聽了卻皺起了眉頭,把葉紫尋嚇得臉色也有些發白,暗想莫不是外公厭惡此業,觸了禁忌?

沈忠仁聽了葉紫尋的主意後,倒是發現的確如自己的外孫女所說,這其中商機巨大,可是葉紫尋始終是女兒家,女兒家拋頭露麵最生意終是受人歧視的,他怎麼忍心讓自己疼愛的孫女遭這份罪,可是看著孫女殷殷的目光,又不忍拒絕,還真真是為難。再說沈家從來沒有一個女孩對生意有興趣的,難得她這份心和這份觀察力了。